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淳发布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1-01 发布于山东

开明士绅、民国慈善家赵愚山

          解放初期,说到高淳开明士绅、民国慈善家,民众一致首推赵愚山。赵愚山又名赵不敏,祖籍双塔河城,家住现今古柏镇双红骆村赵家,祖父赵仲恺是地方名医,清末民初,家境比较富裕。幼年,赵愚山秉承祖训,勤读诗书,文化素养深厚。年轻时曾在双塔永嘉桥,凤山韩村等地执教私塾多年。

          青年时期,赵愚山虽处偏僻乡村,但很关心国家大事。民国建立不久,他和几位好友暗中相约,赴广东参加革命,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文书。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他参加北伐战争,收福建,定浙江,直抵苏常,攻克南京。因作战有功,受到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的嘉奖。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他痛恨国民党残暴无情,解甲归乡,从事慈善事业,在县救生局工作多年。

         1931年,洪水泛滥,高淳圩区一片汪洋,10多万灾民无家可归,哀鸿遍野。赵愚山心急如焚,奔走呼号,亲赴南京,向当时江苏赈务的负责人钱静人声泪俱下,面陈灾情,请求救济。钱静人为之激动,立即派员调查,拨给高淳上等面粉20万袋,现款10万多元,使大批灾民获救。1932年春筑,他又多次向上级申请,领来大批钱粮,以工代赈,使永丰、南荡等几十个圩围得以修复,灾民顺利重建家园,圩区百姓都称赵愚山是“救命菩萨”。

          19386月,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征初抵高淳,随后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愚山先生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大力支持新四军的统战工作,曾受到陈毅司令员的拜访接见。1945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新四军解放了高淳县城,愚山先生一度在县城靠经营蜡烛、布匹等小本生意谋生。194612月,高淳县国民政府成立善后救济协会,愚山先生被选为主任委员,继续从事慈善救济工作。194952日,愚山先生亲自率领县城各界人士敲锣打鼓,迎接南下干部和部队进城,使高淳顺利高淳解放。

          解放后,愚山先生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积极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为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如在花山玉泉寺,他创办了教养院,兼任院长,将一批无家可归的少年儿童收养起来,教他们学文化、学做人的道理。1949年夏,高淳发大水,全县有120多个圩堤被大水冲决,灾情十分严重。愚山四处奔波,募集救灾资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194912月,高淳县水利委员会成立,赵愚山先生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次年一月,又被任命为县圩务督导团副团长。

          土改运动开始后,赵愚山先生主动将自家在高宣圩的50多亩田交出来,由政府处理分给无田的农民。他的自觉行动对推动全县的土改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因此他被评为开明士绅。赵愚山胸怀坦荡、公而忘私,办事认真,处理问题公正严明,所以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19526月,他被选为县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此后,还多次当选省、县人民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1954年,赵愚山先生在镇江开会期间,因劳累过度,高血压引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4岁。在愚山先生去世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区地方志曾多次挖掘整理他的事迹,广为传播,为高淳人民所缅怀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