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愚公移山》课件
2022-10-31 | 阅:  转:  |  分享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
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
就是寓言。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
)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
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朗读感知1、正音;2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太行 万仞 惩 塞 汝曾 诸 箕畚 荷 孀龀
叟 匮 厝 雍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hángrènchéngsèrǔzēngzhūjīběnhès
huāngchènsǒukuìcuòyōng整 体 感 知 愚公要移家门前的一座山,全家人经过长期努力,感动天神,最终
天神帮助他把山移走了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方圆、面积的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
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
,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 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将近面对苦于曲折,绕远商量险峻的
大山直尽、全汉水南岸



赞同阻塞家纷纷地你,你们阳山
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 之 尾,隐土
之北。”提出疑问凭连……都……削减把…怎么样哪里之于况且放置、安放的边上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
,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
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  垦壤, 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反  
焉。同“返”,往返敲、打用箕畚装土石换牙到寡妇死了父亲的男孩才、刚季节更替肩负、扛语气词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
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代指愚公凭指草木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把……怎样严重同“慧”,聪明老年男子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
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 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达,这里指改变即使担心思想顽固穷尽没有话来回答
不如,比不上幼儿,小孩长叹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
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
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 其不 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 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 断焉。他,代愚公代愚公移山这件事停止这件事代愚公放置、安放向诚心
背同“垄”高地隔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
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1. 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1)山高路远: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工具简陋: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人力单薄: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小结:用移山艰难反衬愚公 大无畏精神。2、文中人物(包括
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
献策对移山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
不可能成功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操
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3、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
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
办到的。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
大,还怕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
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妄称一个“智”字!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
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
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3、讨论“愚公”与“智叟”的分歧,分析其人物形象,领
会“愚公”“智叟”命名的妙处。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有远大理想,不惧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是大智若愚。目
光短浅,畏难而止,自作聪明,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说明他目光短浅,老于世故,实则愚蠢。“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①“愚”和
“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③“公”和“
叟”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
感情倾向。 寓意: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成语“愚公移
山”的含义: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4、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是寓言故事的特点,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本文
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
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对
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大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对比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敢于斗争对比遗男热情帮助智叟阻
止对比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侧面描写)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愚公精神”给我的启示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
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团结就是力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有恒
心和毅力! 小 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反:同“返”,往返惠:同“慧” ,聪明词类归纳
词类活用 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面山
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一词多义年且 九十:且焉置土石?且始将要况且始龀始一反焉刚刚才焉且焉置
土石有子存焉哪里语气词 一词多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以半入,只露尻尾:止苦制止仅,只何苦而不平:必先苦
其心志:愁苦,这里只担心使……痛苦诚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心真正,确实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5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7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你太不聪明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愁什么挖不平呢?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课一测答案选择题1、C 2、D 3、D 4、C 5、A6、C
献花(0)
+1
(本文系三不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