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祸,从口出。

 82年的老周 2022-11-01 发布于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200天




昨天,一位重庆的姑娘,留言:今年自己的状态一直不怎么好,情绪一直低落,有时候悲伤无度,为了缓解,自己就在悲伤时,找闺蜜哭诉,但效果不怎么理想,而且,到现在为止,三任闺蜜已据己远之,不怎么搭理自己了……
人,都有倾诉欲,尤其是在高兴和悲伤时。所以,古人才会把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称之为高人。
当然,我们多数人是凡人,所以中国的古人,给凡人定了3条说话的边界——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
喜时不诺,好理解。就是高兴的时候,不要做承诺,因为一时兴起的承诺,容易背弃,容易没朋友。
怒时不争,也好理解。发怒的时候,不要跟人吵架,因为吵不赢,即使吵赢了,对方也不会心服,那何必吵呢?
哀时不语,这是重点。为什么悲哀的时候不要说话?仔细想一想,说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倾诉,为了沟通,那沟通的前提是什么?感同身受。而,当你悲伤时,不管身边的人怎么表达同情,他们都不可能真的能理解你悲伤的心境。所谓人间悲欢并不相通,说的就是这个。所以,悲伤的时候,不管说什么,都是错的。当然,关系亲密的朋友,可能会在有限的次数内安慰你,但次数一多,他们的心里必然会产生“哀你不幸,怒你不争”的无奈、排斥感。
其实,在我看来,这3条说的是一个道理,我们凡人难免有情绪,情绪上头了,不用忍,忍住情绪上头时想说话的欲望,就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