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盛雄说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盛雄的第41篇原创文章 

标签:学习感悟

最近组织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书会。

一个人读书可能理解不透,一起读书还能交朋友,不亦乐乎。

作为在全球发行超过一亿册的超级畅销书,七个习惯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成功秘密?

01 书中只能写书中能写的话

以前在书中或者课程中听到一些励志的话,总是热血沸腾。

比如:“学会这一点你就超过了身边90%的人。”

那学了这么多课,至少已经超过身边99%的人了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老师的话不可全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主要讲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

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到获得社会中的成功,通过持续精进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位老学长说了他的看法:“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些事,每个人都在做,生活中反而是一些其他的小事,对后面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的确,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都不同,很可能是运气因素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但运气是不可控的,因此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所强调的,只是我们能掌控的那一块。

书中只能写书中能写的事,这是我们在名人自传中很少看到作者提及家庭背景、婚姻帮助等的原因。

因为成功时,大家习惯将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上,忽视了其他资源的影响。

前几天听路长全老师讲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学员是老板,很得意的向老师汇报,说他的小孩从美国一流学校金融专业毕业回来后,去年做投资非常出色,赚了5个亿。

路老师赶紧说,你的儿子真优秀,国外金融名校毕业,又聪明又努力,一年赚5个亿太优秀了,请问您给了您儿子多少启动资金呢?

那位老板答道:“我给了他50个亿的启动资金。”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年赚5个亿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对于这位老板的儿子来说,5个亿相对于50个亿,只是10%的投资回报率。

真实世界中有太多因素影响了事物的发展,这些信息不一定会出现在作者的自传中,需要读者去分辨。

02 独立思考是很难的

常常有人说独立思考是很难的事,但是每次参加活动,总能看到很多人侃侃而谈,这是否代表他们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说独立思考其实并不难?

比如有书友提出,积极主动不需要刻意为之,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自然能够有成长,老板也会给予相应的评价奖励。

也有书友提出,他只是想做IT技术的工作,所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他不适用。

还有书友提出,这些高效能的习惯,其实是生物生存的最低要求,就像细菌,积极主动地吸取能量,为了生存的最终目的而努力,集中精力在分裂复制这件重要的事上,这些细菌也具有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我认为这些分享并不代表掌握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拿我自己举例,我曾经听了交大安泰很多名师的课,每一次听的时候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联想到很多经历和案例,甚至还能对课程侃侃而谈。

但是当我真的想实践这些知识时,却发现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回忆起无数课程的场景,却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

因此,独立思考要求书友形成自己的逻辑判断体系,吸纳而不是复制这些知识,更像运行安装一个软件,而不是保存了很多没有看的学习资料。

这是很难的事,需要像升级软件一样持续迭代自己的思考系统。

03 双赢思维是个好选择

作者柯维提到,想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是拥有双赢思维,这也是我很想养成的习惯。

听过一个例子,一个橘子,两个人分,本以为双方要吵架,最后却得以和平解决。

原来一个人想要橘子皮,他是做九制陈皮的,另一个人只想吃橘子,因此得到了橘子肉。

世界上有很多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因此双赢思维是用来找互补合作伙伴的一种方法。

一个学长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能够自己一个人独占好处,就没有必要与其他人分享,只有自己不能完全吃下这个机会时,才会分出一些利润,与其他人合作。

其实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念,也正是我们需要培养双赢思维的原因,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有时候在没有需求时与对方合作,分享一些利益,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会比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恳求对方容易得多

听过一个企业在不需要钱时找银行借钱保持联系,后来在市场缺钱时拿到了救命钱的案例。

人们有互相帮助的习惯,这也是双赢思维的一种体现。

04 不要急,要持续行动

现在的人都很匆忙,忙着赚钱,想更快成功。

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却不多,俗话说成事要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其中很多事超出了人力的范围。

因此,不要急,加油干才是普通人的好选择。对结果不执著,对过程精益求精。

因为即便不加油干,时间依然会流逝,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而时间是普通人唯一拥有的资源。

加油干了,没成功,得到了经验,成功了,得到了成功。

最后的话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每个还没有躺平的人都需要的

这是西方阐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一本好书,掌握这七个习惯,可以时时修身,完善自己。

讨论中才发现原来每个人对书籍的理解是如此不同,甚至有人会排斥经典书籍。

这提醒我们要时时多方位思考,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思路中。

任何书籍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很少有不被局限的作者,当时的思潮,社会主流价值观,知识水平等,都会影响作者的作品。

但是能够长久不衰的书,一定是抓住了某些不变的东西。比如儒家经典讲修身,抓住了人性这个基本点,因此能畅销2000多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同样如此,只要人性不变,相信它依然能畅销下去。

愿大家都能持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朋友共勉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

—— 史蒂夫·柯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