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思而后行:与天斗、与地斗,不要与及时性人性痛点斗

 金苹果6 2022-11-01 发布于北京

原来我以前读书时经常脑袋空白,就是因为没有知识积累,经常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一结果原因的本质是没有积累,所以没有知识调动,而及时性反馈又是公认的痛点,难点。两点加在一起形成了回答不出问题,而老师却简单觉得回答不出来问题,就觉得我笨,其实不是的,不是这样的。老师对回答不上问题的表述是有错的,只是我偏懒而已,不知道学习方法。所以对“及时性”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借这篇文章梳理自己的理解。结合我遇到的时间情景,及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写作的经验

大多数时候,我们想的很多,做的很少的原因是想法与自己实际脱离了,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无法形成正向的促进闭环。阅读完目标管理方面的两本书,写作也比较高效,完成了今天的阅读输出后,对现有的方法论也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篇完整的冗余文章。突然意识到,冗余内容也是阅读与思考的积累溢出罢了,而不是主动而为之,这点认知是调整过来了。为了积累而积累,也会将我们带入及时性创作的痛点误区里面。像做计划一样,一旦初衷变了,行为动作也会随之变形。

及时性写作是一个难点,对任何人都是一样。要想容易写好文章,需将思考过程提前做了,到用时做简单的梳理就可以了。像极了我持续每天坚持发文章,提前将写作的难度拆分了,避免与及时性人性痛点斗争,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战胜人性的,还不如顺势而为,永远不做临时创作的事情,任何时候最好都不要,不与人性做斗争。

沟通表达

为沟通表达准备的过程就是实践预演的过程。除了已经积累的思考框架,模板以外,提前准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解决了我们临场发挥及时性创造和反应的痛点。

讲述能力是对信息解读的能力,换句话说是对不同关键词信息关键想象的能力。解读与联想放在日常空闲的时间,这样思考深度要多得多。待到用时,只不过提前回看一遍,沟通过程中只是有选择性地表达出来而已,特别需要强调概念日常的解读积累,这样在运用的时候就能轻松调取。所有的轻松自如一定是日常的刻意练习积累的结果。及时性永远是最难的,包括及时性解读,没有丰富知识储备量是很难实现的。

沟通的前提需要我们有信息库的积累,话题的准备,重复的信息也是可以的。不需要实时创造新话题,也不需要时刻有新话题,同一信息面对不同的人都可以是新的信息,新的话题,这就是沟通的技巧。重复感是必须得接受的,也是正常的。有信息积累以后,沟通时的反应就会快许多,拿到的结果也更加及时。有了底层准备,才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他人的人性和对方的感受与反应。而日常我们的沟通场景大都处于对信息的及时解读和快速反应,根本是没有富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散思考,抓不住重点也就变得自然。及时性反馈是人性痛点,我们不要挑战人性,简单地做好话题库就可以了,以故事为起点积累就好。

总结复盘是为了得到及时性的反馈

总结复盘的及时性不足,是因没有对多件事进行横向对比总结规律的动作,整个闭环刻意练习的频次不够,形成不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通过记录观察他人的行为,分析得到一些经验,但反馈的经验实际应用是机会是很少很少的。有积累,但回顾的频次不够,应用的的场景不多,自然无法形成自己的经验。根本原因是及时性刻意练习做得不够,及时性总结,及时性回顾记忆,及时性实践应用。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因为实践可以及时性拿到结果,结果对标反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及时地调整。其实,打牌,抽烟,下馆子等都属于高频且及时性反馈的案例,坏习惯咱们不要学,但找到生活中高频次反馈的东西,及时性的总结与复盘才会让我们快速的迭代成长。把这点做好了,成长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及时性奖励,养成好习惯

习惯养成就三个字“短频快”,最小闭环,高频反馈,不断循环。打牌,抽烟就是微习惯的形成路径。养成习惯正确的路径:提示(环境)~渴望(需求)~反应(行为)~奖励(及时性))。赋予目标价值感,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我们的内在动机。而赋予价值感最好的方法是身份认同。奖励是促进闭环增强回路的一种有效手段。

及时性赞美,赢得好人缘

赞美是满足人性被肯定、被关注、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赞美他人,一定要真诚、具体化、细节化、及时性,要根据具体的事实进行评价。核心在具体,不能模糊,主要体现多描述上。

及时性记录

内心没有杂念对注意力的干扰,对精力的消耗。其实我们很好地观察到身边的人和事。对人和事的发散思考,是一个总结提炼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沉淀的原因是没有及时的思考,缺少了提炼,让我们的眼界仅停留看的层面,无法将事情与我们认知产生关联,结果也无法记住,形成了流水账,随着时间就遗忘了。

并把思考记录下来。与认知关联以后就形成了信息锚点,当特定环境因素提示下,相对应人和事就能被我们快速提取出来。因为,对事情的思考,信息被我们理解过的。其中及时性思考非常关键。而且后续还得集中总结归纳,进行打磨。因为,复盘只是信息内化的开始,只有反复打磨,反复触达,才能有效掌握。理解过程用费曼学习法,而分享是检验掌握的手段。

记录是为了知道自己注意力花在哪里,分析是提炼的过程,哪些地方是我们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而它们共的,需要及时性,晚了就会遗忘,而及时性是人性痛点,毕竟拖延才是我们喜欢做的。

所以一定要多积累,因为及时性永远是很难的一件事,不要过多纠结及时性。他人的淡定自如都是积累的智慧溢出,三思而后行表达也就是这样道理,与天斗、与地斗,不要与及时性人性痛点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