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这背时疫情

 启书有益 2022-11-01 发布于四川



启书有益,给你好看(关注嘛,总是对的)

(以上是我们集体创作的原创歌曲,献给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人们……)

1023日,深夜11点过,从羊耳镇开会毕,乘车一路颠簸飞驰回到办公室。正常情况下的这个时间节点属于收工状态。而在今天,却还有任务需要完成。大楼保安大哥常规性打招呼:这么大晚又在加班?我礼貌性回答:辛苦了,你们也是这么大夜还在值班……”

从下午开始,我就觉得头痛欲裂,如同一道铁箍在左侧脑部刺激,里面的血液似乎会随时会迸出。坐到办公室的椅子上,身体放松,而头部的这种感觉更甚。以至于电话响起,无力接听。

821日上一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到1015日的最近疫情,这种病态感觉逐渐滋生,新近尤甚。我必须在有效推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而工作,每日加班,收集信息、协调问题、发出公告、安排采访、扩散新闻、审核材料、处理文件、驳斥谣言、汇报情况、关心同事……几乎只有睡着了那短暂的三五个小时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

我猜测可能是脑血管或脑神经系统坚持不住想罢工,给好友发信息说感觉自己要挂了。得到回信是:先莫挂,把材料改了再说。还等着发通告……”

我很快把通告写好,安排同事在各新媒体平台立即同步发出。这是在向社会面告知,羊耳镇因为疫情,要实施为期三天的临时管控。管控期间,所有群众居家不外出,全员接受核酸检测。镇外人员禁止流入。特殊情况另行特殊处置。

同时还发布了一个通告,要求全区群众在未来三天内,配合进行全员核酸免费检测。每天一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这项工作近几年几乎已成常态。我虽然在通告中写了种种注意事项,但这对老百姓都不太重要。他们更关心的是,活动开始的时间。早上五点也罢、下午三点也罢,时间未到,就早早排队。秩序方面,已经早就习惯按部就班。

羊耳镇是此次疫情波及的唯一乡镇,远离城区,紧靠嘉陵江,接近邻市。因为2020年的疫情之初,就在这个镇及其邻镇的接壤村,暴发了大规模输入性疫情。我们生怕历史重演。一个五万人口的大镇,经不起那般的折腾。按照极端思维、底线思维,必须和病毒抢时间,稍晚几个小时,结局很可能就会难以把控、无法预料。

所以,第一时间宣布疫情情况,确保群众知悉理解,对于防止一起继续扩散蔓延,最大化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具有先机意义。

经流调,查明传染源是一名居住在镇上的二十多岁的外卖小哥。他的工作地点在城区。每天,他骑着电瓶车,早上前往市区,晚上再回到乡镇,单边距离五十公里。

很多人在得知疫情入侵的紧张消息后,无法接受一切暂停的现实。由于病毒并不可见,大家普遍将怨气全部责怪在具象的感染者身上。那么一瞬间开始,这位年轻人接受了难以承受之重。在被人怪罪的同时,他也深感愤懑且自责。仔细想来,这样的现实,是多么的愚蠢、无知和无奈。

分析那些密密的轨迹和流调报告数据,这位年轻人几乎没有休息,每天早出晚归,分明是一个努力生活的青春生命和对幸福优裕不懈追求的向上灵魂。他没有躺平”“摆烂,更没有啃老”“耍赖。靠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不知在哪儿遇到了病毒,自己被感染。

我们必须肯定,所有勤劳向上、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尊重。

因为被感染,这位可怜的年轻人不得不中断工作,接受隔离治疗。他不但必须停止赚钱,而且精神饱受煎熬。实际上,他才是这次疫情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在哪个地方接触到了阳性患者。感染上了病毒,目前犹未可知,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为生活而染疾,这样的结局,谁又能愿意?这世界,应当多一份理解于包容。

疫情来袭,所有人都笼罩在阴影之下。我们经过摸排,发现除个别乡镇外,最大的隐患还是在城区。1015日的疫情,最开始就暴发在城市社区。查明是外界出入,并非本土滋生。

今年8月以来,全国多地暴发新冠疫情。可能是源于该月上旬是休假、旅游旺季。太多的人员外出流动,距离太远、跨市跨省,而且轨迹复杂,导致疫情蔓延。

据说,有的地方已经连续封控一月甚至多月。活动可以禁止,流动可以限制,但经济无法停歇。为求生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严格接受封控。于是,就有了少量的必要流动。鉴于病毒发作的不确定性,流动人口中,阳性患者时有发生。

经济学理论听起来似乎十分复杂,其实最为简单。我们必须通过人或物的方式进行交易,获取到自己想要的物资或者机会。经济的最终目标,绝对不是,而是用可以换来的物资以及条件。一旦这些交换的空间被限制,作为中间介质被中断,则经济停滞,生活被影响,人心浮动,社会动荡。

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促进发展。发展的根本,就是活跃经济。经济活跃的前提,就是防住疫情、确保安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深意,就是这道理。

确保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必须中断传播渠道。中断传播渠道,必须禁止人与人之间的频繁接触。避免人群接触,必须暂停外出活动。同步开展全域全员核酸检测摸排,消灭存量、防止新增。这是我们在持续三年的疫情防控中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静态的目标,并不是它本身的价值。离不开流调、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的完全配合。

有效静态是可以实现的,但不应该也不会是长期的。而群众一旦不出门,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提供服务。

我们发动所有干部参与这个活动。能够从住处出来的,就被派员到相关小区,作为外围值守人员。无法出小区的,就地转为志愿者,参与内部服务。内外结合,全是有素质、有能力的干部在协助出力,就基本上不会遇到无法处理的困难和问题。而且我们创新了工作方式,每个居民小区,都有机关单位在包联,视小区规模大小,涉及单位有一个或者多个。

所有的群众诉求,都有人能够承接和解答。所有的困难问题,都有人能够及时处置解决。包括核酸检测、居家观察、买菜购物、取物转移、生病就医、纠纷调解、独居老人照护,甚至喂猫养狗等,完全做到细微入至、关怀到位。

疫情防控,从来就不只是卫健、疾控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职责。我们把这种内涵尽量拓展。这是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精髓所在。

楼下就能看见志愿者在奔忙,门口就有党旗红旗在飘扬,让封控在家的老百姓生出了许多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短暂居家,配合疫情防控,并尽量不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们有太多的志愿者始终坚守在小区,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小区的群众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回报,那就是尽量不添麻烦,安心居家。有很多时候,我们所希望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打扰。

几乎每天都有群众、商家、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无偿捐赠水果、口罩、防护服、蔬菜、矿泉水等物资,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上线。

当然,也有一些值守的朋友并不太理解。有人问我:我们在这个小区值守了15天,这个小区根本没有阳性病例,这值守啥谓?

我告诉他:小区没有疫情,就是因为你一直在这值守。你就好比是国家的军队,和平年代没有打仗,就是因为有军队的存在。也好比桥上的栏杆,没有人掉下桥,就是因为有栏杆的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打仗、没有人掉下桥,就认为他们的存在没有价值。

他终于释然。

我们单位也安排有一些同事在值守小区。我们分到了三个小区的任务。

由于在特别敏感时间节点,我们有更加重要的本职工作任务必须独自承担,三分之二的同事在轮番值班做事,丝毫不敢放松。这就导致值守小区人手十分紧缺。尤其是在另外两个区居住的同事无法前来,最终的责任就落在了仅有的几个人头上。

当我开会给大家分配任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找理由推卸,而都在表态能够完成任务。这个工作并不简单,有些时候甚至是早上四点过上班,晚上九点过下班,这是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

有一名同事参加工作不久,平素被父母宠爱,生怕他苦着累着。我对他最为担心。会后,我找他单独沟通,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说:父母成都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放心,工作没有问题……”

有两位同事在小区封控着,十分捉急。特意发来信息说,每天在倒着数时间,一旦小区解封,他们愿意主动到小区值守,替换之前值班的同事。

我则有空就去看望在小区值守的朋友。给他们顺手带点饮料、水果之类,表示一下关心慰问。尽管自己在指挥部忙得飞起。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现在拥有那么多甘于奉献的同事。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压力很大,真的很辛苦,这个时候,作为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的我们就应该冲到一线去。面对疫情,我们的副部长卫思羽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她带领宣传部党员突击队和嘉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1名干部,不分昼夜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是指挥官更是战斗员。

就在女儿严重感冒的时候,她依旧牵挂在一线值守的同志们,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加油打气,女儿一出院,她又来到包联小区现场调度、参与值守。可谓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8.21疫情暴发时,副部长李朝华被封控在家,为了抗击疫情,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他主动请缨,第一个站出来牵头成立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一边发挥专业特长宣传安抚小区群众,一边身先示范承担起送物资、做核酸、做清洁等工作,有的时候防护服一穿就是20来个小时。近期,他更是一手抓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用他的话说,这都是大事,都不能放松。

疫情期间,同事杨峻乙的女儿刚刚肺炎出院,妻子又肺炎住院,可谓祸不单行821日上午请假后,杨峻乙本打算送妻子入院治疗,但在接到领导的关心电话时,听说形势可能焦人。具体负责宣传工作的他,深知及时公布涉疫信息的重要性,于是他带上笔记本电脑,陪同妻子到医院来治疗。

他一边在医院照顾妻子,一边完成各种宣传任务,不论深夜、凌晨,一旦有疫情最新消息动态,他都及时组织编辑,待领导审稿后,组织发布,让疫情最新动态第一时间传播。同时,他还积极思考创新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其中方言喊话的宣传方式受到各界一致好评,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先后报道点赞嘉陵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面对新冠疫情,刘佳、蒋媛媛、李艳、龙媛媛、袁悦、袁艺、梁馨、赵亮、唐雪松、吴宗倍、黄成、程乾等同志坚守党员初心,主动请缨,挥手告别家中孩子和老人,坚持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向社会展现宣传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风采。

办公室蒋媛媛、李艳两位同志迅速给大家准备好必备的防疫物资,全体党员同志戴党徽、穿马甲、亮身份,立即奔赴包联小区,从凌晨三点来到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到夜幕降临小区值守现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在得知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因为小区封控,无法到岗开展新闻采访,导致记者力量紧缺时,我们立刻客串记者,拍摄、采访一气呵成。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及时创作出效果明显的宣传产品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他们又化身不露面的颜值主播,录制一条条风格各异的音频,真情流露,甚是感人,把宣传人的初心和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

疫情暴发以来,嘉陵区全体宣传干部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闻令而动、团结一致,战在一线,带头冲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力展现了宣传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画卷。

定期的全员免费核酸检测,有计划地进行着。为了在当天内能够出具检测结果,有些时候,甚至会要求老百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出来排队。即便如此,大家也很少有怨言。疫情至今,大家展现了空前的团结和支持。

面临反复性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对医护力量的规模性、持续作战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不但要求天天上阵,而且要求长时间持续进行。在连续作战十多天的时候,突然有医护无法坚持了。

我们看着他在视频里,突然就倒下去,晕得不省人事。这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儿女?

于是,指挥部紧急加派力量,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很快就有几百人主动报名。在这种需要更多的人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时刻,就有那么多的优秀干部主动站出来。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们的本职本责,倒不如说,这是他们的本能本色品德品性。

我们为了加强面上宣传,创新了很多手段。诸如标语、墙报、海报、公告、通告等,都是常态。还有小视频、音频。小视频都是融媒体、广电部的记者同事们精心制作,亦庄亦谐,受人欢迎。

尤其是我们制作的音频,大多数的文稿都是我亲自撰写,然后让同事们录制。同事们也是有才,男版、女版,普通话版、四川话版,奔放型、温柔型、嘶吼型、说理型,甚至还有童声版……支持订制,效果独特。在全区城乡各类广播放出,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甚至有些音频,连路边的老人小孩都能随口来上一段。

我在某个小区检查,广播刚刚打开,就有一位老人诙谐的说:你听,那个犟拐拐又来了……”

当然,我们还要对那些不实的传言进行纠正,及时辟谣,消除误解,防止事态扩大变坏。网络哪是法外之地,必须严格遵守社会规则。

我这篇文章居然写了好些天。就三五千字的短小文章,这在我之前的写作经历上,十分少见。可以想象,我这些时日有多么的忙碌。

今天已经是1030日。忙碌了一上午,终于在午饭后,怀着复杂的心情送走了支援我们的达州流调队。队伍送走后,差不多一点半,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流调集中办公区最前面座位上,感受着从未有过的绝对安静,突然百感交集。

我突然想,如果这支队伍就此解散,不再组织,该有多好!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实际上远远不是调查那么简单。不仅要给调查对象打电话,而且在必要时候还得亲临现场查看。

打电话就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操作。由于近年来电信诈骗十分猖獗,且越发狡猾,人们对于陌生电话十分警觉,尤其是需要询问身份信息的电话。大多数是接通一听就直接挂断,甚至果断拉黑。其余的人,则要反复确认这边的信息和意图。为了获得群众的信任,我们甚至在电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在对方手机上显示嘉陵疾控几个字的明显标识,但这并不能规避群众的防备心,反而有所激发。

于是,电话流调就成为了一件十分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对象进行沟通,充分获得其信任。然后,引导其回忆最近几日的行程,分析其可能接触到的阳性病例。这中间,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电话那么随意。后期,随时觉得有问题,会随时联系。

至于现场查看,则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电话上无法明晰,则必须派员现场查看。工作人员会全副武装,亲临现场,拍照取证,记录、走访、测量等。说他们是白衣执甲,毫不夸张。而且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后,还要加班熬夜,撰写流调报告。要求所有的线索都必须经得起推敲,要符合逻辑。有专门的审核人员在把关,一旦发现问题,会现场责令处理修改。

这一支流调队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指挥部的所有决策,离不开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和专业建议。

几乎在每天晚上九点十点之间,我都会发布风险区降级的通告。每一个小区、风险区降级,都会让我十分激动。这些短短的句子里面,不仅有恢复常态,而且有人间烟火。

今天,高风险区已经全部降级,中风险区已经完全可控。昨夜,街上人流如织。我看见那些久违的场景,不觉泪湿眼眶、深感欣慰。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头痛竟然早已不药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