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门兵器︱窦尔敦虎头双钩

 kebab清风 2022-10-31 发布于北京

虎头双钩位列武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锐、棍、槊、棒、鞭、锏、锤、抓(挝)、拐子、流星这十八般兵器的第七位,属短兵、刃托类双器械。因钩柄有护手,亦名“护手双钩”。

图片

网络图片

相传钩为清代绿林好汉窦尔敦所创,因抗清生涯长兵器携带不便,同时又要求功用多能,采用钩、剑、钺、匕首四种器械组合而成,多刃,有钩,有钺,带刺,窦尔敦舞起双钩疾如闪电,势如猛虎,破长兵、敌短器,钩刺自如,攻防兼备,远敌近取,势不可挡,虎背熊腰、虎头虎脑,世称窦为“虎头双钩铁罗汉”。

2002年我就读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间,有幸跟师父张玉琪(1925年12月7日-2008年12月22日)老前辈习得此套“窦尔敦虎头双钩”。2008年师父去世后,师娘依师父生前遗嘱及本门师规,把师爷毛铁山生前亲自设计打造和习练的双钩,再下传予我。此套双钩至今珍藏于我的山东老家中。

“自古言勇者,皆出燕赵”,“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几处报仇身不死”的游侠荆轲、“吼断桥头水倒流”的猛张飞、“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虎头少保孙禄堂,就是燕赵侠士的著名代表。

再说那位盗御马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蓝脸铁罗汉窦尔敦,有史料记载他生卒时间(?-1717),河北献县人,因排行老二,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他出身贫苦,性格刚烈、直爽,豪气冲云,武功盖世。其父窦志忠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白成部下的将领。窦尔敦亦为清代侠义小说《施公案全传》、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其在京剧中的脸谱为“兰花三块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战将。蓝色在脸谱中喻意刚烈勇猛,眉部画有双钩一对,正是窦尔敦使用的奇门兵器――虎头双钩。

虎头双钩为少林武术器械,姿势要求开朗大方,所谓:剑走青,刀走黑,钩走判势演练时以走腰身为主,以身带钩,快慢相间,节奏分明,吞、吐、开、合,练法上突出一个“搂”字。所谓“搂钩舞剑”,最忌练钩舞同双刀!

钩构造复杂,有钩、剑、钺、匕四形,钺、匕部分最易自伤,练时应注意顺钩、摘钩、换钺、空匕等技法。师父讲,为避免自伤,演练双钩要穿古代战将带有护肩的铠甲练习。钩因兼有剑、钺、匕三形,故此三种兵器之法均可运用,但实际钩法是以搂、掏、锁、带、托、压、撩、刺、抹、揽、挂、云这十二法为主。

钩种类很多,如雁翅钩、鹿角钩等。钩的套路流行于华北有“行钩”、“查钩”、“梅花钩”、“卷镰钩”、“十二连钩”等。由于锻造成本比刀枪等常见兵器高,且钩刃较多不易练习,容易自伤,所以很少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钩在民间流传较广,并形成了相应的武术流派。

钩由钩头、剑身、钺柄、匕督四部分组成,其构造及各部名称见图1:

图片

因持钩方式不同,钩还有以下不同的名称:

正钩(钺在下)、仰钩(钺在上)、平钩(钺在外)、垂钩(钺在后)、直钩(钺在前)。

此套双钩共分四节三十二势,演练要求“钩走浪势”:钩随身转,身随钩走,身灵步稳,虚实分明,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有柔有刚,刚柔相济。钩与眼神、身法、步法协调一致。

谨以此文表达对恩师的缅怀之情,特把师父生前传授、整理的“窦尔敦虎头双钩”钩谱分享予武术界同仁,先师一生对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及高尚武德,永志不忘。

窦尔敦虎头双钩钩谱:

第一节

一、双龙出水(抖翎起势;二、二龙探爪(蹬脚双刺);三、跨虎蹬山(行步上刺);四、断水分流(分刺下压);五、叶底藏花(歇步藏钩);六、顺水推舟(弓步锁架);七、勒马听风(马步推钩);八、摘钩换钺(提膝下截)。

第二节

九、狮子摇头(云钩锁带);十、铁牛耕地(前踢后撩);十一、童子拜佛(绞钩对钺);十二、移花接木(跳步上刺);十三、风火轮(提膝右旋);十四、翻江倒海(弓步担钩);十五、栽钩入扣(歇步下刺);十六、惊牛奔马(提压献钺)。

第三节

十七、风摆荷叶(蛇步行钩);十八、怪蟒翻身(仆步搂钩);十九、左右逢源(抱钩双分);二十、白猿献果(回身搂刺);二一、右转八卦(云搂右旋);二二、左转八卦(云搂左旋);二三、飞鸟入林(提膝双刺);二四、太公执钓(旋转锁架)。

第四节

二五、古树盘根(歇步反刺);二六、左车轮钩(左搂钩);二七、右车轮钩(右搂钩);二八、摘星换斗(伏压上刺);二九、黑虎掏心(盖钩下掏);三十、二龙绞柱(缠头裹背);三一、流星赶月(甩钩旋转);三二、双钩合抱(虚步收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