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林传奇:怪不得过去练家子能出真功夫,原来师傅是这样收徒的

 退休老头吴工 2022-11-01 发布于山东

据说过去拜师学艺,是要经过“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过程,曾经只是认为,徒弟当然要寻个德厚功深的名师,而师傅也要收个品行端正的徒弟,以防功夫误传奸恶之徒,坏了名声、受到连累。殊不知师傅在选徒弟时,还要看弟子能否吃得苦,是否有慧根。因为只有受到“高素质”学生,才有可能培养成高手、大师。拜师、收徒确实都非易事,看看一代八极大师丁孝武,便可说明一切。

文章图片1

丁孝武,沧州孟村人,自幼喜爱武术,只是苦于没有良师指教,武功难成。忽有一天,听说吴钟大师在天津咸水沽设场传艺,便对吴永、王世同等同伴说:“有这么好的师傅,让我们遇到了,岂不是天意!若能拜吴大师为师,可是我们的福分!”大家也认为机会难得,当即决定前往拜师。村里人闻讯,又有十几人要去,便一同上了路。

众人见到吴钟师傅,大家呈上拜师帖,恳请师傅收徒。吴师傅却问:“你们都想习武,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吗,怕痛不?”众人齐声回答:“不怕!”吴师傅接着又问:“怕死吗?”

众人一听不禁愕然,只听吴师傅又接道:“大丈夫欲创一番事业,有啥可怕的!怕死的,一定怕苦、怕累、怕痛、怕难。没有胆量和勇气,怎能成就大事?反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痛、不怕难,勇往直前的肯定不怕死!人若不怕死,还怕什么?还有什么事干不成!我的徒弟当是不怕死的。你们都想学武,可习武就要动刀动枪,必须要有胆量才行!”吴师父看看大家接道”,你们听过“鲤鱼跳龙门”一说吗?能跳过的方才为龙,今后我要考验一下,通过的就是我的徒弟。”

文章图片2

之后众人果然经受了艰苦的考验。一开始先练步法,师傅先示范马步、弓步等姿势,然后要求大家一起练习,每天蹲站不得少于六个小时。只是不过一会儿,大家便练得两腿酸痛难忍,纷纷瘫坐倒地,然后起来再站,一直到坚持不住。当天回家时,大家都是一瘸一拐地狼狈不堪,痛苦至极。而回家后还要继续练习,于是有人便知难而退了,但剩下的人仍然坚持练习,并经常去咸水沽找师傅给予校正。待到三个月后,坚持下来的就只剩下丁孝武、吴永和王世同了,此时,他们马步一站就是一炷香时间,弓步后腿上能站上一个人。吴师傅终于微笑点头,三人算是通过考验,被正式收为弟子。这才接着进行进步、退步、震步等练习,一年后正式上架练拳。

后来为和师傅能够早晚相伴,得以随时指教武功,丁孝武等又在孟村出资置办房屋、场地,请师傅回乡教拳传艺,师徒如同一家人!常年切磋、磨练,最终武功大成。

文章图片3

待到丁孝武三十左右,他们遵师命开始传艺收徒,同样也是非常注重高标准选拔。十年间,丁收徒三十多人。而吴永收徒更是严格,此时竟未收一人。一日,王世同为丁孝武引荐一人,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李大忠。丁孝武是一眼相中,当即收下。这时正巧被吴永赶上,他一见李大忠,认准是块练武的好材料,不禁赞不绝口:“师弟,你好福气!收了这么个好徒弟!我若有这么好的徒弟,一定请唱三天大戏。”接着又补一句“你真有福!”丁孝武见师兄对李大忠如此夸赞,心中暗想,他一定也是看上了李大忠,便说:“师兄,你若喜欢,我就把他送给你,如何?”吴永急问:“送给我,你舍得?”丁孝武回道:“这有啥舍不得,我徒弟众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人不少。可师兄你还没有徒弟呢。”吴永闻言接道:“可他已拜在你的名下了。”丁孝武却说:“既拜在我名下,又拜到你的名下,你我共教,他双师,你我共一徒,岂不美哉!”此时,王世同捅了李大忠一下:“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拜师。”李大忠会意,立刻跪拜认师。吴永是哈哈大笑,一把抓起李大忠:“走,跟我走!”王世同高声道:“师兄,别忘了请三天大戏。”“忘不了!”事后吴永果真请戏班唱了三天戏。

收徒唱大戏,实属罕见,也成就武林中一段佳话。

(分享侠义豪客 关注红色武林 下篇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