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小乔(223):点其然,明本质

 金晓哲 2022-11-01 发布于北京
今天的语文课十分特别,它是由我们班的同学自己来讲的。起初我还有些质疑——“同学来讲?靠谱吗?”然而,事实是我多疑了。同学们那独一无二的思维,犹如一块块颜料,每个人不同角度的想法,汇聚在一起,足以编织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老师要求我们以《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展开头脑风暴。同学们如彩虹般的点子记满了一整页。我自己有个疑问:为什么“温故而知新”就可以当老师了呢?
对此,同学们当时的理解是:温故知新是指把不懂的问题弄明白,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且做出改正。这一系列行为才是构成“可以为师矣”的根本原因——点其然,名本质。这从头到尾构成了一条清晰而具体的逻辑线,而不仅仅停留在“复习”一个点上。
我不禁感叹思维的魅力,短短十个字,竟蕴藏着这么多哲理。而“点其然,明本质”一句话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上网查资料,做了更多的功课。
对于“温故而知新”,网络资料大概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一,“温故才知新”,温习了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见解;
二,“温故及知新”,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知识;
三,温故,知新。了解到更多知识后再回头看,又有新见地;
四,通过回味历史,预判未来,并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认为上述总结不错,但不够完整,应该再加一条:
五,把不懂的知识弄明白,并有所改变,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着眼于未来。
我的理由是“温故”不仅停留在“学”,更在于“学会”。这意味着学习是要弄清本质。我想,这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对应着“明本质”。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展现了“仁德之美”,孔子的一生都忙碌于此。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学,坚定地做好教育事业。而从他的文字中传递出的“明本质”思想更值得我们牢记。
如何“明本质”?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就课上来说,同学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提出老师和资料上没有的新发现,便是“明本质”最好的体现。
(小乔于2022年10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