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07年,徐皇后因病去世,明成祖朱棣悲痛欲绝

 Zsy20151225 2022-10-31 发布于广东
不久以后的一天夜里,为了一解相思之苦,他召见了小姨子徐妙锦……

永乐五年,朱棣唯一的皇后--徐妙云多年操劳成疾,年仅46岁就离世了。朱棣一时无法接受,常常在宫中触景生情,黯然神伤。一天夜里,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召来与妻子长得很像的徐妙锦,表示只要她进宫,就许以皇后之位,这样既可以照料几个孩子,又可以继续给徐家恩宠。
 
徐家的女儿都教养得很有主见,尽管徐妙锦28岁了还没嫁人,但她依然不愿踏入这深宫内,当即拒绝,并削发为尼,让朱棣看到了自己的决心,只能作罢。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做到专宠一人,但朱棣可能是个例外。朱棣对徐皇后特别深情,他一生只有这么一位皇后,而且在徐皇后生前没有册立过妃嫔,朱棣的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出,“生前不立妃,死后不复娶”,说的就是朱棣对徐皇后的帝王深情。
 
徐妙云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从小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徐达便为女儿请来名师,妙云也非常争气,读书经常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喜欢效仿古人的美德和言行,渐渐地有了“女诸生”的美名。她又出生将门,耳濡目染,熟读军书,可谓是文武双全。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徐达的女儿这么出色,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还多次表示:“这么乖巧的女孩,若能进我家的门,我一定好好待她。”显然,朱元璋早就惦记上了徐妙云。但无论朱元璋怎么暗示,徐达都不接话,他视若珍宝的女儿,怎么可能被朱元璋如此轻易地就求娶了去。
 
1368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在南京称帝,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参议国事。这一年,徐妙云七岁了,朱元璋心痒难耐,实在是坐不住了,想赶紧为自己的儿子谋划。
 
有一天,朱元璋抓紧机会,将徐达留在宫中,两人把酒言欢,彻夜长谈。他们回忆以前一起并肩的岁月,气氛恰到好处时,朱元璋说:“你看,我们布衣之交,一直到现在都同心同德,自古以来,君臣相投的都结为了姻亲。”
 
徐达听完,心里咯噔一声,没有接话。朱元璋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我的四儿子朱棣,相貌英俊,气宇轩昂,你的女儿也这么优秀,两人真是天作之合!”
 
皇帝都开口求娶了,徐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拒绝了。就这样,徐达尽管心里还是不乐意,也只能含泪磕头谢恩,定下了两人的婚事。不怪岳父看不上,此时的朱棣,当爹的不是很重视,直到七岁才有了正式的名字。而朱元璋最喜欢太子朱标,一直把朱标当成接班人培养,定下的太子妃则是常遇春的女儿,论功劳,常遇春比不上徐达,因此,徐达还是有点不高兴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运的齿轮往往出乎人意料,徐达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居然有一天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年后,太子朱标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朱棣夺取皇位,徐妙云也成了皇后。
 
她可能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之一,结婚之前,她就入宫陪读,不仅和未来夫君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就连未来婆婆马皇后都对她赞不绝口,喜爱有加,常常将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婚后徐皇后也不负“女诸生”的美誉,在家里把内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国事上也温柔地引导朱棣知人善用,爱护人才;甚至在靖难之役中,她还能出谋划策,身披铠甲,上阵杀敌。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起兵攻打南京,徐皇后留守北平大本营。李景隆趁朱棣大军不在,出兵围攻北平,徐皇后临危不惧,尽显大将风范,仔细作好各项安排和守城部署。
 
当李景隆的大军进攻越来越猛烈,战况愈发不利之时,她发动城中士兵和百姓的妻子,一起登城协同作战。不仅如此,还因地制宜,凭借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守城的办法。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徐皇后命众人向城墙及城下泼水,泼出去的水很快结成了冰,大大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徐皇后事必躬行,亲自登城督战,带领娘子军们披甲上阵,运用身边一切能用的东西当武器,抛石块、掷瓦砾,与李景隆大军展开殊死战斗。就这样,一直苦苦坚守,直到朱棣顺利回师,守住了北平这个大后方,为朱棣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奈何红颜薄命,徐皇后4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生病期间,朱棣去探望时,她还不忘劝朱棣以国事为重,不要太过伤心。弥留之际,徐皇后曾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和朱棣重回北平,赏赐当年和她一同守城的妇女。

更令人感动的是,徐皇后的棺椁并未下葬,而是先存放了6年,只是因为朱棣想每天能看看徐皇后,等到地宫修建完成,朱棣才和儿子一同护送棺木回北平,并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封赏了当年与她并肩守城的女性。
 
朱棣与徐皇后两人年少夫妻,一路扶持,相知相伴,他们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让我们看到了帝王深情,看到了坚守初心,为爱奉献,看到了爱情本来的样子。
 
 
作者:锦文
编辑:柠檬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