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强:梯航学海通今古 夕秀朝华启后生

 星河岁月 2022-10-3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摄于'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座谈会'现场(2022年9月23日)


非常感谢中华书局的邀请,能够躬逢中华110周年庆典盛会,荣幸之至。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也代表作为一名中华老读者的我自己,向中华书局、向全体中华人,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向历代中华人表达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前夕,我们迎来了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的盛典。中华书局的110年,是中华民族从贞下起元到元亨之会的110年,是中华文明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振颓起弊而重铸辉煌的110年。中华书局自创立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了一起。陆费逵先生曾说:“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出版关乎国运国势,出版事业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开民智、进民德、强民体、隆国势,这正是中华书局自创建起就具有的格局与胸怀。正是这种格局和胸怀,让中华书局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出版社,而成为了一个文化象征,成为了一种文化理想,成为了学者和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图片

中华书局的110年,在整理国故中保守中华古国魂,从传播新知中开辟中华新文运,化用郭沫若和齐燕铭两位先生的诗句,中华书局的110年,正是“梯航学海通今古,夕秀朝华启后生”的110年。校理古籍是让古籍进入现代的门槛,也是让古典活进现代的途辙。校理古籍是在整理国故中为从古典中开发新知奠定基础,校理古籍本身就是让古典现代化的工作。中华书局的古籍事业是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事业,因此中华书局110年的历史,不只是历代中华人书写的奋斗史,更是蕴蓄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文明力量的奋斗史。

在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回顾中华书局这110年的历史,让我们不由得感慨系之,可以说,正是中华书局110年来用心校理古籍,不仅精心保护了传统,更涵育了中华文化的元气。正是这口元气,让新时代的中国人有了文明的底气。为此,我们要向历代中华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图片


研究中国学问的学者,可以说都是在阅读中华古籍中学会做学问的,在使用中华古籍中成为学者的。中华本的古籍都是从浩瀚古籍中揣摩挑选,从不同版本中抉择去取,经过细致考订、点校、注疏的古籍精华。正是历代中华人的辛勤付出,中华本古籍不仅为研究古代的现代学术提供了基本资料库,更奠定了传统学术现代化的基础。中华本的古籍不仅是学者治学所必备,更成为学术声誉的保证。中华本本身就代表着经典性,就代表着权威性,就代表着扎实可靠的学问背景。作为学者的我们,在使用中华本时也感到分外地踏实,我们几乎是先验地相信,中华本绝对不我欺。中华书局110年来不懈且系统地努力,不仅完整保存了古典,而且更让古典实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立了研究古典和研究古代的现代学术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向历代中华人泽被学界的学恩,表达真诚地感谢!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我个人的文史兴趣与从小阅读中华书局的《文史知识》和《中国历史小丛书》很有关系,很早我父亲就给我订阅《文史知识》。大家写小书的传统,让中华书局在传承古典的同时,也秉持了普及古典知识的文化理想。中华书局的格局和胸怀决定了中华人境界的高度。普及不是知识的降低,恰恰是文化传承的植根。大家小书,传播的是中华文明的种子。让古典文明在一代代新人中薪火相传,这正是中华人的境界,是中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责任担当。作为受惠于中华书局普及事业的曾经的新人,我们还是要为此向历代中华人表达深深地敬意!

图片

《中国历史小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中华书局有着很深的渊源。在1958年成立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齐燕铭同志任组长,我们哲学所的首任所长潘梓年先生和郑振铎、翦伯赞先生分别担任就是哲学、文学和历史分组的召集人。古籍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就是中华书局。此外,我们所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学者都曾是中华书局的作者和整理者,也是中华书局哲学类古籍整理的重要参与者,其中梁启雄先生的《荀子简释》《韩子浅解》、吴则虞先生的《白虎通疏证》、《晏子春秋集释》、王明先生的《太平经合校》等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治中国哲学史的必读书。近年来,哲学所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中外哲学典籍大全》,其中《中国哲学典籍卷》第一辑曾与中华书局进行了合作,得到了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哲学所向中华书局给予哲学所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今后中华书局多关注哲学所,给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更多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图片

《太平经合校》


图片

《荀子简释》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是朱熹在《鹅湖寺和陆子寿》诗里的一句。我想这句诗很能说明中华书局出版事业的意义。“旧学商量加邃密”是中华人一直以来持续在做的事业,而适应时代、面向未来的新知则为开辟中华文明新境界所必须。新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新知的获得必须扎根于旧学,在旧学商量中培养,在对旧学下邃密功夫中达致深沉。只有深深扎根于古老文明的根底之中,我们的文明才会在深沉中达致久远。我想这就是中华书局的地位之所在,也是新时代期待于中华书局之于我们未来文明展开的意义之所在。让我们与中华人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