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腐婢 (豆腐柴)

 阿圣_ 2022-10-31 发布于重庆

腐婢:别名:凉粉柴、豆腐叶、腐卑、小青、山膏药、六月冻。
【来源】为马鞭草科腐婢属植物腐婢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ez. 的根及叶。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 2~6 m。茎多分枝,幼枝被柔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宽椭圆形,长 3~13 cm,宽 1.5~6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上半部有少数粗齿;两面均被短柔毛,沿脉上毛较密;有臭气。夏季开淡黄色花,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花萼钟形,5 浅裂;花冠二唇形,裂片 4,下唇短而不裂;二强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果实球形至倒卵形。花期 5~6 月,果期 6~10 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丘陵、路旁、林边灌丛及山谷丛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含梧桐碱及其吡喃糖基衍生物,并含萜类、查尔酮类、异黄酮类、脑苷酯类和神经酰胺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① 抗菌作用: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杆菌有一点抑制作用。

② 抗蛇毒作用:300 ml 水煎液预先半小时以 0.20 ml/10 𝐠 量给小鼠灌胃,对眼镜蛇毒保护率为 56 %。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适用于疟疾,痢疾,阑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适用于烧烫伤,淋巴结炎,痛肿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0~15 𝐠,或研末冲服,每次 3~6 𝐠;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常用处方】

(1) 疟 :

腐婢叶 9~15 𝐠。开水冲泡,于疟发前 2 小时预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2) 痢疾 :

腐婢茎叶 (或根) 15 𝐠,海金沙藤 15 𝐠。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红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3) 肝火头痛,烫伤 :

腐婢茎、叶 21 𝐠,车前草 15 𝐠。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 肿毒 :

腐婢叶,晒干,研末,黄醋调敷。《湖南药物志》。

(5) 丹毒 :

腐婢叶 200~250 𝐠。 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须避免当风。(江西《草药手册》)。

【附注】腐婢皮:侗族用树皮、叶治疗小儿发烧,小儿疳积,眼上翳膜。瑶族用树皮、叶治疗急性角膜炎。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面部分摘录于《民间百草良方》腐婢

腐婢:别名:豆腐柴、六月冻、凉粉柴、观音柴、铁箍散、臭娘子。

【生境分布】 落叶灌木,高 1~2 米。生于山坡、路旁。全株有臭气。茎多分枝,幼枝有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宽椭圆形,上半部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被短柔毛。夏开淡黄色管状小花,圆锥聚伞花序。果实粒状。根、叶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各省。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治疗:痢疾,阑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治:烧烫伤,淋巴结炎,痈肿疱疖,毒蛇咬伤,外出血。
【附方】

1. 钩虫皮炎 (钩蚴侵入皮肤作痒) :

鲜腐婢根、叶 100 克。

用法:煎水泡洗患处。
2. 丹毒 :

鲜腐婢叶 120~150 克。

用法:水煎,温洗患处 (洗时避风)。
3. 小面积烧伤 :

腐婢根皮、叶适量。

用法:晒干,研细末,菜油调涂,每日 2~3 次。

4. 风炎牙痛 :

鲜腐婢根 60 克。

用法:水煎服。
5. 肝火头痛 :

腐婢茎、叶 20 克,车前草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
6. 痈疔、肿毒 :

鲜腐婢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晒干,研细末,蜂蜜少许,调匀外敷。每日换 1~2 次。
7. 刀斧创伤 :

 鲜腐婢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如泥, 敷于伤处。有止血止痛作用。
8. 蜂螫伤 :

鲜腐婢叶适量。

用法:揉烂搓患处。
9. 跌打损伤 :

腐婢鲜根皮 60 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酒少许服。

图片

2022-5-1 拍摄于富阳如意尖边

图片

2022-5-1 拍摄于富阳如意尖边

图片

2022-5-1 拍摄于富阳如意尖边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腐婢 (附:腐婢根)

腐婢:异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凉粉叶、铁箍散、六月冻、臭黄荆、观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树、糯米糊、捏捏糊、墨子稔。

【基原】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豆腐柴的茎、叶。
【原植物】豆腐柴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cz.[ P. microphyllα Turez. var. 𝐠lαbrα Nakai;P. jαponicα Miq. ;P. formosαnα Maxim. ]
       直立灌木,植株高 2~6 m。幼枝有柔毛,老枝渐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 0.5~2 cm;叶片卵状披针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有臭味,长 3~13 cm,宽 1.5~6 cm,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先端急尖至长渐尖,无毛或有短柔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的圆锥花序,顶生;花萼杯状,绿色或有时带紫色,密被毛至几无毛,边缘常有睫毛,5 浅裂;花冠淡黄色,呈二唇形,裂片 4,外被柔毛和腺点,内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较密;雄蕊 4,2 长 2 短,着生于花冠管上。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径约 6 mm。花期 5~6 月,果期 6~10 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缘。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腐婢 Cαulis et Folium Premnαe Microphyllαe  主产于广东。
【性状】茎枝圆柱形,淡棕色,具纵沟,嫩枝被黄色短柔毛。叶对生,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 2~7 cm 或更长,宽 1.5~4 cm,先端尾状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中部以上具不规则的粗锯齿,淡棕黄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约 1 cm。偶见残留黑色圆形小果。气臭,味苦。
【成分】含有臭梧桐碱。
【药理】

促进生长、抗疲劳作用:腐婢叶提取物加入饲料中喂饲,小鼠食欲、体重和生长速度提高,但脂肪无明显增加,并提高小鼠爬杆耐力和游泳耐力。
【药性】苦、微辛,寒。
1.《本经》:味辛,平。
2.《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3.《江西草药》:性寒,味苦涩。
4.《食物中药与便方》: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疟疾,泄泻,痢疾,醉酒头痛,痈肿,疔疮,丹毒,蛇虫咬伤,创伤出血。
1.《本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2.《本草经集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痛。

3.《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泄痢,消渴病,痰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 𝐠;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选方】

1. 治疟 :

腐婢叶 9~15 𝐠。开水冲泡,于疟发前 2  小时预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2. 治腹泻,痢疾 :

腐婢叶 60 𝐠,龙芽草 30 𝐠。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3. 治酒醉不醒 :

腐婢叶 9 𝐠,葛花 6 𝐠。水煎服。《食物中约与更方》。
4. 治无名肿毒 :

鲜腐婢叶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用蜂蜜调败患处。初起未化脓者,连敷 2~3 天可消散。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5. 治丹毒 :

腐婢叶 120~150 𝐠。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需避免当风。(江西《草药手册》)。
6. 治毒蛇咬伤 :

腐婢鲜叶 30 𝐠,马兰鲜根 30 𝐠,星宿菜鲜根 30 𝐠。同时捣烂加些百草霜 (锅底灰) 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福建中草药》。

7. 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 (钩虫皮炎) :

腐婢鲜叶、根煎汤洗。《福建中草药》。
8. 治刀斧创伤 :

鲜腐婢叶,捣烂如泥,敷于伤处,能止血止痛。《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9. 治痔瘘下血 :

腐婢叶焙干研末,每服 3 𝐠,米汤送下,每日 3 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感谢 杭州黄宗浩(利浩)中医师老师 提供图片

附:腐婢根 

腐婢根:异名:小青树根。
【基原】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豆腐柴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cz. 的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理】

1. 抗炎作用:腐婢 (豆腐柴) 根提取物腹腔注射抑制大鼠炎性组织前列腺素 E₂ 的产生。豆腐柴根提取物腹腔注射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
2. 促进免疫功能:豆腐柴根提取物促进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 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豆腐柴根提取物灌胃给药,在小鼠刚果红吞噬试验中显示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性】苦,寒。
1.《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2.《江西草药》:性寒,味苦、涩。
3.《食物中药与便方》: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疟疾,小儿夏季热,风湿痹痛,风火牙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1.《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安徽中草药》:清热泻火,祛风除湿,止血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 𝐠,鲜品 30~60 𝐠。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

1. 治疟疾 :

腐婢 (臭娘子) 根 12~18 𝐠。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 治小儿夏季热 :

鲜腐婢根 30~60 𝐠。煎服。《安徽中草药》。

3. 治风湿性关节炎 :

腐婢鲜根 250 𝐠,乌鱼 500 𝐠。水炖至肉烂,食鱼喝汤。《安徽中草药》。
4. 治风火牙痛:

腐婢鲜根 60 𝐠。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 治跌打损伤 :

腐婢鲜根皮 60 𝐠。煎水兑酒服。(江西《草药手册》)。
6. 治烧伤 :

腐婢 (小青树) 根皮或叶,晒干,研成极细末,棉油或菜油调搽,每日 1~2 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7. 治毒蛇咬伤 :
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福建中草药》

8. 治中雷公藤毒 :
腐婢 (臭娘子) 鲜根 (切片) 60 𝐠,大黄 18 𝐠,芒硝 12 𝐠,防风 18 𝐠。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