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虚15:人为什么需要工作?

 金苹果6 2022-10-31 发布于北京

人一旦无事可做,就得面对自我,思考自我,就会发现人生是多么的不幸,渺小、缺陷、痛苦、可憎,恨现实的不公,自欺才能达到自恋的圆满,各种无法安放的情绪进入潜意识,甚至破坏了睡眠。

也不尽然,有些人面对自我时,也能通过回忆过去品味到诸多的幸福时光,温和的情绪和谐共处于中庸的状态,毫无杂念,内心安宁。

究其原因,可以谈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值得一说,那就是信仰。一个人越是具有信仰,越是能够坦然自处。有信仰的人面对自我时,体验到一种自我认同感,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信仰有许多种,有人信仰灵魂不灭,有人信仰良知,有人信仰真理,有人信仰天性纯真。但金钱不是信仰,金钱是制造欲望和催化情绪的东西,它会让人面对自我时更剧烈的波澜起伏。

能够真正拥有信仰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需要做些什么来消磨时光,使自我分心,来避免面对自我。

大体上有三类活动可以消磨时光。消遣、兴趣和工作。

消遣是很短暂的活动,往往通过一些刺激的东西转移注意力,比如喝酒、唱歌、打猎。消遣往往跟金钱绑在一起,所以会制造欲望,而且欲望的提涨是指数级的,下一个欲望需要十倍的金钱才能满足。也有健康的消遣,比如远足,感官沉浸于周围事物所产生的轻快美好的印象之中,让精神轻松愉快。

兴趣是比较长期的活动,往往跟知识和劳作绑在一起,需要长时间的重复的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我和代谢热情。比如读书、运动、画画。

工作也是长期的活动,也跟知识和劳作绑在一起,不同于兴趣,工作有责任和义务的限制,工作往往不需要做选择,也就免掉了许多为选择所催发的烦虑情绪。

从消耗时间的效果和催生情绪的程度来看,工作一定是最高效的,消耗时间最多,情绪投入最低,整体上是比较健康的。其次是兴趣,有一个较长期的兴趣也是非常有利身心健康的。消遣要适度,不要过量,很容易走向问题的反面,让高涨的欲望和多余的情绪无法排解,会深陷烦闷不能自拔。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讲到,有趣的工作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工作和兴趣相符,另一个是工作有建设性。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工作了之后才慢慢找到了兴趣所在,很多的兴趣的对象就在工作的内容中。

在罗素的时代,建设性的工作只有很少的人才有机会获得,比如科学家、数学家和艺术家,大部分的工作是程序型的,按一定的标准去生产。而在当代,有了很显著的改变,程序型的工作越来越多被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具有建设性,比如程序员、写作者、博主,每一个作品的生产都是一次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建设过程。

工作有一个很基础的作用,那就是谋生。罗素认为,工作赚取的金钱达到谋生的水平之后,金钱就变成一个衡量成功的指标了,但对获取幸福没什么更大的价值。如果能满足谋生条件,哪怕最低的水平,只要是有趣的工作,都更值得选择,因为这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这个道理在当代一样适用,只是能够做这个选择的人实在太少了,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几乎衡量一切的时代,无异于遁世隐居。

工作还有一个好处,在工作之余,消遣会更容易心满意足,工作中产生的疲劳恰好通过消遣来解除,假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最后谈一下幸福感。幸福感不是满足感,满足感是一个短暂的情绪状态,而幸福感是一个跟随人生持续不断的状态。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一颗幸福的种子,这颗种子要发芽壮大,培育的方式却需要终生的努力,被大师们研究比较多的有两个方式:信仰和爱,孤独的人热爱,友好的人情爱。相比兴趣和消遣,更加稳定的工作对茁壮幸福感有更大的助力,尤其是有趣的工作。

如何获得幸福感?这是一个神学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能不能是一个医学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