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阴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山阴路

山阴路是虹口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长651米。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Scott Road),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11年越界筑路。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租界时更名为山阴路。山阴路一带已被辟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加以保护。

山阴路开辟以来就被定位为住宅区,整个山阴路路段内,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兴建的民宅占了90%以上。以质量较好的早期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为特征,保留了多种样式和风格的住宅建筑。可以说山阴路是一处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馆”。众多的风格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式样,以恒丰里为代表的早期石库门里弄;以大陆新村为代表的有小绿地和卫生设备的新式里弄;以施高塔公寓为代表的独立成套式“公寓住宅”和以千爱里为代表的花园式里弄。

山阴路当年曾是虹口区日本人聚居区之一,留下过重要的文化历史印迹。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也扮演过重要角色,山阴路103号,现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上海第一高等女子学校和日侨商业学校。1937年10月,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曾把这里作为虹口区指挥部。山阴路因为有以鲁迅为代表的众多文化名人居住在此,使之成为上海重要的历史文化代表街区。只要提到山阴路,就会想到鲁迅。除了一些广为人知的人物外,笔者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在山阴路留下了足迹——如:被称为蒋介石首席智囊的国民党高级官员杨永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奠基人之一的邝富灼博士等。

山阴路2弄千爱里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29 千爱里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弄

山阴路2弄千爱里

千爱里,最初系日商东亚兴业株式会社的产业,“千爱”取“爱及千家”之意,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在此居住的均为日侨,寓居在3号的就是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先生。这里是鲁迅晚年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山阴路2弄千爱里

1933年4月鲁迅迁入大陆新邨9号后常从千爱里由后门进入内山书店。1933年10月14-15日,鲁迅和内山完造还借千爱里40号(今山阴路2弄38号)举办了“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这是鲁迅为扶植新兴木刻而举办的第二次木刻画展。

山阴路2弄千爱里

千爱里曾设有我党的情报转接站。1946年12月李白夫妇有了一个男孩,那时,山阴路千爱里4号是情报转接站,李白夫妇常常抱着儿子去接送情报,他们把情报放在儿子的帽子、鞋帮或尿布里。每次安全地完成了任务后,夫妇俩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下图为山阴路千爱里4号。现收藏于李白烈士故居博物馆。

千爱里4号老照片

千爱里4号曾是日本女诗人山本初枝的寓所。山本初枝(1898-1966),日本女诗人、短歌作者,因其丈夫山本正雄在日清汽船公司当船长,来往于中日之间,遂于1917年到上海居住。同年,内山完造也到上海开办内山书店,两家往来密切。1929年内山完造将书店搬迁至施高塔路(即今山阴路)千爱里3号,恰巧山本初枝也搬家到千爱里4号,两家成为邻居,往来更加频繁。其时鲁迅搬家到北川公寓,离千爱里不远,几乎天天要去内山书店,这样他与山本初枝就不期而遇了。

山阴路2弄千爱里

1931年5月31日,山本初枝的名字首次出现在鲁迅日记里:“山本夫人赠海婴以奈良人形一合。”此后,鲁迅家与山本家的接触就逐渐多起来。6月2日,内山完造在功德林宴请亲友,鲁迅和山本初枝都应邀出席,其他还有增田涉、郁达夫等。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鲁迅一家和山本初枝母子都到内山书店楼上避难,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了一个星期。2月6日,鲁迅一家转移到英租界的内山书店分店避难,山本初枝则返回日本。2月底,山本初枝写信给鲁迅问安,在得到鲁迅报平安的回信后,她写了一首短歌,其中有这样两句:“战火分离各东西,鲁迅无恙心欢喜。”

山阴路2弄千爱里

1932年6月,日清汽船公司解散,山本正雄决定迁回日本,山本初枝就来上海处理搬迁事宜。7月5日她向鲁迅辞行,赠海婴脚踏车一辆,并向鲁迅求字留念。鲁迅当时没有写,后来写了两幅,委托内山完造转寄给山本初枝。

一幅是《一二八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另一幅是《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山阴路2弄千爱里

山本初枝回国后,与鲁迅一直保持通信联系。鲁迅在信中谈及时局,大胆而尖锐,有些话甚至对最亲密的友人也未曾谈起过,说明他对山本初枝是极端信任、毫无保留的。

例如1932年11月7日的信中说:“近来很想写点东西,可是什么也不能写。政府及其鹰犬,把我们封锁起来,几与社会隔绝。”

例如1933年6月25日的信中说:“近来中国式的法西斯开始流行了。朋友中已有一人失踪,一人遭暗杀。此外,可能还有很多人要被暗杀,怎么说,我还活着。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例如1933年7月1日的信中说:“倘用暗杀就可以把人吓倒,暗杀者就会更跋扈起来。他们造谣说,我已逃到青岛,我更非住在上海不可,并且写文章骂他们,还要出版,试看最后到底谁灭亡。”

山阴路2弄千爱里

同样,山本初枝对鲁迅也表示绝对信任,在信中无所不谈,并且非常珍视与鲁迅的友谊。她写了很多怀念鲁迅的短歌,其中就有:

居家在毗邻,鲁迅常与共。

相处又相宜,今思尤有幸。

还有:

浓眉黑须现眼帘,寂寞今夜更怀念。

山阴路2弄千爱里

千爱里还居住过一位曾叱咤风云的女性张琼。张琼(1902~1981),湖南汝城人,1919年投入五四运动,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小组,因思想进步被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无理开除学籍。民国11年到清水塘,随毛泽东和杨开慧参加革命,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初至上海,在中共市委宣传部工作,因对立三路线不满,经常与李立三有矛盾,被迫离开机关,下厂做工。先后进公大纱厂、恒丰纱厂、申新九厂、闸北缫丝厂,都因反抗压迫,领导女工进行斗争而被开除。从此张琼无法再进工厂,就去推粪车,后来考进江南造船厂工人子弟学校当教师。民国26年参加何香凝举办的国难救护队,任秘书,进行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海光小学教导主任,直到解放。建国后,张琼任上海市教育工会秘书组秘书、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虹口区人民政府文教科长、副区长。是上海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山阴路2弄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097 千爱里内山完造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弄3号

山阴路2弄3号

在内山书店的后弄,即千爱里3号,是内山完造寓所。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新式里弄花园洋房,砖木结构假三层,拉毛水泥墙面颇具日本式建筑风格,整幢建筑显得小巧精致。当年,房前设有木栅栏,庭院里植有红松和杉树,还疏松地种有一些花草。经过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木栅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砖块砌筑的矮围墙。

1933年鲁迅与内山完造在千爱里内山寓所前合影

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冈山人。1913年被日本基督教会办的大阪大学眼药总店参天堂派到中国当推销员。1916年内山完造回日本结婚,随后偕夫人美喜子重返上海。他俩先在虹口北四川路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18弄)租屋寓居,为了贴补家用,在住所楼下开了一家小书店,取名“内山书店”,出售一些宗教、医药和进步的文学作品。随着书店影响的日益扩大,内山也逐渐闻名。1929年书店迁到施高塔路11号(今四川北路2048号)。从此,内山辞掉了推销员的工作,专心致志经营书店业务和从事写作。此时,他的寓所也从魏盛里迁到了千爱里。

当时,内山完造和夫人住在这幢房子底层,外间前半部是内山先生的书房,后半部用作内室(卧房),中间用两扇拉门相隔。内室的柳安木地板上铺设“榻榻米”,被褥放在设有拉门的壁橱里。左侧一间是客厅兼餐厅。后面是厨房,当时在厨房里已配有煤气灶具。走道中间设卫生间,当时虽然已配有抽水马桶,但浴具却十分简陋,那是一只半人多高的大木桶,里面倒上温水,人就跳进去洗澡。在这幢充满日本生活气息的寓所里,内山先生全家一直寓居到抗战结束。

在这里,内山与中国进步作家结下了真挚的友情。他多次掩护鲁迅于危难之中;1928年2月,帮助受通缉的郭沫若去日本;1930年4月,陶行知遭通缉,在内山书店避居;鲁迅夫人许广平被捕,他悉心营救,担保获释;开明书店经理章血琛、总编夏丐尊被捕,也经他营救获释。为此,他多次受到日本军特机关查询。

20世纪30年代,左翼进步书籍大多被国民党查禁,由于内山书店受治外法权庇护,因此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进步书籍的发行处。鲁迅著作及左翼进步作品在这里出售。内山完造三次协助鲁迅举行木刻展及一次木刻讲习班。1925年11月,内山完造先生第一本随笔集《活生生的中国》出版,鲁迅先生为其作序,内山称为“天下最好的馈赠”。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他发起募集“鲁迅文学奖”,被聘为《大鲁迅全集》编辑顾问。1938~1944年,内山又撰写了《上海漫画》、《上海夜话》、《上海风行》、《上海霖语》等书。1947年12月8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蛮不讲理,在无任何证据下把内山完造先生看作是颠覆国民党政府阴谋集团主谋,强行遣返回国。

新中国诞生后,内山完造为中日友好事业奔走。他被选为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三次代表友协访华。1959年9月内山完造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来华,20日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与前妻美喜子同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山阴路2弄38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220 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弄38号

山阴路2弄38号

在施高塔路千爱里40号(今山阴路2弄38号),离内山书店和鲁迅寓所颇近,系一幢洋式砖木结构假三层楼房,内山完造所借。民国22年(1933年)10月14日~15日,鲁迅和内山完造在此举办第二次木刻展览会:“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

山阴路2弄38号

展览会场中间是一张长方桌,四周放了些椅子,桌子上放着日本制造的木雕刀,还有茶具,可供休息座谈。鲁迅就在这里向参观者介绍作品的内容和技术水平,当面答复青年木刻者提出的问题。

千爱里40号房屋旧影

这次展览会的内容比前一次更为丰富,计有德国、苏联、捷克、阿拉伯、荷兰、匈牙利等国作品64幅。其中苏联作品33幅、德国作品25幅,两者占画展绝大多数。较为著名的作品有苏联的《铁流》插图、《一九一七年十月》,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自画像》等,作者有苏联的冈察罗夫、法复尔斯基、克拉甫兼珂,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梅斐尔德、法宁该尔等著名木刻家,其中《铁流》插图4幅,是“东亚唯一之原版画”,最先在此展览会中展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意义超出木刻技法交流,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参观。展出作品后大部分选入《引玉集》。

千爱里38号现为民宅,外观未变。

山阴路2-32号山阴大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95 山阴大楼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32号(双号)

山阴大楼,是典型的ART DECO风格公寓大楼。山阴大楼旧时叫施高塔公寓,是独立成套式的公寓住宅,虽然高度仅三层,但特点鲜明。正门上方四根竖向线条十分醒目,两边几何对称,外形庄重,线条简洁、挺拔俊朗,大楼屹立在山阴路入口处,给这条道路增添了几分气势。

山阴路44、64弄淞云别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1-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35 淞云别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淞云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淞云别墅

地址:山阴路44、64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7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44、64弄淞云别墅

山阴路44、64弄淞云别墅

淞云别墅为新式里弄住宅,建于1937年。带西班牙建筑风格。主弄入口门头外墙有方型饰纹,挑出阳台用花铁栏杆制作,几何图形明显,红瓦人字坡顶,水泥拉毛墙面,平拱钢窗,棚式老虎窗。壁炉烟囱设在山墙一侧,烟囱出口呈方形。各单元都有较大庭院。与紧邻的留青小筑的风格和式样完全相同。

山阴路57弄四达里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80000059 四达里 清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57弄

沙汀(资料图)

作家沙汀曾经居住在四达里。沙汀(1904-1992),本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民国18年(1929年)来上海,先住在东横浜路德恩里(今秦关路44弄)13号。民国19年与杨伯凯等在北四川路四川里(今1604弄)办“辛垦书店”,被推为董事长。民国21年10月,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出版,始用沙汀笔名,同年退出辛垦书店,迁居四达里,加入左联,民国22年任左联常务会秘书。同年秋,迁居姚主教路天祥里(今天平路)。

山阴路57弄104号

1928年10月,由张友松、夏康农创办的春潮书局在四达里104号成立,曾出版过《春潮》月刊和《二月》《小小十年》《小彼得》等书籍。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四达里门牌号

1948年航拍图上四达里景象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主席俞国桢(1852-1932)也曾在四达里暂居。1932年“一.二八”事变引发凇沪抗战,19路军在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战。当时江湾为战区中心,自立会总会所在的江湾永志堂和俞国桢住所均毁于战火。永志堂屋顶被炮弹击中,损失惨重。俞国桢只得临时将自立会总会事务所设在四达里林鸿斌住所。同年俞国桢应邀前往浙江温州讲道病逝于那里。

根据当年《申报》的报道,四达里一百十七号是一个福音堂,也是自立会总会事务所所在地,林鸿斌(也写作“林洪斌”、“林洪兵”)是“牧者”在福音堂里充当“讲员”。1948年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四达里一百十七号不存在(见上面的行号图),不知道行号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建筑是不是就是“福音堂”。1948年航拍图上,红色箭头所指不知道是否就是“福音堂”所在位置,这个位置是在目前“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内。

山阴路69弄恒丰里

山阴路85弄新恒丰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21-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80000200 恒丰里 清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恒丰里,新恒丰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恒丰里,新恒丰里

地址:山阴路69弄、85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5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69弄恒丰里

山阴路85弄新恒丰里

69弄为(老)恒丰里,石库门建筑;85弄为新恒丰里,西班牙式双坡屋顶的花园里弄。22号和23号为花园住宅。双坡屋顶带尖形老虎窗,清水红砖外墙,局部简化的古典装饰和柱式。

山阴路85弄新恒丰里

山阴路85弄新恒丰里

山阴路85弄新恒丰里23号

恒丰里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中共上海区委、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所在地。郭沫若曾在此开办群益书店。

山阴路69弄69号

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机关旧址,位于山阴路69弄69、70号(原施高塔路恒丰里83号、84号)。1926年至1927年6月,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在此处办公。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管辖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党组织。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浙江省委成立,上海区委即行撤销,江苏省委兼管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罗亦农任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曾在此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把准备武器弹药的任务交给李强,李强多次到这里向罗亦农汇报试制炸药和手榴弹情况。

山阴路69弄70号

罗亦农为湖南湘潭人。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江浙区委书记,参与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在上海被捕遇害。

山阴路69弄77号

1942年8月,郭沫若在重庆创办了群益书店,1946年迁至山阴路恒丰里77号。该书店主要出版郭沫若、陈白尘、阳翰笙等人的剧本。这里还曾是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及全家于1946年5月8日回到上海时的暂住处,郭沫若在这里住了几天就搬到了附近的溧阳路上。

山阴路69弄9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25190000007 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69弄90号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山阴路69弄90号(原恒丰里104号)设立办公机关。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撤销原来上海区委(又称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此处为江苏省委机关。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此召开成立会议,陈延年为省委书记。会议正在进行时,忽有人报告,一交通员被捕并知道此处。会议立即结束,与会人员迅速转移。下午,陈延年等人因担心机关和留守同志的安危,特来此探视,遭遇潜伏的特务追捕,陈延年等4人被捕。1927年7月陈延年被害于枫林桥畔。

该处于1926年2月,中共上海区委举办党校,为期8个月。李硕勋、沈雁冰、杨之华等28人参加学习。现为民居。

宝安路160弄恒盛里

恒盛里的门牌号现在是属于宝安路160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领头人沈钧儒,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居住在山阴路恒盛里12号。上世纪30年代初期,恒盛里还曾居住过三位文学家——方光焘、胡愈之和章克标。当年,他们三人共同租住在恒盛里一幢三层楼房。

宝安路160弄恒盛里

方光焘(1898-1964),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翻译家。曾先后留学日本和法国,在留学时期参加了“创造社”,1931年加入“左联”。他介绍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建立汉语语法体系以及普通语言学理论。1949年后曾任江苏省文联主席、文化局局长。

宝安路160弄恒盛里

胡愈之(1896-1986),我国文字改革运动和世界语运动活动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练习生,工作之余读英语夜校,并自学日语、世界语,开始发表著译文章。1920年和郑振铎、沈雁冰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九一八”事变后,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主持出版《团结》、《上海人搬》、《集缩》、《译掇》等报刊,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编译出版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

1949年后曾任外交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总编辑、文化部副部长等要职。

宝安路160弄恒盛里

章克标(1900-2007),20岁时官费赴日留学。后来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数学。回国当过一段时间教师后,章克标决定向文坛发展。1926年他在上海与胡愈之、丰子恺、叶圣陶等人共同轮值主编《一般》月刊,同时与滕固、方光焘等人创办我国新文学早期著名社团之一的狮吼社。1928年章克标又进入开明书店,主编当时影响广泛的开明数学教科书以及《开明文学词典》。一年以后,他又参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这个公司后来成为30年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章克标出任时代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并主编《十日谈》旬刊。

章克标(资料图)

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章克标再度成为“海上闻人”。1999年1月13日,上海一家报纸曾用头版刊登了一位百岁老人亲拟的征伴求侣启事和他的大幅彩色照片。“百岁老人征婚”成了当时上海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章克标——这位郁达夫的朋友、金庸的中学老师一不小心变成新闻人物了!在媒体的热炒中,章老如愿征得了新娘——一位小他43岁的东北籍刘姓女士。时年57岁的刘女士成了章的第三任妻子。章觉得刘“灵清聪慧”,遂以谐音将其改名为“林青”。

宝安路160弄12号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七君子”领头人沈钧儒曾居住在山阴路恒盛里12号。

沈钧儒(1875-1963),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1936年,他与宋庆龄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触怒当局而遭入狱,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之后,他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曾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山阴路103号

山阴路103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上海第一高等女子学校和日侨商业学校。1937年10月,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把这里作为虹口区指挥部。

山阴路112-124弄留青小筑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1-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70 留青小筑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留青小筑;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留青小筑

地址:山阴路112-124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7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112-124弄留青小筑

留青小筑位于山阴路112-124弄,处于淞云别墅与大陆新村之间。新式里弄住宅,带西班牙建筑风格,与淞云别墅的风格和式样相似。

山阴路112-124弄留青小筑

日本共产党人中西功曾于1945年左右在留青小筑(今山阴路124弄28号)居住。

中西功(なかにし つとむ、1910 - 1973),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社会活动家。日本三重县人。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毕业。1930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1931年在满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他也是日共中央委员,他提供的情报从根本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为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作为一名红色间谍,先后在“佐尔格小组”和潘汉年的情报系统中工作。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准确预报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他两次被判处死刑,但靠着他过人的智慧,两次都逃过了死刑的执行,他在狱中等到了日本战败投降,出狱后他拖着伤病之躯为中日友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人生履历的一段已经作为原型搬进荧幕,电视剧《智者无敌》中的男主角“中村功”重演了他的故事。

中西功(资料图)

中西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不远处山阴路145弄2号的房子里,尾崎秀实也曾帮助中共中央完成了大量情报工作。他是中西功的革命挚友,是周总理口中的“国之瑰宝”。

在中国革命的战争进程中,情报、特工这条隐蔽战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条战线上不仅有我们自己的民族英雄,还有许多像中西功、尾崎秀实这样伟大的国际战士,他们隐身在虹口的街市之中,在诡谲的风云中默默战斗,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矢志不移。

大陆新村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1-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71 大陆新村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大陆新村;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大陆新村

地址:山阴路132弄-192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132弄6号茅盾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98 山阴路132弄茅盾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32弄6号

山阴路132弄6号茅盾旧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

1946年5月,茅盾夫妇自重庆来沪,住在大陆新村(今山阴路132弄6号)二楼,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为《文汇报》、《华商报》、《大公报》等撰稿,发表《上海文化界反内战斗争自由宣言》(有259人签名)、《郭沫若、茅盾等为李闻血案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书》、《我们大声疾呼美军应赶快退出中国!》、《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宣言。1946年参加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活动。同年12月应邀访苏。1947年4月回国,9月写出《苏联见闻录》。同年11月由中共地下党派叶以群护送其转移至香港。

山阴路132弄8号谢旦如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64 谢旦如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32弄8号

山阴路132弄8号谢旦如旧居

谢旦如(1904-1962),上海市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鲁迅纪念馆首任负责人。与进步文化人士创建“上海通信图书馆”,担任执行委员。1925年参加“湖畔诗社”,出版进步诗集和刊物;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参加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协助许广平编辑鲁迅翻译的《译丛补》及《鲁迅全集》的出版;后又参加《鲁迅风》编辑工作。

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研究室副主任,1951年调上海鲁迅纪念馆负责筹建工作,1957年5月任上海鲁迅纪念馆负责人,1960年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1957年由市文化局安排,谢旦如住进了山阴路132弄8号,直至去世,至今他的儿子仍居住在这里。

这里曾被有些文章误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夫妇避难处,其实,根据谢旦如儿子介绍,当年谢旦如是安排瞿秋白夫妇在紫霞路68号老宅里避难。紫霞路68号是谢旦如的父亲谢敏甫为庆贺谢旦如出生而建,三开间三进的房子,当时在南市王家码头这一带是最豪华气派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当冯雪峰透露安排瞿秋白到谢旦如家避难的想法时,谢旦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1931年夏的一天,冯雪峰陪同瞿秋白夫妇来到谢家紫霞路68号寓所隐居。谢旦如瞒着全家人,大家只知道来人是他的好朋友,因身体不好,来此养病。只知道这位朋友叫林复,家人就按上海人的习惯,称呼他为林先生,称呼他的妻子为林家嫂嫂,两家亲密相处。怕暴露瞿秋白身份,谢旦如不再邀请亲朋好友到家聚会。

1932年,日寇挑起“一·二八”战事,为避战火,谢旦如举家及瞿秋白夫妇迁居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毕兴坊10号直至战事结束,才又搬回紫霞路68号,一直隐居到1933年2月。

上海鲁迅故居中瞿秋白的书桌

现陈列于上海鲁迅故居的这张书桌,是当年谢旦如赠送给瞿秋白的,瞿秋白离开上海时,转赠给了鲁迅。

谢旦如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革命文物及史料,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得以重见天日,谢旦如功不可没。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二万五千里》影印珍藏本,首次公布由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第一部红军长征回忆录,这本纪实回忆文集是中国出版史上最早最直接最真实记录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忆录,也是鲁迅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历经69年世事沧桑依然完好无损,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库房内鲜为人知安放了44个年头后影印出版,引发全国轰动,不能不算一个奇迹。当年,党中央为向世人宣传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于1937年3月至6月间书稿从延安被传递到上海,计划由当时地下党领导人冯雪峰安排在上海出版,但由于日寇大举进攻上海沦陷,出版计划被迫搁置。书稿几经辗转交由谢旦如保存。谢旦如去世后,由谢旦如五个儿子联名将红军集体创作的《二万五千里》稿本、丁玲写给冯雪峰的六封信及作品手稿;丁玲、胡也频、应修人等人的照片;郭沫若、汪静之等人的手稿捐赠给了上海鲁迅纪念馆。

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25190000004 鲁迅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32弄9号

鲁迅旧居(客厅)

上海鲁迅故居在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民国20年(1931年)落成。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民国25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1950年1月恢复开放。

鲁迅旧居(鲁迅卧室)

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二楼后间为储物室,有储物箱、橱柜、吊篮等;储物室后为卫生间。

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三楼后有楼梯通向楼顶。

鲁迅旧居(海婴卧室)

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许广平迁居淮海中路淮海坊时曾带走。1950年恢复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馆名为已故周恩来总理亲题。

鲁迅故居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侨占住。抗战胜利后,一度为茶叶专家吴觉农寓所的一部分。1949年让与民生实业公司,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职工宿舍。1950年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文化部筹建上海鲁迅纪念馆时,决定恢复鲁迅故居。同年9月征用了大陆新村9号,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鲁迅夫人许广平(时为政务院副秘书长)来沪指导筹建。经多方调查核实,在许广平指导下恢复。1951年1月7日作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1952年5月改为内部开放,1989年3月起对外开放。

大陆新村56号

大陆新村56号曾经住过著名学者范祥雍先生。范祥雍(1913-1993),著名文史专家,藏书家。祖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56年受聘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复任教于江西大学中文系、东北文史研究所,1978年后任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辑,1986年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其治学以藏书入门,精于版本文献。

武术史学家唐豪也曾居住在大陆新村。唐豪(1896-1959),江苏吴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史学家、体育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豪曾任上海市体育会筹备会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后,在国家体委从事史料编撰工作。

大陆新村还住过复旦名教授陈子展先生。陈子展(1898-1990),湖南长沙人,著名的中国文学史家、杂文家。曾在东南大学教育系进修,结业后回湖南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通缉,避居上海。1932年主编《读书生活》。1933年起任复旦大学等校教授。20世纪30年代曾发表大量杂文、诗歌和文艺评论,后长期从事《诗经》、《楚辞》研究。

山阴路168弄40号

电影《战上海》中投诚起义的汤恩伯将军的部下刘义的原型刘昌义,也是大陆新村的居民,他家住山阴路168弄40号三楼。解放后,刘昌义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务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顾问。

山阴路133弄东照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22-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00 日照里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日照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东照里

地址:山阴路133弄

层数:3层(局部搭建1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133弄12号瞿秋白寓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25190000006 瞿秋白寓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33弄12号

山阴路133弄12号瞿秋白寓所

1933年3月鲁迅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夫人在今山阴路133弄(原东照里)12号分租到的一个亭子间给瞿秋白夫妇居住。亭子间在二楼,约20平方米。这所房子中的房客多为日本商人和浪人,他们经常到瞿秋白家窜门,影响了瞿秋白的工作。为了闭门谢客,瞿秋白只得躺在床上看书,夫人杨之华在门口炉子上熬药,烟味弥漫,才避免了房客的干扰。瞿秋白在这里只住了三个多月,现被定为瞿秋白在上海的旧居。

山阴路145弄花园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2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39 花园里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花园里

地址:山阴路145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7年;保护类别:三类

山阴路145弄花园里,新式里弄。外观简洁,墙面为干粘卵石和水泥仿石面,入口采用弧形券,室内层高较低。

山阴路145弄2号尾崎秀实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47 尾崎秀实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45弄2号

尾崎秀实(资料图)

尾崎秀实(1901-1944),出生于日本东京,1928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其间,他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同鲁迅也有交往。尾崎秀实“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他同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德国人佐尔格合作,经常把日本在华的重要情报转报莫斯科,经常“把一些国际上的革命动态”转告中国同志。尾崎秀实所做的一切,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的抗战。毛泽东曾对这些“国际同志”的贡献作出了极高评价。对于尾崎秀实,周恩来曾经赞之为“国宝”。

佐尔格(资料图)

1941年10月中旬,佐尔格的真实身份败露,他和尾崎秀实等30多人先后被日本军部逮捕。1944年11月7日,感到穷途末日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意选择十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将尾崎秀实和佐尔格两人秘密绞死。

山阴路145弄6号

山阴路145弄6号,是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旧居。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山阴路156弄29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02 山阴路156弄茅盾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56弄29号

192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与夫人孔德祉一起从武汉经牯岭回到上海,因通缉在身,秘密住在景云里11号(今东横浜路35弄11号甲),茅盾住在三楼,当时和叶圣陶、鲁迅是邻居。1928年2月,经陈望道建议,茅盾离开景云里东渡日本,他住过的三楼就让给了冯雪峰居住。

1933年4月茅盾化名“沈明甫”迁至大陆新村3弄9号(现为山阴路156弄29号)。1935年3月下旬,茅盾迁出大陆新村搬到沪西居住。1946年3月茅盾夫妇从香港返沪,住入大陆新村1弄6号(现为山阴路132弄6号)。

山阴路165弄1-87号兴业坊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60 兴业坊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65弄1-87号

山阴路165弄1-87号兴业坊

兴业坊建于1927年,是浙江兴业银行建造的职工住处。1937年“八·一三”前后,兴业坊的许多民居被日本人强占用作使馆人员宿舍,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开发商浙江兴业银行才讨回了自己的物业。有资料说,《夜来香》歌曲原唱者、日本华语女歌手、演员李香兰,在被中国人收养期间也曾住在兴业坊。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盛中华(哥哥盛中国)曾经居住在兴业坊。盛中华的父母均为著名音乐人,他们培养了十个学习和从事音乐的儿女,其中九个是小提琴家。长子盛中国被誉为“中国梅纽因”。

兴业坊10号

1924年5月“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出版机构汗血书店在兴业坊10号宣告成立。出版了《汗血周刊》《民族文艺月刊》等刊物,数月后迁至霞飞路。

山阴路165弄17号二楼大道剧社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6190000058 大道剧社旧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65弄17号二楼

大道剧社1931年成立于上海。大道剧社是左翼戏剧家联盟直接领导的基干剧团。骨干成员有刘保罗、赵铭彝等,社员遍及上海各学校,先后演出了《洪水》《梁上君子》《街头人》等,还与其他大学剧社联合演出《马特洛》《乱钟》等,反响很大。九一八期间还以活报剧等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剧社还参加对前线战士、医院伤兵的慰问演出。

山阴路165弄66号

山阴路165弄66号,曾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寓居处。1955年后,吕思勉居住在山阴路165弄66号三楼的一间房子里,该房子是其女儿向亲戚租借的。

山阴路181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28-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50 山阴路181号楼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

地址:山阴路181号

山阴路181号,独立式花园住宅。砖木结构,1912年建。带有西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特征。建筑形体方正,四坡屋顶,红砖墙面,隅石装饰。二层局部挑出露台,南立面设方形门廊,上为露台,门洞两侧有爱奥尼柱式支撑。

山阴路192弄5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65 赵家璧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192弄53号

赵家璧(资料图)

赵家璧(1908-1997),上海松江人,出版家。

赵家璧早在中学时代,即主编《晨曦》月刊。大学时期,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中国学生》。1932年在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进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任编辑、主任。结识鲁迅、郑伯奇等左翼作家,陆续主编“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等,以装帧讲究闻名。1936年,组织鲁迅、茅盾、胡适、郑振铎等著名作家分别编选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蔡元培作总序。煌煌10大卷,树立了一座丰碑。1937年,他在上海《大美晚报》社担任《大美画报》的主编,并复刊《良友画报》。1947年与老舍合作在上海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任经理兼总编辑,出版包括《四世同堂》、《围城》等名著在内的“晨光文学丛书”和“晨光世界文学丛书”。1954年,调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兼摄影画册编辑室主任,编辑出版了《苏联画库》40种,《新中国画库》60种,很受读者欢迎。1960年,调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当选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1965年在大陆新村(山阴路192弄53号)居住。1972年退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撰写了《编辑生涯忆鲁迅》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当选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顾问,上海编辑学会顾问。曾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著译主要有:《欧美小说之动向》、《月亮下去了》、《编辑生涯忆鲁迅》、《编辑忆旧》、《书比人长寿》等。

文华别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40 文华别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08弄8-53号

文华别墅

山阴路208弄文华别墅是三层清水红砖仿西式建筑,二楼有挑出的半圆形铸铁阳台。由益丰钱庄投资,美国建筑设计师设计,1926年建成。黄炎培次子黄竞武、现代翻译家宋桂煌曾先后在该弄18号居住。

山阴路208弄18号

黄竞武(1903~1949),上海浦东人,哈佛大学硕士,爱国民主人士,革命烈士。黄炎培次子。黄竞武烈士人生的最后5年,是住在山阴路208弄18号。

黄竞武(资料图)

黄竞武民国18年(1929年)回国,在湖南沅陵任盐务稽核所所长时,因拒与盐商通弊,被停职。抗战期间,投身革命运动,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总部组织委员兼国外关系委员会委员。国共和谈时曾一度任周总理的翻译。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沪,担任中央银行稽核,加入民主建国会。民国37年冬,黄竞武被推为上海民建常务干事,开展秘密活动,他日夜收集蒋介石“四行两局”的金融情报。民国38年4月,上海临近解放,国民党政府妄图盗运中央银行金库财物去台湾。黄竞武为保护即将归于人民之财物,组织公众罢工抗运。之后又积极配合共产党地下组织对国民党汤恩伯驻浦东某部进行策反,同时为竭力保护民建组织不遭破坏,把全体会员名册及重要文件转移到安全处。5月12日,被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特务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忠贞不屈,严守机密,在5月18日凌晨被秘密活埋杀害。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日,黄竞武等13位革命志士的遗体在南市车站路190号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中被发现,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黄竞武为革命烈士,公葬于川沙烈士公墓。

宋桂煌(资料图)

同样在山阴路208弄18号,被誉为“将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的著名编辑家、翻译家宋桂煌也曾在此居住36年之久。目前宋桂煌的后代还居住在此。

宋桂煌(1903~1987),江苏如皋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英文系。曾参加过“五四”、“五卅”运动。1928年,由宋桂煌翻译的《高尔基小说集》中译本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高尔基小说集》的中译本。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上海吴淞中学教师,上海教育局研究室英语教学研究员,上海市政府调查研究室研究员、文教组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上海第三次文代会代表。

山阴路209弄1-2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6-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山阴路209弄、229弄

山阴路209弄(1-9号)、山阴路229弄(1-6号),花园里弄住宅。砖木结构,1930年代建。双坡屋顶,设老虎窗,外墙青砖红砖并用。立面有殖民地外廊特征。

山阴路209弄3-4号

在上海像保存如此完好的大片英式建筑已不多见。弄内的建筑每两幢连在一起,房屋和花园的格局都很大。这里解放前是中央储备银行为高级职员提供的住处。电影《半生缘》,还有许多老上海影视剧都是在这里的花园拍摄的。

山阴路209弄5-6号

台湾的著名导演杨德昌(台湾歌星蔡琴的前夫),出生在原施高塔路100号(今山阴路209弄4号),解放前夕举家去了台湾。耄耋之年的父亲思乡心切,特嘱儿子回来寻找故居。父亲过去是中央储备银行的职员,209弄就是银行为高级职员提供的住处。

山阴路229弄1号

1992年,杨德昌和蔡琴来到山阴路寻找当年居住过的老房子,手中的纸条上是父亲写的地址:施高塔路100号。

山阴路229弄2号

但山阴路上却根本不存在100号这个门牌号码。于是古道热肠的路人又把他们带到一位龚姓朋友家,让朋友一起出谋划策。

山阴路229弄3号

殊不知龚姓朋友也一头雾水。就在大家失望到致极时,龚问杨德昌能否再提供一点线索,杨德昌遂拿出父亲画的简略地图。

山阴路229弄4号

根据画上房子的模样和房屋走向,龚把他们带到了209弄。

山阴路229弄5号

杨德昌一进弄堂便高声欢呼起来:“对了!对了!就是她!就是她!”接着他熟练地找到自己过去的家——如今的山阴路209弄4号。

山阴路229弄6号

热情的老居民终于帮杨德昌找到了当年居住的老房子,了却了父亲的夙愿。

山阴路216弄2号陶晶孙旧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82 陶晶孙旧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山阴路216弄2号

山阴路216弄2号陶晶孙旧居

陶晶孙(1897~1952),江苏无锡人,1906年随父亲去日本,在日本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1919年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学。1921年7月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5年创作的《音乐会小曲》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一度主编《大众文艺》和《学艺》杂志。1929年加入革命剧团艺术剧社,1930年3月2日加入“左联”。30年代起主要从事医疗卫生、医学教学和医学研究工作,成就卓著。1946年去台湾。1950年离台去日本。1952年病逝于日本。山阴路216弄2号是陶晶孙三十年代中期的寓所。

陶晶孙(资料图)

同为创造社的发起人,陶晶孙和郭沫若挺有渊源,不但同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一起学医,两人还成了连襟;郭沫若娶的是安娜(佐藤富子),陶晶孙娶的是安娜的妹妹佐藤操(后改名为陶弥丽)。

山阴路242号

山阴路242号是一栋独立花园别墅,242号过去的主人是一位林姓的上海铁路局局长,其女儿叫林晓薇,文革中她与许多知识青年一起奔赴黄山茶林场,在 1969年7月的一次山洪爆发中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身亡。这就是当年轰动全国的“黄山十一位知青英雄”。

山阴路274弄1~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16-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93 山阴路274弄1~7号住宅 民国 欧阳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山阴路274弄1~7号

山阴路274弄1~7号

山阴路274弄(1-11号),独立式花园住宅及联排住宅。砖木结构,1930年代建。南北2排建筑构成,南侧为4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北侧为1幢联排住宅。坡屋顶,设老虎窗,外墙青砖红砖并用,立面有古典柱式。

山阴路274弄8号

山阴路的274弄一头连着山阴路,另一头通向鲁迅公园围墙边的甜爱路,是一条行人如织的交通要道。最近几年,弄堂里的住户纷纷破墙开店,从饮食店、水果店、服装店,到理发店、南货店……再加上打游击的各式地摊,把一条没有路名的交通要道塞得满满当当举步维艰。2019年,欧阳路街道对这条长约60米的道路进行升级焕颜,如今,山阴路上这条堵心弄变为了顺心道。

山阴路275弄1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3-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山阴路275弄

山阴路275弄2号

山阴路275弄3号

山阴路275弄(1-4号),四达路262号、266号、272号、274号、286号,花园里弄住宅。砖木结构,1930年代建。主体建筑共5组,9幢,户型一致。单体平面方正,四坡屋顶,设老虎窗,素色水泥拉毛外墙。南立面有外廊。

山阴路286号

山阴路286号,独立英式洋房,曾住过海军政治部秘书长柳夷(1913~1996)。他也是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海军报社社长。

山阴路290号

山阴路292号(现290号)是栋独立的花园洋房,其花园之大堪居山阴路之首。临街两扇灰色的大铁门永远紧闭着。里面的主人是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东海舰队司令刘浩天(1912-1984)。也是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和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山阴路340弄积善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15-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083 积善里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积善里

地址:山阴路340弄

山阴路340弄积善里

山阴路340弄(1-31号)、山阴路320号、350号,积善里。石库门里弄住宅。砖木结构,1926年竣工。2排,共33个居住单元。红色平瓦坡屋顶;外墙以清水青砖砌筑,红砖水平饰带;弄口过街楼为水刷石墙面。石库门门饰中西合璧特征明显。

积善里石库门每个门头上都有不同的含祝福的词语。积善里是山阴路西侧双数门牌号的最大号数,与相邻的祥德路2弄的结合部是山阴路和祥德路的分界线。

山阴路343弄

山阴路的末端有一条叫“青庄”的里弄(今山阴路343弄),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早年与祥德路上的绿苑庄都是日本人的公寓住宅,以后是基督教青年会的宿舍。青庄是山阴路上漂亮的花园式里弄住宅。

山阴路343弄

山阴路343弄

山阴路343弄

山阴路343弄

青庄的1号住户是当时宗教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吴耀宗,吴耀宗是著名的宗教领袖,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的创始人。

山阴路343弄1号

吴耀宗(1893-1979),字叔海,广东顺德人,他是著名的宗教界爱国人士, 是中国基督教反帝爱国运动发起人。

山阴路343弄1号

吴耀宗少年时入英国教会在华办的育才书舍读书。后考入北京税务学堂。1913年毕业后,在广州、牛庄两处海关做事。1917年到北京政府总税务司署任职。1918年受洗礼加入基督教。1920年起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主任。1924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协和神学院、德鲁神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神学和哲学,获神学和哲学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到上海,历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校会组主任、出版组主任、青年协会书局总编辑等职。发起成立中国唯爱社,任主席。

山阴路343弄1号

他主张依靠非暴力方法改良社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辞掉唯爱社主席职务,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会,任理事,并参加国难教育社等抗日救亡团体。1941年至1946年在成都讲学,任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书局主任兼基督教联合出版部主任,创办《天风》周刊,任主编。1946年初回到上海。6月以宗教界代表身份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为代表团起草给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英文《备忘录》,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1948年到锡兰参加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召开的亚洲领袖会议,会后经香港潜人解放区抵达北平。

山阴路343弄1号

1949年9月,以宗教界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副主席等职。1950年发起中国基督教三自( 自治、自养、自传) 爱国运动, 同年7月发表《革新宣言》,动员基督教教会和团体同帝国主义割断联系,独立自主,自办教育。

山阴路343弄1号

1954年中国基督教“ 三自” 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被选为主席,1961年连选连任。同时任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会长。他是著名的宗教界爱国人士,是中国基督教反帝爱国运动发起人。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福利会执行委员,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1979年9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主要译著有《黑暗与光明》、《基督教与新中国》、《没有人看见过上帝》、《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尼赫鲁传》等。

山阴路343弄3号

青庄的3号住着另一位宗教领袖刘良模。

刘良模(资料图)

刘良模(1909~1988),浙江镇海人。民盟中央委员,著名爱国人士、基督徒。我们在纪录片中曾经看过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觉得好奇,其实他就是跟刘良模学的。1940年夏,刘良模被基督教青年会派赴美国求学。1941年,刘良模结识了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保罗·罗伯逊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在听了刘良模关于中国群众歌咏运动的情况介绍和刘良模演唱的几首中国革命歌曲后,便跟着刘良模一句句用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刘良模指挥青年会成员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上,刘良模和徐悲鸿、梁思成等几位委员向大会联合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建议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良模与吴耀宗等发起基督教革新运动,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和市侨联副主席等职。刘良模是政协第四至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民盟中央委员。

根据《申报》的报道,还有一些达官显要曾在山阴路(旧时施高塔路)居住。如:

被称为蒋介石首席智囊的国民党高级官员杨永泰曾经住在施高塔路底。

杨永泰(资料图)

杨永泰(1880-1936),字畅卿,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首席智囊,政学系的巨人。其私邸在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底。说杨永泰是蒋介石的“诸葛亮”,一点都不过分——他初出茅庐,便献策蒋介石“三分天下”;一道“出师表”,就逼迫工农红军移师西去。蒋介石对他言听计从。不曾想,权重一时的他最后居然血染扬子江畔,做了国民党派系争斗的冤鬼。杨永泰遇刺案,是国民党历史上继廖仲恺遇刺后第二起重大谋杀案。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奠基人之一的邝富灼博士曾经住在施高塔路三十四号。

邝富灼(1869-1938),字耀西,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人。英文专家。1882年赴美国做铁路工人。1889年进入庞蒙纳学院就读,1902年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1905年获学士学位,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州方言学堂及两广高等学堂英文教师。1907年赴北京参加留学生考试,授进士。1908年4月,应张元济之邀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英文部主任,直到1929年退休,在编译所工作了二十多年。

茅盾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里对1916年的“英文部”有详细描述,他当时就在“英文部”的英文函授学校工作。这时的“英文部”里只有7个人,部长邝富灼,主任周越然,编辑平海澜、周由廑(周越然的哥哥),改卷员黄访书,办事员胡雄才。据茅盾描述,各部部长、各杂志编辑主任,包括“英文函授学校”主任周越然,都用一般写字台,只有英文部部长邝富灼用的是大型的最新式的写字台。这个写字台的台面三分之一装有高约二尺的木架,分成许多小格,备放各种文件。有个卷帘木罩装在木架顶上,把它拉下,就能将整个台面罩住,设有暗锁,邝富灼离去时,只要将卷帘式木罩拉下,就能把里面罩着的文件都锁起来。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旧影(英文部在二楼)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葛传槼,1920年代是商务印书馆的小编辑。他记述了后期英文部的详细状况:1926年底“我到英文部工作,是全部中年龄最小(仅二十岁略多)者。部长是邝富灼博士……几乎不懂汉语。大家相互谈话都用汉语,但跟邝博士谈必须说英语,称他'Dr.Fong’;写一个便条给他也必须用英语。除对邝博士外,大家用汉语谈话,可是互称'Mr.’加姓,而不用'先生’、'君’、'兄’、'翁’等,这是上海当时某些'高等华人’的惯例……

邝富灼参与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三十多年,担任全国青年会会长十年,是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奠基人之一。民国15年(1926年)创办中华麻疯救济会。邝富灼在施高塔路寓所的地址就是《申报》在报道中华麻疯救济会在邝富灼博士寓所召开董事会时透露的。

曾任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长、上海市政府参事的留美法学博士罗泮辉曾经住在施高塔路三十七号。

罗泮辉(1881-1936),字芹三,广东南海人。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官费旅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经济。光绪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入芝加哥大学法科,习法律。宣统三年(1911年),得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为留美学生会副会长,北洋同学会会长,法学会副会长,世界会副会长。宣统三年回国。任广东法制局局员,广东外交司副司长,外交部特派广东交涉员,广东公学校长兼教员,沪杭甬铁路英文秘书长、总务处长,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长,兼任北洋大学、东吴大学法科教授。罗泮辉于1936年1月30日在其寓所去世。下面的图片是1936年1月31日《申报》对此的报道。

1936年1月31日《申报》报道罗泮辉去世消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