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三江韵(三)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声律启蒙


三江韵(三)                  

旌对旆pèi,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对仗和典故的韵书,对声律和韵律的提高都起着很关键性,很重要的作用,是前人对“对韵”的一个总结和归纳。熟读和吟诵得了《声律启蒙》,那么基本上对对联就没有问题了,再作诗填词上也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因为,在律诗当中,除首联和尾联以外,几乎都是要求对仗的。打下了对韵的基础,对仗就不成问题的,可以说是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前人在创作《声律启蒙》的时候,每一篇章都是用心编写的,就比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章。从旌旗,到华盖;从故国到他邦;从千山万水,到九泽三江……都是关于家国天下的大手笔。当然,接下来,更是对几位帝王的陈述,以及他们的举措对天下邦国的影响。

其实,我想说的是,《声律启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一本韵书,亦有他的谋篇在里面。所以,我们要认真阅读学习,他是怎么样铺陈的,是怎么样归结的,是怎么样运笔调和,产生一个主旨的。这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也是有所帮助的,希望大家注意。

三江


旌对旆
pèi,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我们今天学习“三江韵”之三,就是上面这一小段韵文,是“三江”韵的第二自然段的前半段。我们还是逐字逐句来进行学习,首先看第一句:

jīng对旆pèi,盖对幢chuáng,故国对他邦。

旌,在古代,会用鸟类的羽毛编结在一起,用来装饰旗帜,叫作旌旗。

旆,是在旗帜的末端处,装饰出如鸟尾燕尾状的垂旒,就叫作旆。《诗经·小雅·六月》中有“织文鸟章,白旆央央。”的句子,就是说明旌旆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先秦便已经是十分尊荣的了。

旌与旆都是指旗帜,但又有其各自的区别。往往在应用到诗词歌赋中时,会用来指代军旅、部队。

“汉使征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奉使淮南》唐·李涉。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留题洛北罗汉阁》宋·寇准。

“落日黄河水倒流,沙场旌旆风悠悠。”——《凉州词》明·胡侍。

盖对幢chuáng,故国对他邦。

盖,指的是华盖,车盖,古时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避雨的设置。

幢,与前意相同,是张挂于车或船以及军帐外的帷幕。

盖与幢,都是古人车驾的帷幕,在这里也往往指君王将相的车驾、仪仗,代表的是富贵权力的一种威严。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唐·陈陶。

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但愁千骑至,石路却生尘。”——《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唐·刘长卿。

幢盖神扶乔木影。见雷井闭古泉声。”——《题东庵广福禅院》宋·施德操。

故国对他邦。

故国,指自己的祖国,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邦,指异国他乡。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唐·张祜。

“那忍去,他邦纵好,终异乡关。”——《满庭芳·扰扰匆匆》宋·陈瓘。

故国兵戈后,他乡冻馁年。”——《日暮遣闷》明·陈昂。

吴奇隆饰演李煜剧照

李煜,字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不该继承大统,但阴差阳错,却做了南唐最后一任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天生聪慧,才情俱佳,生有叠齿重瞳。因为古圣帝喾kù、周武王、孔夫子都生有骈pián齿,而虞舜、项羽、晋文公重耳都生有重瞳,于是,太子李弘冀十分忌惮于他。李煜深知此意,便学魏王曹子建,醉心诗文字画,虔心理佛,不问政事,一心要做逍遥王爷。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越想追慕权力却越不能如愿,太子早夭;而越想逃避越不能幸免,被立为太子两年后,中宗李璟便驾崩,李煜随后登基,向宋纳贡称臣。当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后,他立即主动去帝号,自称“江南国主”,企图用恭顺的态度感动宋太祖,换来划江而治,偏安江南的太平生活。可惜,这样的退让只能证明他的无能,宋兵南下,围功金陵,李煜料定不能保全,立即投降,被俘往北宋京师,封作“违命侯”,沦为阶下之囚。

从此,富贵闲人的帝王梦惊醒,笙歌醉舞的逍遥岁月一去不返,就连他最疼爱的妃子,在家国天下俱已成灰的时候,也不能保全。他的悲伤与懦弱,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留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填成《虞美人》不久,在他四十二岁的生日宴上,被宋主赐毒酒鸩杀。

一代词帝就此结束了自己浪漫却委屈的一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千”字为平生,“万”字为仄声,“山”为平声,“水”为仄声,千对万,山对水,自是亘古不变的绝对,那么,千山对万水自然顺理成章。在古典诗词中也常常一起连用。

“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寄维扬故人》唐·张乔。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五代·韦庄。

“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引驾行》宋代·柳永。

九泽对三江。

九泽,是个内容比较多的概念,主要是指古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由于各代典籍记载的名称略有差异,因此我只捡较为通行的说法来讲解。主要是指:

东南方
具区彭蠡泽,便是彭蠡湖,鄱阳湖的古称,春秋战国时,为龙感湖与鄱阳湖的总称。位于东南方,属江西省北部,九州之扬州。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彭蠡就是巨大的瓢的意思。又句宫亭湖,原于湖边曾有一宫亭庙,又名扬澜湖,原于湖中风涛险恶,波澜怒号。(吴)

正南方
云梦大泽,又叫云梦泽,今洞庭湖的古称。位于正南方,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古代湖泊群的总称,九州之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君臣狩猎的区域,发生过不少精彩的传奇故事,在这儿就不展开来讲了,以后有机会讲到《春秋左传》的时候会出现。(楚)
正西方
弦蒲泽,位于正西方,今陕西省陇县之西,九州之雍州。陇县以西有蒲峪川,有水流经之蒲,有蒲谷乡,弦蒲寨,所在之处便是弦蒲泽的位置。(秦)

正北方
大湖昭余祁泽,接近邬县湖名为“邬泽”,俗名“邬城泊”;接近祁县湖名为“祁泽”。唐宋后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位于正北,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九州之并州。曾经面积极广大,与楚之云梦泽相似,晋中盆地的形成很有可能就是大湖干涸后形成的地形。据载为伊祁氏(又称陶唐氏)的发祥地,其间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为帝尧。(晋)
西南方
圃pǔ 田泽,位于西南方,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九州之豫州。于由水位下降,后来就变成了一片由大小若干个湖泊、沼泽组成的湿地了,再后来清代以后被开垦成农田,已经不复存在。大禹治水时,曾于圃田泽水域开通河道。(魏)

正东方:孟诸泽,又名望诸泽、盟诸泽、明都泽。位于正东方,九州之青州,宋州商丘东北,为上古时期的洪水积蓄而成。孟诸泽是四千年前虞部落的发祥地之一,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宋)

海隅yú 雷泽,位于东方,今山东省荷泽市辖区之一,因此古名也叫“荷泽”。伏羲氏之母华胥便于此泽旁踩到一个大脚印而有孕,伏羲出生于此地,是华夏的始祖,因此也叫“雷夏泽”,雷为震,因此也叫震泽。(齐)

这两种说法不同,无法确定,因此都在此陈述出来,供大家参考。

西北河内:阳华扬纡yū泽,又名“杨陓”。位于西北方,确址已不可考,大概是今河北省衡水市地域,地处华北平原西北,九州之冀州。(赵)

中原河东:钜鹿泽,也叫大野泽,一泽二名,大野泽应该是泰野泽的演变名称。位于中原河东,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北,九州之兖yǎn州,为古济水所汇之处,与雷泽相通。传说的“精卫填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大野泽,并不是真正的大海中。钜鹿泽又是炎帝与蚩尤氏族生活的区域,后由南向北逐渐干涸,湖面退缩成为了今天的东平湖,而北部成为了宋代的梁山泊,大野泽也就成为了历史。(晋)
东北方:大泽豯养湖,又名都泺湖,夷安潭,剧清池。由胶河、墨水河、白沙河等河流汇集而成,经久淤塞而为桑田。位于东北方,今山东省莱阳、崂山、即墨一带,古地名为“长广”,九州之幽州。(燕)。

“层冰春近蟠龙起,九泽云闲独鹤飞。”——《送叶秀才》唐·王初。

“雷公推车电施鞭,飞腾九泽舞百川。”——《和复古大雨》宋·司马光。

三江,见于《吕氏春秋·有始》,指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也是典籍记载不一。在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而据唐朝陆德明的《经典择文》的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而现代比较著名而有代表性的三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三江源”而闻名的西南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另一种是因“三江平原”而闻名的东北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对联上常出现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指财富如三江之水,奔流不竭,通达天下之意。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初下淅江舟中口号》唐·孟浩然。

“未驾青鸾返帝乡,三江七潭路茫茫。”——《书怀绝句》宋·陆游。

“月明潮欲生,三江风浪恶。”——《乌夜啼五首》明·蒋山卿。

古代的九州之九泽对应同时期便有的三江,是无论从字面还是历史地理所指皆可登对。在这两个概念上,前人争议也颇多,因此,不建议用确定的说法来定义,素心所整理出来的,也是根据大量资料的推断,其中的九州是指古九州,大家以为泛指即可。而九泽三江,在前人诗句中也往往代指华夏,中华大地。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山对水,这个是不必说的。岌岌,是个形声词,指高山耸立的样子,比喻高到很危险的程度,岌岌可危这个词大家都是常用的。

“北风撼山势岌岌,老夫倚仗檐前立。”——《大雨中作》宋·陆游。

岌岌两峰峙,岚光照寺门。”——《题王立章云山卷》宋·陈深。

淙淙,也是形声词,指水流清泠的样子,比喻清澈明净。因此,山岌岌对水淙淙自然合理。在唐朝时期有佚名的文人对当时的诗人王丘与崔沔miǎn就有过“丘山岌岌连天峻,沔水澄澄彻底清”的评价和议论。其中用危峻的高山比喻王丘的固守清俭,用清澈流水比喻崔沔的贤良方正。而有些资料显示,崔沔很有可能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唐·高适。

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词。”——《挽邹彦明》宋·杨万里。

鼓振对钟撞。

鼓与钟,都是古代很重要的礼器,往往用来祭祀或者陪葬,而且在使用上也是有一定规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也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用的。振,指的是敲;撞,指的也是敲。振鼓与撞钟,都指代权贵的音乐,指代权势与富贵。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大酺》唐·杜审言。

“田文养士天下无,撞钟列鼎倾金珠。”——《田文》宋·姜特立。

“东华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钟海内知。”——《已亥杂诗四十九》清·龚自珍。

钟与鼓都是声音可以传播很远的乐器,有时候也指代声名远播,声势浩大,这个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