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苦的来源(三):试图改变别人

 金苹果6 2022-11-01 发布于北京
这是【每日一悟】的第114篇。
关于【每日一悟】的来由,请阅读:做对的事情,而非容易的事情
下面是正文。

人在痛苦的时候,经常对自己能做的、能改变的、能控制的事情视而不见,却紧紧抓住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不能改变的、不能控制的事情不放手。这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让自己和他人更痛苦。

比如,试图改变别人。

想想看家庭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吧。

唠叨,抱怨,指责,辱骂,以及完全不走心、根本不了解情况、脱口而出的「好心建议」。

这些行为的动机都是试图直接改变别人。

为什么这些试图直接改变别人的沟通方式基本无效,而且会引发冲突呢?

因为这些行为传递的信息是:

「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

「你有毛病,你不正常,你有问题」;

「你什么都不懂,我才是有智慧、有见识、有本领的那一个」;

「我过得不开心,全是你的原因」。

只要争辩对错,就可能导致沟通的失败——除非你的沟通目标就是破坏关系。

妻子抱怨老公,老公就埋头打游戏;

老公指责妻子,妻子就想着要不要离婚;

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就不去上学;

孩子说「都是因为你们,我才会这样的」,父母则会暴怒。

明明无效的沟通方式,却反复使用,这是为了哪样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同样的行为,只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是「行为」导致「结果」。

我们不可能跳过「行为」,而直接改变「结果」。

我们不可能跳过改变自己,而直接改变别人。

一说到「改变自己」,有人如见虎豹,唯恐避之不及,好像「改变自己」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是罪人一样。

你就是「罪人」啊,承认又如何呢?

你犯了什么「罪」呢?

你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啊,你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改变别人」上面啊

你不是对别人「犯罪」了(尽管别人确实会因为你想要改变TA而痛苦),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犯罪」了啊。

实际上,当你试图直接改变别人时,你不是在控制别人,你是在囚禁自己啊。

你「犯下的罪行」是:剥夺了自己的自由。

这个囚笼的钥匙在谁手里呢?

还是在你自己手里!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释放自己——当你只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的时候。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自己。

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沟通方式。

此刻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

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

别人让我痛苦了,难道我无法改变别人吗?

可以!

但你无法直接改变别人——唠叨,抱怨,指责,辱骂,以及完全不走心、根本不了解情况、脱口而出的「好心建议」,这些方式是不会有效果的!

那我怎么改变别人呢?

通过改变自己,来间接地影响别人!

改变自己,并不是给自己贴上「我不好,我不对」的标签;

改变自己,只意味着承认:我以前的方式无助于实现我的目标(注意:是我的目标),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就从这一秒开始,就从我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开始,我要为自己的人生(注意:是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的、全部的、全部的责任,我要开始改变了。

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我只做对我有利的事情;

我做的一切事情,全都围绕着我的核心目标展开;

我不用试图证明「我是什么」,我就是我。

如此坦然地做自己,在跟别人沟通时,你就能只想着「这次沟通,我想实现什么目标?怎么做更有可能实现目标?」,而不是「改变别人」了!

你跟别人沟通的目标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别人」,更不是证明「你错、我对」!

所以,多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不想要的是什么;

多想想自己能做的是什么,而不是自己不能做的是什么;

多想想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擅长的是什么;

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欠缺什么;

多想想自己最近有哪些进步,而不是自己最近有多么糟糕。

越关注什么,就越会发现什么,就越会得到什么。

你越关注自己想要的、能做的、擅长的、拥有的、进步的方面,你就越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你能做的、擅长的、拥有的、进步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

当你足够信赖自己的时候,还有什么兴趣去改变别人呢?

当你足够信赖自己的时候,还需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改变之上吗?

而且,当你足够信赖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你就越有能力信赖、接纳别人,因此别人就越愿意信赖和接纳你。

抱怨引发抱怨,指责引发指责,控制引发反抗;

信赖引发信赖,接纳引发接纳,包容引发改变。

如果老公足够信赖自己,在妻子抱怨的时候,就不会担心妻子觉得自己不好,而只是温柔地关怀妻子;

如果妻子足够信赖自己,在老公指责的时候,就能自动过滤老公的指责,而关心老公生气的原因;

如果父母足够信赖自己,在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就不会担心孩子未来的成绩、高考、工作,或者担心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而有足够的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期待、困难、打算,而不是一味逼着孩子上学(这只会让孩子更不想上学);

如果孩子足够信赖自己,在父母唠叨的时候,也就有耐心倾听了(但这仅限于25岁以上的孩子,25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包容,而不是让孩子包容父母)。

最后,关于沟通的具体方式,我推荐「非暴力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简单,高效,始终围绕着相互理解和达成一致意见推进对话,而不是争辩对错。

像任何会带来好处的技能一样,「非暴力沟通」也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掌握。

「非暴力沟通」有两个模板:一个模板用于表达自己,使用「我」开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向别人提出改变的期待或诉求;另一个模板用于理解别人,帮助别人梳理情绪、想法、需求和期待。

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具体内容请阅读:
孩子对父母发脾气,父母怎么办?
家人之间的愤怒:可能的原因及应对的方法

如何修复和父母的关系?——跟父母和解的四个步骤(注:第四个步骤即非暴力沟通的两个模板)

后 记

今早想到写这个主题时,我莫名感到一阵烦躁。

静思一会儿后,我找到了烦躁的来源,让我哑然失笑。

我写的主题是「痛苦的来源:试图改变别人」,我希望读者读了这篇文章(以及我的其他文章)之后,能有切身的收获,放弃向外的追逐和控制,开始对自己感兴趣,接纳自己,从而改变自己,进而给身边的人带来耐心、温柔和快乐。

但是,我脑海中不断回响一个声音:没用的!没用的!写这些文章是没用的!能改的人早就改变了!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即使看了我的文章觉得还不错,也会立即转发给别人!!!——试图拿着我的文章去改变那些总想改变TA的人!

这不仍然是试图改变别人嘛……

所以,我既想写这个主题,又觉得写了没用,因此而烦躁。

但当我找到烦躁的来源之后,自己都乐了:读者读了我的文章也不会有改变?

改变读者???改变读者??改变读者??

我想写什么主题来着?「痛苦的来源:试图改变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