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德行篇(41)初、桓南郡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①。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②。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③。时论以此多之④。

【注释】

①桓南郡:指桓玄。桓玄字敬道,继承了他父亲桓温的爵位,封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杨广:殷仲堪为荆州刺史时,任用杨广的弟弟杨佺期为司马。殷仲堪起兵反,把军旅之事全部交给佺期兄弟掌握。殷觊(jì):字伯通,任南蛮校尉,是掌管南蛮地区的长官。他是殷仲堪的堂兄,殷仲堪想邀他起兵谋反,殷觊不参加;杨广劝仲堪杀了殷觊,仲堪不同意。殷觊也自动让了位。树:树立;建立。

②因:趁着。行散:魏晋士大夫喜欢服五石散,吃后要走路,以便散发,这叫行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率尔:轻率;随便。下舍:住宅。

③萧然:悠闲的样子。斗生:指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子文,就是斗穀於菟(Dòu gòu w ūtú)。据《论语·公冶长)说,他三次做令尹,没有一点高兴的神色,又三次被罢官,也没有一点怨恨的神色。愠(yùn):怨恨。

④多:称赞。

【译文】

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权力。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一次趁着吃了五石散后出门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表现出来的神态悠闲,和古时候的楚国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界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赏析】

我们上一章刚刚赞美了殷荆州在饮食上朴素的美德,这一章又不得不说说,他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殷仲堪的堂哥殷觊当时管理着“南蛮”之地。
中国在古代,除中原以外地区,皆用略带贬意的字来称呼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未被汉族文明开化过的地区。所谓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西方为“戎”,北方为“狄”,统称“四夷”。所以,南蛮地区,大概指包括部分四川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当时,殷觊管理着这一地区,而殷仲堪在桓玄、杨广(这个杨广不是隋炀帝那个杨广哦)等人的蛊惑之下,打算夺取堂哥的管辖权,将来为自己谋反而做铺垫。聪明智慧的殷觊很快就明白了他们的企图,所谓君子不处危地,既然他们已经开始密谋造反,自己无法力挽狂澜,最好的办法便是选择离开。

魏晋时期,道教十分盛行,在士大夫阶层,多信奉“五斗米道”,这是一种道教团体,东汉末张陵创立,利用符咒辟邪驱鬼,为人治病。受道的人出五斗米。有病就请道家做章表,写明病人姓名、服罪之意,向上天祷告除难消灾,这叫上章。病人要坦白自己的罪过,这叫首过。平时常以炼丹为事,服食一种用五种矿物制成的丹药“五石散”来企图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殷觊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每天还装做一副悠闲的样子,减轻他们的警惕之心。有一天,他衬着自己吃了“五石散”要出门发散发散的机会,轻装便服地离开家,便再也没有回来,而里里外外的人,完全不知道他的计划和打算。

他表现出来的泰然自若的样子,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色。那么令尹子文又是谁呢?这个说来话长,我们就简单的解释一下吧。
他原名叫斗谷于菟,繁体写作斗穀於菟(Dòu gòu w ūtú),他的父亲是斗伯比,在未婚之时与表妹郧夫人私通生下了子文,郧夫人为了隐藏此事将其抛弃在云梦大泽。郧夫人之父在云梦大泽狩猎的时候,见一只老虎在哺育一个婴儿,认为他非同凡响,便带回命其女郧夫人抚养。得知这婴儿是女儿抛弃的孩子,便于次年送女儿入楚与斗伯比完婚。因为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所以就将这个孩子称为斗谷于菟。
斗子文长大后做了令尹,令尹就相当于宰相之职。他高风亮节,治国善法,皆得到了楚人的爱戴和尊重。他曾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在楚国国库空虚之时,将家里所有的家财全部交给国家。是春秋时期,非常先进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曾经被三次任用为令尹,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喜形于色;三次被罢免,也从来没有怨怼之色。无论是在位还是退位,他都能认真地将工作做好交接,一副泰然的模样,后世将这种态度,评价为“忠”,这才是真正的忠心,忠诚,一心为国,从无携带个人情绪。
如果是我们现代,尤其是一些心胸狭窄的人,你罢我的官,我还给你认真的交待工作?要是我看得上的人还好,我七七八八的交待一下,要是看不上的人来接替,我恨不得你干不好,还会认真交待吗?不害你就是好的。当你任用我做高官的时候,那就从心里乐开了花儿了,就算假装镇定,在某些瞬间也免不了流露出得意之色。

而在此,将殷觊的镇定自若比成斗子文的国士之姿,已经是极高的赞美了。
君子当审时度势,远离危险,又能自保,是一种很大的智慧。殷觊选择了离开,而殷仲堪却没有,最后落得被桓玄等人逼迫自杀的下场。远小人以避害不仅仅是自保,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体现,品格决定层次和格局,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就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君子的本份与德操。
2019-1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