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三)
2022-10-31 | 阅:  转:  |  分享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江桥镇中心小学 胡月教学过程:一、爱国的意义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
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2.补充链
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
,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3.比较下列两则格
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4.正
如你们所言,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这样的道理,古人也早已知晓。《鲁女
爱国》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
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
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二、爱国的内容1.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
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2.给大家带来大
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出示课本原句: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
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
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3.忧患意识(1)
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
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位卑未敢忘国忧。——陆游《病起书怀》3.是呀!忧国忧民之心亦是爱国的表现。两
则爱国名言送给大家,体会古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借以勉励自己。三、天下为公的理想爱国,并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努力。这亦是“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重要体现。《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
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
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
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师总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
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献花(0)
+1
(本文系胡月94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