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了300多年的奇书,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败笔!

 缄默时辰 2022-11-0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

齐白石曾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回忆自己的学画经历。

当时20多岁还在做木匠学徒的他,跟着师傅一起出门做活,偶然在雇主家看到半部《芥子园画传(谱)》,爱不释手,反复临摹,得其要旨,将所学之法与师法自然相结合,超脱古人,自创一格。

直到晚年,他依然念念不忘此事,将《芥子园画传》视为自己的启蒙老师。

图片

齐白石遗物《芥子园画传》摹本

北京画院藏

著名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在书店买到了一本《芥子园画传》,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传》,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图片

康熙年间初版本的扉页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

何镛评价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美术史家王伯敏先生同样直言:“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

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

图片

NO.1 

一部三百年前的画谱

为何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芥子园画传》由著名才子李渔倡导编撰及出版。

为了让学画者均可有学画之乐,在其倡导下,李渔的女婿、赫赫有名的出版人沈心友,以及三位画家王概、王臬、王蓍共同编著而成这部《芥子园画传》。

他们寻得历朝历代优秀画作,再分门别类的,从用笔方法、笔墨上色,到整体构图,都细细列上画法和口诀,同时在理论上汇集了历朝画论的精髓,堪称绘画界一部集大成之作。

《芥子园画传》一经问世,便不断再版、复刻、改良、派生。

康熙18年

初集《山水谱》编成,共五卷

初印本为木刻版

用的是开化纸,纸质细腻,颜色鲜艳

在当时堪称印刷精品

图片

康熙40年

李渔已逝

王氏兄弟再受沈心友的委托

共同编撰了《梅兰竹菊谱》和《翎毛花卉谱》

同样以木刻版彩色套印

此为《芥子园画传》的第二集和第三集

世称“王概本”

图片


图片

嘉庆年间

出版商将画家丁皋的人物绘画技法编辑

增加成了《芥子园画传》第四集

弥补了《芥子园画传》人物绘画的不足

光绪年间

因原本一再被翻版,刻印质量越来越差

巢勋临摹了前三集

又对第四集加以整理

通过石印发行

这便是巢勋版

也是我们以前最为常见熟知的全黑白版本

图片

300多年,《芥子园画传》成为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深远的画谱,培养了一批包括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在内的,以此为津梁,后又“师造化,得心源”而形成各自风貌的艺术大家。

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

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徐冰先生便认为《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

它如同一本中国绘画的字典:树怎么画,山石怎么画,兰竹梅菊怎么画,其讲解和图式都不是笼统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肯定的。

《芥子园画传》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图片

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与此同时,作为一本入门书、教科书,并不是临得不走样才好,边临边悟道,这是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你要在掌握方法和在方法的基础上体现你的境界,《芥子园画传》中这些规定的画法,是给艺术家表达自我的依靠

NO.2 

凝聚历代书画家之心血

可读可学可赏

自《芥子园画谱》问世以来,已经形成了“丹青家罔不家置一编”的局面。

不仅是作为绘画学习的书本,拿来欣赏,亦或是想要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芥子园画谱》也都非常值得一观。

300多年的时间里,芥子园出了诸多版本,最为常见的巢勋版,虽然内容丰富,却是全黑白版本,不管是观感还是珍稀度上,都不如康熙年间。

图片

而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品),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选用的底本便是《芥子园画传》最初康熙本之彩色套印善本

该底本由收藏家郑振铎先生捐赠,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可以说是目前仅存的《芥子园画传》极为珍贵的上乘底本。

不仅可观,可赏,亦可用作收藏。

图片

图片

中国画古色古香的韵味,在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色清新典雅。随便翻开一页,都是美的享受。

图片


图片

此套书含三集十册:

一集《山水谱》四册

二集《梅兰竹菊谱》四册

三集《翎毛草虫花卉谱》二册

图片

山水风光、梅兰竹菊、翎毛花卉、皆网罗在册,十分可贵。

图片
图片

特藏精品·芥子园画传(盒装珍藏版)
赠周虎臣毛笔一支
原价350元
现在仅需199元


图片

三集十册《芥子园》,用的全部都是细腻柔软的开化纸,这也是清代最贵的纸,质地细腻,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把原汁原味的古籍呈现给大家,本套书完全遵照原版,16K大开本,每一页都是原版的单页大图。

使读者能够充分看清每一张图,也能够参照临摹好每一幅图。

图片
图片

【可观】
设色丰富,视觉盛宴

和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巢勋版相比,这版《芥子园画传》的颜色首先就让人眼前一亮。

先来看几张山水:

图片
图片

赭石、青绿、靛蓝,还算是相对普通,到第三辑《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的时候,那绝对是版画史上的奇迹。

图片
图片

书中同时附有各种颜料的使用与调色方法,可谓细致入微:

草绿 :“凡靛花六分,和藤黄四分,即为老绿,靛花三分,和藤黄七分,即为嫩绿”

苍绿色:“初霜木叶,绿欲变黄,有一种苍老暗淡之色,当于草绿中加赭石用之。秋初石坡土径,亦用此色”......

单单只是翻看,便是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图片

可学
以芥子园为师,终身受益

“基本功不足,用笔不入门,就从头来,从芥子园开始。”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姜宝林教导学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部书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之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循循善诱,画理画法深入浅出,图示技法浅显明了,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在这部画谱里面,从来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夸夸其谈。

只讲画,只归于具体。

图片

图片

讲如何从矿石中去获得一种色彩,讲详细的笔墨,讲皴法,一钩一画的那种细致,一景叠一景,一事接一事,引导人走向无限。

第一集山水卷。

除了对山水画基本原理“六法”“六要六长 ”“三病”“十二忌  ”“三品”“分宗”“重品”“成家”等的说明。

还总结出:

15种树法,35种叶法,32种夹叶及着色钩藤法,11种石法,14种皴法,12种山法,11种坡径矶田石壁法,12种流泉瀑布石梁法,3种水云法,120种点景人物,26种点景鸟兽,28种墙屋法,16种门径法,31种城郭桥梁法,9种寺院楼塔法,12种界画台阁法,3种舟辑法……

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这里基本全有了。

图片

一个简单的花头,就有五瓣花、六瓣花、八九瓣花、多瓣花、刺花、藤花、大花……

每种花,又有花苞、半开、盛开各种样子,一看就懂,科学合理,浅显明了,即使是零基础也易领会、易临摹。

图片
图片

梅、兰、竹、菊四册,更是将我们喜闻乐见的画画题材做了更具体的拆分,同时还有名家范本可以参考~随时可以上手!

梅之傲骨。

图片
图片

兰之清幽。

图片
图片

竹之坚韧。

图片
图片

菊之淡然。

图片
图片

甚至细致到告诉你:

“凡颜色碟子,先以米泔水温温煮出,再以生姜汁及酱涂底下,入火煨炖,永保不裂。”

“唐画中有一种红色,历久不衰,鲜如朝日,此珊瑚屑也。宣和内府印色多用此。虽不经用,不可不知。”

“凡画上用粉处霉黑,以口嚼苦杏仁水洗之一二遍,即去。”

对于学画者而言,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绝对名副其实。

图片

【可赏】
赏名家范本,品诗画雅趣

画谱每集开篇都有如何学习中国画的画论,然后图文并茂由简入繁做详解,最后以名家画谱以作借鉴,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授过程。

因此《芥子园画传》,不仅是关于画技的详细解构,还是真正的大家范本!

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李思训、李唐、刘松年、郭熙、李公麟、萧照、李成、米芾、米友仁、倪瓒、黄公望、吴镇……

那真的是大家云集,看完直呼痛快。

图片
图片

《画传》全三集中一百多幅全图的配画诗:“上自晋唐,下及元明,或诗或词,或赋或赞,皆择其与画吻合。”

诗与画珠联璧合,亦颇见匠心。

《山水卷》“摹仿诸家方册式”第八幅画面中,山石嶙峋,耸立于川流两岸,左岸一株古松傲然挺立,松下平坦的石坡上,一人正枕臂醉眠,神态舒坦自在。

题诗则徐渭的一首绝句:

“不负青天睡这场,松花落尽尚黄粱。梦中有客刳肠看,笑我肠中只酒香。”

题 诗 后 有 印 章二:圆印曰“卧游”,方印曰“一丘一壑”

诗、画、书、印相映成 趣,意 境,得到了完美的呈现,画有尽而意无穷。

图片

于学习绘画者而言,《芥子园画传》既有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的介绍,又能欣赏古人技法的优良传统,于收藏者而言,亦是一套典藏的精品。

而在装帧上,上海书画出版社也极为用心。

全彩印刷,装帧精美、版式典雅清新,古韵古香,不管是自留学习收藏,还是当作赠礼,都是绝佳的选择

图片


图片
《簪花仕女图》卷轴图正在制作中
本图为设计图,仅供参考
以实际收到为准

芥子虽小,能纳须弥。

愿这部《芥子园画传》犹如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