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非洲淘金“上林帮”:枪战、瘟疫是常事
2022-10-31 | 阅:  转:  |  分享 
  
非洲淘金“上林帮”:枪战、瘟疫是常事

原创2022-08-26 史纪

上林是广西的贫困县,很多人的生活都局限在温饱线水平,十多年前,上林人在加纳采金,部分人曾经缔造过一夜暴富的神话,更多的上林人,更是争先恐后地奔赴非洲加纳。

加纳“黄金海岸”的美称,这里已探明的黄金储量约985吨,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3%。然而,这些金矿并没能让这里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引来了一大批觊觎黄金的人。

加纳以岩金为主的大型金矿,早已被newmont、Gold fiel ds等英、美大型矿业公司公司垄断。而河滩边的砂金、小型金矿,因为不适宜用大型采金设备、产量低,被弃之如履。当地人因为缺乏先进的采金技术,只能利用挖坑、搬料等人力方式,依靠从砂金里提取到的少量黄金,维持基本生活。



政府缺乏监管,当地又缺乏小型金矿的开采技术,加纳可谓是“守着金山要饭吃”。这让许多非法淘金者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加纳,其中就包括许多中国人。

黑龙江人最早进入加纳采金,上世纪90年代末,湖南株洲人也相继进入。

不过,真正做成气候的,只有来自广西上林的采金者。上林人带来的砂泵技术,大大提升了砂金的开采效率。



那么,这些非法采金活动是如何在这里存续下来的呢?这与当地的环境脱不开关系。

加纳政权长期动荡不安,先后出台的多项政策都相互矛盾,如:加纳政府规定,黄金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而另一条规定却是:出产各类自然资源的土地归当地人所有。

前者规定,拥有土地的人并不享有土地之下的资源;而后者却又承认,公民的自然资源及其土地所有权。

因此,加纳政府又重新颁布了一条政策,即:25英亩以上的金矿为大矿,可由国外公司开采;25英亩以下的为小矿,只能由加纳本地人开采。

除此之外,政府治理效率低下,执法不力,官员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最关键的是,土地权属混乱,加纳政府仅有10%左右的土地所有权,而部落酋长和私人拥有的土地高达80%。

2002年,广西上林的一位生意失败的商人谭某,了解到加纳的情况后,决定孤注一掷。在熟人的带领下,他带着自己仅剩的500万身家,前往加纳。

因为对黄金开采工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谭某很快就利用上林的砂泵技术让手中的资产翻了好几番。

2005年,已经坐拥一亿资产的谭某衣锦还乡,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他的故事也在上林广为流传,让许多人都对加纳这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充满了憧憬。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上林人跟随谭某的足迹,摩肩接踵赶赴加纳“淘金”。这些在加纳的上林人,为了加强安全自保,就自发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团体,长年游走在黄金和暴力之间。这个团体,就是广西“上林帮”。“上林帮”凭借着团结一致、互相扶持、敢斗狠的态度,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法淘金者蜂拥而至,加纳当地的黄金开采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加纳政府为了避免资源落入外国人之手,于2006年3月制定了第703号法令。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小规模采矿许可证不得颁发给加纳公民外的任何人,也不得雇佣外籍劳工。

显然,这条政令已经完全剥夺了中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在加纳合法从事淘金业的资格;无论是做老板,还是做员工,都变成了

违法行为。

但是,加纳是世界上特别贫困的国家,许多小型金矿的开采不仅缺乏启动资金,还缺少先进的技术。如果严格执行这一法令,虽然会让非法淘金无所遁形,也会挫伤本国经济。



为此,加纳政府又额外增加了一条说明:允许租用外国人的设备和聘请外国技术工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上林帮”才得以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

上林帮的非法淘金者,一般都集中在加纳中部的塔夸、阿散蒂省的奥布阿西东跨一带,这里的土地大多由当地的NaNa(村庄酋长)掌控,更方便彼此之间的利益链条输送。

上林帮的非法淘金者们,巧妙地在当地寻找有采矿许可证的村庄酋长NaNa,以每25英亩交纳2-3万塞地(加纳货币,约合人民币8-10万元)进场费的租用矿床(如果买的地上有农作物,则需要按照农作物价值一次性赔偿20年),以当地NaNa的名义开采金矿。对于当地的NANA而言,出租土地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而这些淘金者也指望靠它们能大赚一笔。

为了“深化”合作,上林人都会和这些酋长都会商谈好条件。有的选择分出的10%-12%的矿区股权,让他们在晚上拿走自己的份额;有的则是每个月多付一万塞地。商谈好以后,就由加纳人出面注册矿服公司,中国人出资金、技术和设备。



在利益的驱使下,上林人轻而易举地绕过了法律的关卡。面对检查时,他们会辩解道:“这是本国酋长的矿,我们只是帮他开采而已。”



不仅如此,上林人之所以能在加纳如鱼得水,还要归功于他们看金的独门经验:先看地形,在开采前清洗一小片土地,“一

看就知道有没有金”。

而且,他们不仅为加纳当地带来了先进的金矿开采技术,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

在小型金矿开采黄金时,通常都需要用到挖掘机,俗称勾机。每个淘金工地一般配有两台挖掘机,每辆勾机的售价约为100多万元,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装才能适用于加纳的黄金开采,成本不菲。许多挖掘机、水枪等在中国被采购后运到上林,按照金矿的需求重新改装,再通过深圳海关运往加纳。因此,家乡上林县成了在加纳的上林人采购和改装黄金开采设备的重镇。



这些暴富的淘金者往往在矿区辛苦干上几个月,然后定期到加纳首都、库玛西和港口城市特码补充给养。加纳首都阿克拉仅有的几家星级酒店和餐馆,几乎都可以看到出手阔绰的中国人的身影。

在首都阿克拉和邻近港口城市特马,矿区集中的东夸和塔夸等地,也到处都是中国人开的超市、餐厅、酒馆、卡拉OK厅、

甚至赌场。

他们所经营的金矿,一般也都会优先雇佣上林同乡和当地酋长的属员。当地人的工资都是日结,每天12-15塞地,是当地平均工资的3-4倍了。

上林老乡则是每个月六千至一万的底薪、以及2到3个点的提成,每年能挣到差不多10万元,这对当时还是贫困县的上林人来说,同样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利益的驱使下,加纳的黄金行业早已形成了地下产、供、销一条龙链条。

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采到一公斤;少的时候则只有30到50克,甚至挂空挡。即使是这样,扣除经营费用以及NANA的抽成,在加纳靠着经营小型金矿淘金,年入千万也屡见不鲜。

根据2011年加纳矿业商会的数据显示,加纳全国黄金产量为360万盎司,其中30%来自小矿厂。而上林人控制的小型矿场,实际产量占比高达40%。

上林人在淘出金后,会把这些金子转手卖给中国、印度和当地的购金者。买家将这些黄金带到国际现货市场出售,售价按照当天国际金价下浮一定幅度,从中赚取利差。

如果是以浙江、福建人为主的国际买家,少部分会通过当地银行汇款方式到卖家帐上,大部分则直接在国内转账到他们在国内的户头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11年5、6月份,上林县的金融系统涌入十多亿外来存款,引发了国家层面的关注。要知道,上林县2012年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3亿元。



不过,并不是所有淘金者都能在这赚得盆满钵满,如果遇上地段不好,矿脉不富,再加上警察执法官员不断“骚扰”,几百万、上千万资金的投入很可能会打水漂。



此外,在加纳“淘金”,还会饱受抢劫、盗窃和疾病的威胁。由于加纳国家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而非法淘金的获益相当高,许多眼馋上林金矿的人和当地地痞流氓纠纠集一起,时不时就去中国人经营的非法矿点敲诈钱财,从而组成了从中国非法淘金者身上攫取利益的链条。

2012年6月4日下午,东夸奥库东索的一个工地上,几名中国人为了躲避严打,躲在了草丛中。结果被当地居民发现了,引来前来打劫的恐怖分子。

这些人手持机枪,疯狂地朝草丛中扫射长达半个小时之久。最终,数人轻伤,一名中国妇女重伤,他们身上的钱财都被洗劫一空。

因为经常游走在死亡边缘,为了保证安全,在加纳的上林淘金者常常三四个工程队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带着七八名保镖携伴出去卖金。

几乎每个淘金队手中都有几支AK47,金矿工地也常备有手枪和八连发猎枪。上林商人和绑匪枪战的消息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估,以上林淘金者为主的中国商人手中掌握了约上万支枪

支。由于需求的快速增加,当地八连发来福猎枪的售价,也从1800塞地暴涨到3000塞地(约1万元)。

即使这样,许多淘金者还是无法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上林淘金者李增全在库玛西经营的工地就曾多次被抢劫,为了保全自身,他只能长年在身上携带200克黄金,以应付劫匪。

他说,“在异国生存,最主要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钱财都是次要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钱,拿了钱就不会再伤人了。”

淘金者们都知道,当地的警察并不会维护非法淘金者的利益,报警也没用。每当有淘金者无法忍受接二连三的敲诈去警局报案时,警察都会建议非法淘金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其中一种便是从他们这里购买武器.....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从中牟利;在发生冲突时,也可以通过介入案件,获得更大的利益。久而久之,加纳警察自身也卷入了敲诈非法淘金者的活动中。



此外,这些淘金者还要面对加纳盛行的疟疾。加纳地处热带,传染病多,而矿区又多在森林深处,距离大城市的医院较远,如

果不幸感染又无法及时医治,就只能埋骨异国他乡。

因为许多上林人持有的都是旅游签证,而非劳务签证,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能被加纳移民局驱逐。而加纳移民局少数官员,则把接收中国淘金者的“黑钱”作为第二职业。他们一边打击、遣返,一边纵容鼓励,演绎着一出又一出“捉放曹”的把戏。

起初,移民局的官员只是在工地上拿几箱矿泉水和几百塞地。渐渐地,他们开始关押中国淘金者,要求缴纳高额保释金才会放人。也有人逃进丛林躲避抓捕,这时,移民局则会将工地上的挖掘机等机械、物资全部拿走,让这些人不得不交钱。



2013年5月中旬,加纳新任总统马哈马发布命令:成立一个由国土资源部,内政部,国防部等部长组成的高级别工作指挥行动,成立打击非法采金专项工作组,开展执法行动。

执法对象包括,所有在加从事非法采矿的加纳本国人和外国人,以及将采矿许可、土地等出卖或转让给外国人经营的幕后者。

自政令下发以来,加政府专项治理行动中被逮捕、关押的中国人数超百人,许多被关押的人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生活。

“被抓进去先关两个月,再叫我们拿钱去买机票回家,里面吃的没有,水也没有,得了痢疾也没人管。四五天才会给我们送一次木薯。”曾在监狱呆过的韦先生如是说道。

2013年6月5日、6日,李文等多名中国公民通过微博向我国大使馆求救。在中国领事馆和外交部的多次交涉下,这些人最终从加纳安全撤离回国。



猝不及防的清查行动对外国人在加非法采金,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然而,加纳政府的治理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主管部门也不能做到有效协调,土地和资源“两张皮”问题未能从根本解决。

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前往加纳的淘金者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切后,并不试图实现升级转型,而是想要保住这些既得利益。特别在面临普针对中国人的抢劫、敲诈等事件时,他们宁愿出钱“息事宁人”,也不愿寻找更为高级同时风险更小的投资方式。这无疑为自己付出更大代价做了铺垫。

这些非法淘金者也亲身证实了一个事实:在法律和秩序远不完善的非洲,任何不守法行为都可能让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献花(0)
+1
(本文系国宾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