分享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一东(五)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贫对富,塞对,野叟对溪。鬓皤pó对眉绿,齿皓对唇。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jì荷。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

        这一段是“一东韵”部的第三小节,我们这一课主要讲上半段:

        贫对富,塞对,野叟对溪。鬓皤pó对眉绿,齿皓对唇。天浩浩,日融,佩剑对弯

        这一段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容易背诵。之所以这样详尽细致的分析每一字,每一词,就是想放慢节奏,让大家在循序渐进背诵《声律启蒙》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相关典故,在以后读诗作诗的过程中,立于较高的水平线上。

        贫对富,塞对,野叟对溪

        贫、富,贫与富自古以来便是相对的,在对联如此,于人事也是如此。世人不断地为生活奔波劳苦,大多都是因为不想做贫困的人,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本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就算自己清高,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希望家人与自己一同辛苦。然而,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时期,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都自愿地放弃追寻富贵,而是选择了“志在山水间”的逍遥岁月,这个时期就是动荡不安的“魏晋”。

        三国之后,由汉统一天下,曹操之子曹丕接受“禅让”而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魏”。之后司马家族依靠自己的兵力权力造反,又推翻短暂的魏朝而自立为帝,国号为“晋”。两家都是以臣叛君,也都没有国祚绵长恒久,因果循环不休,这也许就是历史的规律。这一时期,大批高雅之士,不屑于为“叛臣贼子”效命,便都选择了归隐山林,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竹林七贤”。在这一时期,这些文人,因没有仕途的纠结,所以都活出了自己的风骨,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流传千古,所以,后人将这一个时期的文人生活叫做“魏晋风流”。

        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了这样一段风流雅事:“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穷。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阮籍的兄弟,叫阮咸,字仲容。阮籍曾担任过步兵校尉,所以有时称他为阮步兵。这兄弟两人都居住在道路的南边,而其他阮姓族人住在道路北边。北阮都很富有,南阮却很贫穷。古时七月七日那天,有晒衣的习俗。按照习俗,北阮都把衣服搬出来晒在太阳下面,满院尽是绫罗绸缎飘摆,锦绣夺目。而阮咸也用竹竿,将他的大粗布“犊鼻裈”挑出来晒在院子里。“犊鼻裈”便是短裤,粗布短裤于当时礼教森严的社会伦理来讲,的确忧伤风化。所以有人感到很奇怪碍眼便问他,他回答说:“不能免除社会的习俗啊,姑且学大家的样子吧。”

        贫富是一种生活环境,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阮咸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在面对富裕的人时,也依然泰然自若,并不自卑。邻居路人对他的看法与态度,他也毫不在意。富裕与贫穷在他心目中,并非是衡量人物的标准,因此他也不放在心上。在他们这样心性高洁的人眼里,只有德行与学问的好坏才是他们分辨的方式。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闲园即事寄暕公》唐·司空曙。

        “茂陵闲久病,彭泽醉长贫。”——《赠王处士》唐·许浑。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山中示弟》唐·王维。

        关于贫的典故颇多,比如诗中的“彭泽醉长贫”,说的是陶渊明;“且安原宪贫”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原宪安贫乐道的典故。另外包括汉代东方朔的“一囊贫”,司马相如的“长卿贫”等等,以后有机会慢慢学习。

        战国时期,秦相苏秦曾经喟然长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是苏秦因初时怀才不遇,而受到自己的亲人嫂子的冷言奚落后,离家求仕,后来终于凭借超人的智慧与“纵横学说”的三寸不烂之舌,求得富贵以极,佩六国相印。后来,他的嫂子知他荣归,十分汗颜,卑躬屈膝来相见,可见富贵与贫穷在俗人眼中的份量。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代秋胡歌诗其一》魏晋·嵇康。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夫入相寄姨妹》唐·王韫秀。

        “穷通系命不由才,富贵偏宜老后来。”——《和汪下夫梅》宋·郑獬。

        塞对

        塞、通,也是一对反意词。塞,有三个读音,一个是读sè,往往指阻碍,闭塞,搪塞的意思。第二个读音sāi,指堵,填满空隙,堵住的意思。有时也指代困窘,时运不通。第三个读音sài,指国家边境上的险要关口,紧要的地方,如要塞、关塞、边塞。而在此呢,它是与“通”相对的,那么就应该当第二种讲,当困窘,时运不通。

        在《周易注疏》卷九《杂卦》中有:“'否’、'泰’反其类也。”所以,后世有一句成语叫“否极泰来”,就是说世间的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便会向反的方向发展,所以叫“否极泰通”。就是坏到一定的程度了,就会变好。那么,塞与通也是一样的的道理。人生有命,富贵在天,命运的闭塞停止与通达显耀也都是如此。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驽骥》唐·韩愈。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书志》宋·陆游。

        “顾已通塞尽有命,是身可忍求因人。”——《重送》宋·文同。

        野叟对溪童。

        野叟,叟,当老翁讲。野叟,指乡村僻野的老人。而且一定是男人,老年的女人叫“媪”、“妪”。

        在《史记·卷三·殷本纪》中有:“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傅说。”

这是说殷商时代,帝王武丁继位的时候,想中兴国家,但没有很得力的辅佐的臣子。于是,他三年未曾很好的管理国家,没有新的政策,全部让宰相们去管理,想看看国家会变成什么样。一日,武丁梦中得到预兆,说是会有圣人出世,可以辅佐他,名字叫“说”yuè。于是他问遍满朝臣子,都不叫这个名字,便向民间去搜求。于是臣下在乡野的偏远地区“傅险”这个地方,遇到了“说”,发现真的是个贤能的人,便举荐给武丁做了宰相。后来,果然帮助武丁达到了中兴的目的。因其出于“傅险”,便赐姓为“傅”,后世有《傅说传》传于世。

        因为,傅说是从乡野中被举荐的人,所以,常常以“野叟”来指代贤而有德的隐居之人,也指有贤能而受到帝王的赏识。

        “野叟占幽梦,山僧送秘方。”——《自立秋前病过白露犹未平遣怀》宋·陆游。

        “并马寻凉过远效,偶从野叟问前朝。”——《辽城怀古二首》明·王鏊。

        “小筑林间避世纷,不妨野叟是知闻。”——《赠镜中隐者》宋·陆游。

        溪童,指代溪边的牧童,往往是与“野”相对,比喻不问世事,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在红尘里,置身事外中。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叠石溪二首》宋·司马光。

        “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龙湖观人钓鱼》宋·丘葵。

       “趁虚野妇沽甜酒,候客溪童进辣茶。”——《龙州十首》明·林弼。

        鬓皤pó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皤,形容白色。鬓皤,双鬓泛白,代表白色的鬓发,苍白的鬓角。宋代陆游《长相思》五首之三,“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秋兴赋》中有:“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这是潘安自己所写的一篇赋,意思是,晋武帝太始十四年,潘安时年三十二岁,开始出现白头发了。面对朝中烦杂冗乱的政事,面对遍身罗绮的卿士臣僚,他感觉非常疲惫。每日早起晚睡,没一刻安宁,就好像池中鱼,笼中鸟一般不自由。忽然就很想念曾经草屋之下,与农人野佬们相交往的自在来,便有了隐居的心思。于是笔端蘸墨,陈纸以书,感慨而作此赋。当时正是秋天,因此用“秋兴”作为篇名,这便是《秋兴赋》。

        后世便用“潘鬓”、“二毛”、“白发潘郎”、“河阳鬓”等等,喻指年岁蹉跎。

        “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唐·元稹。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沁园春·情若连环》宋·苏轼。

        “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和王员外冬夜寓直》唐·卢纶。

        眉绿,是古代的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画眉,会用这种颜料,因此,眉毛是青黛色的,青与绿同出一色,所以也叫“绿眉”。

        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原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一首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也是古人对美女设定的标准,后世便常以“螓首蛾眉”来喻指美人。

        庄姜的美貌在那个惜墨如金的时代,被如此描摹,可见其倾国倾城。然而,即便美艳贤德如庄姜,也依然有她的不足与缺憾。庄姜无子,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是一个何等残酷的折磨。于是,卫庄公广纳美妾,取了陈国之女厉妫,生了“孝伯”,不幸早死。之后又取了历妫之妹戴妫,生了公子“完”。再之后又与嬖人生子“州吁”。于是,人们又做了一首《绿衣》来惋惜庄姜失宠(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绿衣》为悼亡之作)。之后人们将因无子而失宠称为“庄姜之悲”。

        她视公子完与州吁如己出,原以为日子会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但庄姜忘了权利是多么可怕的东西。若干年后,庄公毙,立完。为了权利,州吁弑兄自立。于是,戴妫大归,庄姜送之于野。作诗而见己志,便是赫赫有名的《燕燕》,一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流芳百世。

        之后等待庄姜的不过是在州吁手下的苟延残喘罢了。在那个烽火连年的时代,美如庄姜便是那无数政治工具之一,她的命运在出生之时便早已决定。纵然“螓首蛾眉”,美貌不可方物,依然逃不出这命运去:卿本佳人,奈何薄命。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古风其四十九》唐·李白。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秋日偶题》唐·杜牧。

        “回首风光少年客,春山拥翠作蛾眉。”——《旌德观》宋·郑清之。

        关于美人的眉,除了这个凄凉的典故,还有很多,再讲一个温情的“张敞画眉”。

      《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

        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常替妻子画眉毛,后世常以此典来比喻夫妻感情好,恩爱情深。

        张敞不惟勤勉公务,在家里也是个体贴妻子的好丈夫,有人曾看见他在家中帮自己的老婆描眉。这事儿被好事人知道后,很快就轰动全城,时人夸张地传说,连长安城的驴都知道自己的首长给老婆画眉。有的大臣特别爱管闲事,把这件事郑重地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就问张敞:“你真的在闺房里给妻子画眉吗?”张敞笑着说:“是啊。”有个大臣就义正词严地说:“你也太不像话了!”张敞瞧瞧此人,说:“这位大人,你回到家里,在闺房床帏之间做过的事,恐怕还不只是画眉吧?夫妇私下里表达爱意,比描眉亲热的举动多得是,我为拙荆描描眉又有什么不对呢?”群臣无言以对,皇帝也未做追究。然而从此未能重用,因其不够体面。

        后来“张敞画眉”便成为了夫妻情深的代名词,表示闺房之乐的温馨浪漫,“小轩窗,正梳妆”的温婉动人,岁月静好。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唐·李隆基。

        “画眉不待张京兆,自有新妆试落梅。”——《春日词五首》宋·欧阳修。

齿皓对唇红。

        皓,指白色,皓齿,指洁白的牙齿。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九《嵇康·酒会诗》中有:“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之句,都是形容牙齿洁白如玉,整齐美观。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泛指其人能够说出动人的话,言词清丽雅致。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相和歌辞·陌上桑》唐·陆龟蒙。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古风其四十九》唐·李白。

        “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宋·苏轼。

        唇红,朱唇,是指唇色红润健康,皓齿,是指牙齿洁白整齐。所以,“朱唇皓齿”向来都是美女的象征。《楚辞补注》卷十《大招》中有:“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 

        “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题净眼师房》唐·王昌龄。

        “美人春词夸艳丽,皓齿朱唇楚腰细。”——《远浦棹歌》宋·饶鲁。

        “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听歌》唐·李涉。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

        浩浩,指广大,浩瀚,浩然,广阔无边的样子。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中所载:“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这是孟子与公孙丑的一段对话,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之气,很难形容,但是其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浩然之气,是与仁义道德相配合辅助的,是积累的仁义,而不是凭借偶然的运气便可得到的。

        那么,浩然之气,便是人间正义,所以,还有“浩然正气”之说。浩浩,便是指一种浩浩荡荡的正的气,正的念头,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正能量。天浩浩,便是晴空万里,无边煦风的好天气。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古别离》宋·张玉孃。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湖雁篇》明·陈邦瞻。

        “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春日旅游》唐·刘沧。

        融融,指融洽、和谐,和煦,温暖的气流向上升腾的样子。日融融,指阳光明媚,温暖舒适,令人感觉身心愉悦的温和晴朗,有一种慵懒的闲适安逸。

        “日融融,草芊芊,黄莺求友啼林前。”——《金错刀》唐·冯延巳。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春日感怀》宋·朱淑真。

        “竹窗风细细,花榭日融融。”——《幽居次韵》元·王冕。

        佩剑对弯弓。

        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以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形成对仗。

       《拾遗记》卷一中有载:“颛顼,高阳氏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赴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这是描叙“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一把非常神奇的画影剑,可以知兵事,预知战况。太平时节,在匣中常鸣,是不二名剑,比喻英雄待时而动。

        自古,宝剑常与英雄相匹配,因此,一般情况下,佩剑便也指英雄。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人日两篇》唐·杜甫。

        “年来佩剑人相笑,宁立孤风昼掩门。”——《送刘金部三首》宋·李新。

        “佩剑文垂半,横琴意在山。”——《游栖霞宫》宋·张奕。

        佩剑与弯弓,都是武将的兵器,在冷兵器时代,是战争所必不可少的武器,剑用于近身博奕,弓用于远程伤敌,各有其长,各有所用。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中所载:“羿焉彃日?乌焉解羽?”东汉王逸注释为:“《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描写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称羿所用之弓为“射日弓”,谓之神弓也。

        相传汉朝时,飞将军李广,天生神力,百步穿杨。曾经于夜间行军,荒草无垠之处,风吹如虎啸,于月下隐约见一只猛虎,便弯弓搭箭射了过去。自信射中目标,天明之后,命人去寻,发现白羽箭以射入一块巨石当中,拔都拔不出来了。这便是卢纶《塞下曲四首》中描写的情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题李将军传》唐·崔道融。

        “弯弓射天日,辇土筑长城。”——《吴城曲》元·杨维桢。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入川题壁》清·石达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