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因为命理学这个话题太大了。活到老学到老吧,总之,我会一直写下去的。 这个合集里面会包括自己对命理学的理解,日常学习的感悟,自己的实践,与朋友和大师的交流等等,都会定期写成文章发出来的。 现在信息爆炸时代,我坚持用心来写文字,大家能够静下心,用心来读我的每篇文章,本身就是修心的过程。 我很讨厌一些故弄玄虚或者照搬照抄,博人眼球的文章或视频,没什么意思,浪费时间,任何一门学问,需要的是静心和刨除杂念,更需要结合自己感悟与经历的独立思考。 我的文章末尾都有打赏按钮,希望大家可以随心赞助,支持我继续写下去。一方面是物质鼓励,一方面更是精神鼓励。 有人对此会有疑问? 其实,就像僧道寺庙和传统文化都要有香火钱才能传承千百年至今。香火钱都是芸芸众生赞助,用于僧道日常生活与设施维护。 还有很多善男信女花钱长期供奉神像,很多人发财后热衷于捐赠寺庙,很多人在第一次去寺庙被僧道指点成功后,还再回到寺庙前去还愿.......等等。 芸芸众生购买香火,供奉神像,花了钱财,“救”(养)了僧道(他人)和寺庙与文化,也让传统佛道文化流传了下来,是为“救人”。 这些芸芸众生们,他们也得到佛道的庇佑或者高人僧道的指引调拨,避免了灾祸,明晰了运势,升华了自己,是为“渡己”。 对于我来说,开通赞赏按钮的原因也和上面一样,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公众号的命名为“救人渡已”的原因。 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就在干两件事,一曰“救人”,二曰“渡己”。 ![]()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大部分人遇到大事和难事,都会慌不择路,饥不择食,方寸大乱,其实都是不对的。 但是众生皆苦,不知大家对那些在医院门口摆摊算命之人(注:这里的“算命之人”仅仅指那些确有真才实学,仅仅是为了挣个糊口钱的命理师,不包括某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子)有什么看法呢? 你想想那些算命之人,为何不在豪华酒店门口摆摊算命,而偏偏在医院门口呢? 原因不言自明。 他们啊,对于重症病人来说, 有时和医生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 即:“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安慰”。 很多人痴迷于命理学,是为了迫切的了解自己未来命运,运势,财运等等。 想要提前预知未来,这个都很正常,谁都想预知未来,无数科幻影片类似“流浪地球”“后天“等等的大卖,不都证明了这一点吗? 甚至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都喜欢布置《2050年的我》等这些题目。 人类想要对预知未来是一种本能的行为。 但是万不可把希望都寄托在预测上面。 易学甚至整个命理学,的确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检验,确实能大概率预测一些事情的发生,可以趋利避害,趋吉避凶。 但是,凡事哪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的。 除非人类是外星高等生物编写的一个个代码,我们都是按照代码在生活,否则运势受客观因素影响太大了。 古语虽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但现代社会无数的例子,不更印证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吗?
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由此可见,细小的因素,都会引起巨大的变化,难道我们仅仅凭借“出生年月日时”这几个因素,就能百分之百预知人的一生所有的事吗? 况且,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么社会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科技也不会进步,人类也不会奋斗了。 真正的大师,大概率能准确,能够无限趋近于100%,但是永远也达不到100%。 因此,命理学有时候也是一种心理安慰,毕竟,现代学科中和“命理学”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心理学”了。 传统命理学其实就是构建想要构建一个模型:即每个人的出生时间与自己一生命运和运势的关系或内在联系。 命理学以各式各样的数字(生辰八字、姓名笔划等)来推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常见的:周易、八字命理、紫微斗数、七星命理、占星术等都属于命理学的范畴。 其实,这个命理模型(俗称“算命”)和我们现代社会我们构建一个科学模型是一样的,甚至我感觉类似于我们上学时学习的物理公式,数学公式。 我感觉就像我国前些年大力推进“孔子学院”来弘扬传统文化一样,其实命理学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 因此在当今社会,如果适当的对命理学进行科学的研究,众生能够认真的学习一下,确实能够缓解现代人的焦虑与紧张情绪,更能够帮助人们躲避灾祸,真的大有裨益。 这一点,和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正是因这是一门蕴含了无数先人的智慧的综合性的集大成的学问,因此现在港澳台地区知名的命理学大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历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等。 更主要的是,命理学更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大核心,即“以小见大'。 所以,有时候我更愿意说,命理学是一门哲学,你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不是就蕴含着整体与局部的哲学关系吗?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提供面包,但能让面包增加甜味。 我也认为:命理学不能彻底改变命运,但是能让我们少有弯路,心态更加平和的面对漫漫人生路上的各种挫折与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