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与王小川,强势母亲教育下两个学霸的对话

 盛雄说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我的一生也是因为我老妈,才成就的今天“,俞敏洪在回顾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时,满含深情的提到了他的母亲。

俞敏洪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他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俞敏洪曾经三次高考,前两次都不幸落榜,而就在为进不了城里高考补习班,准备要放弃的时候。

他的母亲独自一人去城里,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找到了高考补习班的老师,求老师收下了她的孩子。

俞敏洪动情的说到,他母亲知道,这可能是儿子唯一的一次机会。

就在从城里回家时,雷雨交加,”我母亲在田埂里滚了好几圈回来,浑身是泥,推门进来说,儿子搞定了。完了我当场眼泪就唰下来,我就知道第三年,我不可能不考上大学

就像路遥在《人生》中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正是母亲的坚持,让俞敏洪得以离开土地,从农民变为北大的学生,之后留校任教,最终创业成为企业家。

王小川也有着类似的家庭,母亲从小就对他要求特别严。只要考试不好,回去她母亲总能千方百计挑剔他。

这种挑剔推动小川拿到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进入成都七中实验班,获得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最后进入清华深造。

可以说,正是母亲的严厉要求,成就了后来的王小川。

小川母亲的严厉,从一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在搜狗17年上市时,小川带着母亲去敲钟,投行的人请他们吃饭,说着恭维的话“你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他的母亲说,“优秀吗?上个市才五十亿美金,你看人家阿里腾讯多少钱?”让投行的人一时接不上话。

原生家庭拥有相似之处的两个学霸,揭示出了严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  01  -

严母慈父

在他们乘风破浪进取的背后,他们的父亲,好一直隐藏着,没有什么光辉。

但是父亲的角色,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俞敏洪谈到对父亲的印象时,说到“我从小到大唯一的记忆,就是我父母几乎是每隔一天,就会打一架”。

母亲很要强,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而父亲很少给家里贡献财务方面的东西。父亲做木工,会带俞敏洪去喝酒,带着他抓鱼摸虾,给俞敏洪带来很多的乐趣。


同时他的父亲对很多事都不在意,“
被骂了就骂了,打了就打了,从来不还嘴,也从来不还手”。

同样的,小川也说到,以前他心中一直觉得他妈很厉害,直到他上大学之后,才发现父亲身上有很好的品质。

在他30岁父亲过世后,他才发现世界跟他以前想的不一样,以前他觉得他母亲都对,父亲都不对,后来才发现他父亲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质。


他开始想继承父亲的一些品质,“原来是只要做得优秀,人畜无害。但是让我变得更加的平和,更加温和,是我对他的一种致敬和一种传承”。

在一个家庭中,有一个较强势的母亲,父亲往往较为温和,如果两方都强势,势必不能长久。

-  02  -

如果观点不被老板认可怎么办

访谈中俞敏洪问到王小川一个尖刻的问题,当时王小川想做浏览器,而他的老板张朝阳认为小川是想放弃做搜索。

他不能理解小川想做浏览器作为搜索入口的事。

而小川当时瞒着老板张朝阳,私自调动公司资源,开发浏览器。

张朝阳得知后立刻把小川拿下,雪藏18个月,在这期间,小川走到人生的最低谷。

当时张朝阳认为小川会离开,市场部也写好了小川离开后的新闻稿,来消除负面影响。

然而而小川并没有走。

小川认为,如果他走了,“今天就没有搜狗了,什么都没有了,而我就是loser”。因此他选择了坚持留下来。

这体现了小川极强的逆商,他买了一本书《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从心理上建设自己。

当年邓小平经历那样的挫折,都可以做到,他也可以克服。

小川在被拿下的18个月中,努力反思,领悟到了这件事发生背后的逻辑:

1)老板不懂搜索

2)他没有汇报好,没有提前去给老板说搜索的重要性

3)决策过程有问题,因为老板不可能什么都懂,下属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能汇报清楚。事情都让老板决策,就会有风险

因此他推导出,自己必须要做CEO,把人财物一起做才会有机会成功。

俞敏洪也说到,新东方一开始做创新项目,都在集团内做,结果没一个成功的。

之后做创新项目,一开始就成立新公司做,成功率就高很多。


两个学霸对此达成了共识。

在被拿下期间,小川没有放弃,他参加了张朝阳的登山队(能加入登山队的人都是张朝阳的革命战友),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积极参加,努力靠近组织,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

最后顺利得到张朝阳的信任,将搜狗独立出来运营。

-  03 -

从众与特立独行

俞敏洪与小川去到清华,跟一群清华的同学对话。

清华的同学都很焦虑。因为疫情导致出国变少而造成的内卷,让他们的选择更集中到了考研一条路上,出口变得单一了。


同侪压力巨大,需要获得高的绩点,才能保研。


因此不得不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每一个课程的学习上,而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喜欢做的事情上。

这时,俞敏洪提到,”不能集中在光考高分成绩上“,因为这样做,”就像被定了一个本来自己不想去努力的目标,但是由于未来就是那条出路,他不得不去努力,这个对同学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俞敏洪提到他自己的案例。

当时他有机会出国读研,“当时问的问题比较简单,就是出国读书这件事,如果放弃了,未来还有没有机会?”俞敏洪认为还有机会。


“新东方创业放弃了有没有机会?那就没机会了。“没机会的事情,俞敏洪就先抓住。

王小川补充到,“俞老师代表成功典范,有同样类似思考的方式,按这个逻辑来的,也有很多把自己搞砸的。

我觉得这就像一群人,要去前方的一个目的地,比的是谁先到达。

大部分的人选择了走大道,因为大道最安全。


这时大家走的路程是一样长的,需要比拼的是各自的实际能力。谁走得快?谁的体力好?谁的补给充足?这样更优秀的人会胜出。

而一小群人钻入了山中的羊肠小道,大家都没有地图,只能尝试摸索。


有的人走出了一条捷径,获得巨大的成功,提前到达终点。有的人运气不好,遇到了一条死路,最后与终点无缘。

那一群获得巨大成功和巨大失败的,不走寻常路的人,往往是一类人。

而不论是选择走大道(主流价值观)还是小道(差异化探索)的人,他们跟同路人相比,还是需要比拼个体的优劣。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努力以及提升几乎是唯一有效的选择。

-  04  -

人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俞敏洪问了王小川一个终极问题,”人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希腊悲剧的精髓是命运不可改,不论怎么努力。就像俄狄浦斯一直想避免杀父娶母的悲剧,最后却完美的实现了这一过程。

他将这个哲学问题抛给了王小川。小川犹豫了一会,答到,念想可以改变一部分的人生,有的节点却不可改,因此人生变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果。

俞敏洪乘势说到,自己是大众认为改变命运的典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话,那自己的努力就没有用了。

王小川表示认可努力是有用的这句话。

俞敏洪追问到,如果努力是有用的,背后的假设就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假如命运是无法改变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努力了。

同时,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三个方面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第一个方面是大环境,出生在什么时代,这个不可选

第二个方面是基因

第三方面是你的努力和人生态度

而可变的,是第三个

王小川答到,这个理解,大家能接受。而我觉得,小川自己并没有接受。

也许,命运本身已经将努力包含,而决定个人命运的因素又太繁复众多,很难简单的通过几个模块进行概括。


就像一群鱼,顺着河流游向大海,有的河流由于水较少,干涸了,因此这些鱼死了。

而另一些鱼,因缘巧合,进入了一条大河,努力的游到了海里。

到底是鱼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是那种种的巧合,让鱼成了一条海里的鱼,真是不得而知。


这其中,如果路上遇到了天敌,不慎被吃,又或者是遇到湍流,被困而亡。甚至是被同伴抛弃,游岔了路,结局都不一样。

(图片来源网络:黄河每天将大量淡水鱼冲入大海)


因此,我们不能说,那些路上不幸身死的鱼,就是不努力的鱼。


在人生的长河中,希望我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乘风破浪,做一条能最终游进大海的鱼!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转发、在看 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