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十一月?!

 恶猪王520 2022-11-01 发布于新疆

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

昨晚付完尾款就开始盘算

接下来的十一月要怎么过?

图片

几场秋雨过后

打工人还没能闲下来

满树的桂花就已经开了又落

恰如诗经中所描绘的那般:

“十月木叶皆陨落也”

(注:此处的十月指农历十月,下文亦如是

图片清 周鲲 十二禁御图之应钟协律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个“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

只有金灿灿的稻穗还在迎风摇摆

仿佛来说:

“来呀来呀~来收了我呀~”

图片

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对于农民来说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整年

为的就是这一个月的丰收

图片

(开心地我撅起了腚)

麻、黍、稷、麦、豆……

“五谷”们拿着爱的号码牌

排队等候着被打包

图片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这么多的货物囤到哪里成了一个大问题

莫慌,莫慌

机智的种田人早在上个月就修好了谷场

并且打扫得干干净净

只为迎接一车又一车的庄稼进仓

图片(你见过像我这样可爱的驴吗?)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

西北风吹得正劲

一如曹孟德在《冬十月》中所说:

'孟冬十月,西北风彷徨。”

图片

南宋 马和之 诗经·豳风七月图 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农历十月也被称为“阳月”

“十月,阴虽用事,

而阴不孤立。

此月纯阴,疑於无阳,

故谓之阳月。

——汉·董仲舒 《雨雹对》”

图片

以此命名是取了一些阴阳平衡之意的

每当这时人们就会趁机在门外

焚烧用五色彩帛作成的冠带衣履祭奠先人

这个活动叫做“送寒衣”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帝京风时纪胜·送寒衣》

图片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店铺左侧是“王家纸马”招牌,右侧是纸糊的冥屋

图片

除了孟冬

农历十月还叫做冬飞、开冬……

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气温已经明显低了很多

这是冬天来临的前兆

于是怕冷的古人就不再参加户外那些

抛头露面的娱乐活动

转而躲在薰着暖炉的屋子里

与同好一起赏玩古器、字画、彝鼎……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人会找画师给自己画像

像极了现代人去拍冬日写真的模样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和男子严肃“无聊“的室内活动比起来

女子的雅玩聚会是更加轻松好玩的

比如和姐妹分享新淘来的宝贝

图片

再“炫耀“一波刚收来的名画

图片

清 陈枚绘 月曼清游图册 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看到这里小编心想:

这种乐趣今人也能复刻——

约上三五好友去博物馆看展览

不就有内味儿了?


她们聚在一起

或是弹一首新学的曲子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或是对坐下棋

图片

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或是缝织冬衣

图片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十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或是交流刺绣针法

图片

(大伙都来瞧瞧我这幅画好看吧?)

冬天的日子

就这样被她们玩儿得明明白白

图片

上个月的银杏叶

已经有些褪绿变黄的趋势了

到了这个月

不少地区应该都能看到一树金黄的美景

黄叶纷纷飘落的美景背后

一种冬日美食也在悄悄酝酿

图片

南宋 马世昌 银杏翠鸟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树上的银杏果成熟后

古人们便会将其摘去泡茶、烘烤、煮粥

也有将人会把银杏的叶与果实入药

咱就是说一整个

“大润肺”“平秋燥”的目的就达到了

本月茨菇(也称“慈菇”)也将迎来收获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这种萌萌的植物:

图片
图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明 杨士奇《发淮安》

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唐·白居易《履道池上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是一种天然蔬菜

也可以人工种植

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也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不仅可以煮着吃、炒着吃

还能切片烤着吃

图片清 顾洛 蔬果图 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立冬前后正是吃冬笋的好时机

 冬笋被誉为“金衣白玉,蔬中一绝”

我国食笋的历史悠久

早在《诗经》中就有

“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的记载

(点击查看:夺笋呐!食用笋极简史

(光看图口水就流下来了……)

图片清 顾洛 蔬果图 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今年的立冬赶在了11月7日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称: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作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冷!

图片南宋 马远 秋江待渡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在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眼里

立冬是“秋风吹尽旧庭柯”的萧瑟

和“一点禅灯半轮月”的冷寂

图片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但在古代

作为“四时八节”之一的立冬

可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百姓们会进行“拜冬”“贺冬”

举办祭祖、饮宴、卜岁等活动

他们用时令佳品祭祀祖先

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神灵祷告祈求来岁的丰年

宋人还会穿上新衣走街串巷

就像逢年过节那样庆贺往来

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

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清代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汉魏时期的天子还会在立冬当天

亲率群臣出郊举行“迎冬之礼”——

赐群臣冬衣

表彰、抚恤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属

以此鼓励民众御敌卫国

图片

 南宋 陆忠信 十王图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他们还会兴师动众地进行“大阅兵”

在天子的命令和监督下

将帅要对部队进行集中训练

针对射箭、驾车和徒手搏斗等

重要作战技能进行考核和检阅

图片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明朝时期

明太祖曾数次在校场或午门外“阅武”

明成祖也效仿他不定时地“随地阅武”

(求小兵们内心的阴影面积……)

图片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立冬时节还有这样的谚语:
“立冬补冬,补嘴空”
意思就是进入冬天得吃点好的
存够了脂肪和热量才能抵抗得了严寒
杀鸡宰鱼、炖牛煮羊
怎么滋补怎么来~
图片宋 佚名 秋葵双鸡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时候南北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南方多以肉食为补

北方呢?那必然还是饺子

且不说饺子的谐音“交子”意味着秋冬之交

单看它酷似耳朵的外形

多吃两口热乎的交子

保你耳朵能躲过北风的“摧残”

民间有这样一句劝酒令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入了冬不仅要吃饺子还得喝上两口小酒

图片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这时节

南方有些地区就会把刚收获的谷物

拿出一部分来酿酒,此为“冬酿”

鲁迅先生钟爱的绍兴黄酒就是

在立冬到至第二年立春这段时间酿制的

(“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七月》)

图片

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元节”

今年赶在了公历的11月8日

下元节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相传这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

人们准备香烛祭品拜祀他

禹便会下凡为民化解厄运

图片

日本 佚名 饿鬼草纸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下元节后不久就是“小雪”

《群芳谱》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就是说“小雪”未必真的是指下雪天

而是反映在这个节气到来时

寒流活跃、降水渐增

图片

明 陆治 寒江钓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年的小雪是在11月22日

如果能在十一月的尾声迎来一场初雪

那来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