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军营为何会发生“营啸”?遇到营啸,再厉害的将领也束手无策

 莫为天下先 2022-11-01 发布于湖南
“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太尉帐下。”
这段文字出自于《史记》。
短短十几个字,描写军营里发生触目惊心一幕:深夜,军人们因受惊而互相厮杀,导致整个军营处于骚乱状态,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也受到影响
周亚夫作为汉朝率兵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首领,其军中发生骚乱,他并没有出面制止,而是躺下休息,等待骚乱“顷之,复定”,静候一切回归正常。
周亚夫的行为看似不负责任,其实是他无能为力,因为军营里爆发了“营啸”。
营啸,也被称之为炸营,作战的军人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在夜间因夜惊而触发了完全失去理智的行为。
只要有人出现夜惊,其他人也会被影响,这就很容易出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厮杀的场面。
营啸可以说是军队将领最害怕遇到的突发状况,一旦发生营啸,整个军队彻底垮掉。
那么,“营啸”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时期,将领们遇到“营啸”,是不是都像周亚夫一样不管不顾,任由军人互相厮杀?
现在社会还有“营啸”吗?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监狱里有的犯人是疯子。当这个犯人发疯的时候,他疯疯癫癫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犯人的情绪,导致更多犯人也变得非常激动。
尖叫、发狂、互相撕咬斗殴瞬间充斥整个监狱,场面瞬间混乱不堪,这样的场景被称之为监啸
营啸也是如此,一旦爆发,势如破竹,不受控制。
按理说,军营里的军人们天天忙着打仗,为什么还有精力互相厮杀,出现营啸呢?
根据记载,营啸通常发生在黑夜,军人们一般白天作战,夜里休息,但是他们承受精神压力的程度不同。因此,免不了有军人在夜间休息的时候还受到白天残酷的战场影响,特别是精神压力大的军人甚至会因噩梦而产生尖叫或者其他反常行为。
营啸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军规严苛;②军营风气不正。
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执行的军规是: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
原本军营里人员众多、环境封闭,特别是军营处于备战或者作战状态中,上至将领,下至小兵,人人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而军规异常严苛、细致到规定军人的言行举止,比如,“扬声笑语”,斩之;“好舌利齿”,与他人聊八卦是非,斩之;行军途中,与他人勾肩搭背闲聊,“言语喧哗”,斩之;装病不打仗或者是假死,斩之...总之,古代军队就是以“斩杀”的方式驯服军人
很显然,军人们但凡思想松懈或神经大条一次,就会触犯军规,等待他们的只有“斩杀”一命呜呼。
军人们畏惧于军规,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长年累月,精神崩溃是很有可能的。
诱发营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营风气不正,古代的军队里存在多种乱现象。
老兵欺压新兵,军官可以随便打压军低级别的士兵。
再者古代征兵的方式决定了好多士兵都是老乡,因此军营里很容易出现以同乡的方式拉帮结派,这些因素会导致军队里军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在军规还可以威慑他们的情况下,军队不会爆发营啸。可是,一旦有人情绪失控,其他人会被这种情绪感染,不顾军规军纪的束缚,同乡之间团结协作,蜂拥而至,开始混战,引发连锁反应。
趁此机会,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导致整个军队处于自相残杀,歇斯底里的状态。
正如《史记》所说,周亚夫见士兵们互相残杀,没有加以制止,任由营啸发生。但我们不能说片面评价周亚夫身为将领,不负责任。
可能有人会问,周亚夫为什么不制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发生打架,我们或许还可以上前制止。试想,如果成千上万人在你面前打群架,你敢上前拉架吗?
翻阅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将领在面对营啸时,与周亚夫一样采取“消极”态度,没有加以制止,甚至还有人选择落荒而逃。
明代编年体史书《守汴日志》记载了明末将领刘泽清部也曾发生过营啸。
当时,李自成被明军困在开封境内,崇祯皇帝派刘泽清与其他各部军队协同前去讨伐剿灭。刘泽清好不容易率领五千官兵渡过黄河,偏偏就遇上了农民军。
农民军迅速集结,在李自成的指挥下,从三个方向炮轰刘泽清部。刘泽清部与农民军苦战两天,“两日告捷”。
而将领刘清泽却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状态,开封境内的其他明军援兵却迟迟没有前来支援,他只好放弃攻打李自成。
为了减少伤亡,他决定撤退到河北,而撤退的过程却非常的辛酸。士兵们抢着登船渡河,但是船只不够,起初还有人愿意听他的指挥,依次登船,但是当可承载人员的船只越来越少时,“营中忽自惊扰”,爆发了营啸。
刘泽清见情况不妙,于是直接带着已经上船的人,按原计划乘船“仍退远河北”。
至于那些还没上船的人,则被他抛弃在原地,任其互相厮杀,最后全部死于营啸。
刘泽清在关键时刻,他采用的做法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尽可能减少伤亡。
不可否认,刘泽清的行为有辱他的身份,但是跟牛辅比起来,他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
《后汉书》中记载,吕布派李肃去讨伐董卓的女婿牛辅,兵败退守至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吕布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李肃无能,直接将其斩杀了。
牛辅作为战争的胜利者,他还没来得及带领部下欢庆胜利,“牛辅营中无故大惊”,军营里突然爆发了营啸。
牛辅非常担心自己会死于营啸,于是带着作战时收刮来的金银珠宝逃跑了。将领直接就不管不顾手下士兵了?是不是很荒唐!
不过,牛辅虽然逃过营啸这一劫,却没料到自己被自己的亲信胡赤儿斩首。
综上,从这几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营啸其实是对将领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整个军队而言损害是巨大的,对战争而言是成败的关键。因此,爆发营啸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以上列举爆发营啸的事件均发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许有人会问,营啸只有在封建社会才会出现吗?
很确定的答案:营啸并不是古代社会的专属,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次营啸,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营啸。
1948年年底至1949年初,邓小平、刘伯承以及陈毅等人指挥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拉开了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此战,解放军以“60万战胜80万”打败国民党军队。
对于大多数参战的国民党军官而言,虱子多了不咬人,常常打败仗,脸皮变得非常厚,根本不会认为打败仗会显得自己非常无能。
但是有位参战人员一直对淮海战役的失败耿耿于怀,此人就是国民党上将、具有“飞将军”之称的孙元良。
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北伐、抗日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都有他的身影。
几十年来,他身经百战,而淮海战役的失败成了他的心病。
杜聿明指挥的国民党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共计25万人,在徐州地区向西突围时被解放军困在陈官庄,而孙元良奉命在夜里带领八万人从陈官庄突围出去。
此战结果,不仅令国民党军官大吃一惊,也让解放军大开眼界——孙元良逃跑了,率领的八万人,最后仅剩四百余人。
一夜之间,孙元良损兵折将八万人。
听着很窝囊,众国军将领纷纷谴责他抛弃同僚,不顾杜聿明等人的死活。
而孙元良强调,不是自己擅自抛弃同僚,而是因为当时他没有收到杜聿明下达“取消突围”的命令,他只能依照原计划,率部突围出去。
后经查证,其实是孙元良私自关闭电台,导致杜聿明以及作战指挥部联系不上他。
解放军的作战能力非常强,这是肯定的。很多人结合当时的战况,认为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大军,在没有主动投降于解放军的情况下,居然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其中一定有问题。
孙元良解释,在突围前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一万多人,在突围中伤亡以及被俘虏的人员大概有两万多人,剩下的四万多人都从陈官庄突围出来了。
突围成功后,他带领这四万人到达萧县(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境内),再次遇到解放军,激战兵败后,逃往河南信阳,最后剩四百人。
无论孙元良怎么解释,大家对一夜全军覆没之事依然表示怀疑。
曾亲历过淮海战役的解放军以及国民党军人认为,以夜袭而论,当时的解放军很难快速消灭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大军。
翻阅解放军记录淮海战役的文献中,也证明了当时与孙元良率领的部队作战次数仅发生在陈官庄。
有位当年战争经历人回忆,孙元良的部队确实撤退到了萧县,也的确遭到了解放军的夜袭,但并不是被解放军剿灭的,而是消亡于营啸。
孙元良突围成功后,率部迅速逃离战场,经过一夜狂奔,终于远离了解放军的包围圈。很多官兵疲惫不堪,直接倒地酣睡,甚至都没有安排士兵站岗放哨。
拂晓时分,有一支解放军发现了正在酣睡的国民党军队,准备将其包围,命孙元良等人当场缴械投降。
谁知,从睡梦中警醒的国民党官兵,顿时惊叫而起,很快便失去理智、精神崩溃,拿起手里的枪,互相残杀。
有着“逃跑将军”名号的孙元良见军队内部发生大混战,再次发挥特长,选择逃跑,等逃跑至信阳境内,修整军队,仅剩400余人。
营啸导致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国军一夜之间消失,这种说法后来逐渐被多方论证为事实。
至于孙元良为什么极力掩盖在其率领的部队中发生营啸一事,直至他于2007年逝世,也没有对外界讲。
营啸爆发后,厮杀的场面虽然很残酷,但是总有一些幸运儿像孙元良、周亚夫等人好好地活下来了。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这些人身为将领,在营啸之后,居然都没有被追究责任。比如孙元良,几个月后,再次被蒋介石重用,被派往西南地区打内战。
军营里发生这么大的事件,难道真的不需要有人为此负责吗?并非如此。
前面提到监狱里爆发“监啸”和军队里爆发“营啸”情形差不多。
监狱里一旦出现监啸,狱卒们则会把这一切归结于狱神发怒。神仙发威,凡人是无法解决的,便任由那些人发疯,没有人需要为监啸负责,顶多就是杀了那些发疯的人,还监狱安宁。
当军营里发生营啸时,统治者们不会把原因归结于神仙发怒。因为他们是皇帝,“君权神授”,因此,无论是派兵出征还是守护领土完整,他们都是在执行“神”的旨意。
“神”没有错,但是为了稳定军心,保持军队作战能力,避免贻误战机和战争失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则采取以军法斩杀营啸的始作俑者,以“诛杀邪灵”为由,安抚将士。
事后有惩处,事前有预防。
为了防止军营里出现营啸,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通过严酷的军纪,严格要求军人们一言一行,直至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也制定残酷的处置规定,严惩营啸始作俑者。
另外,如果有人真的是因为夜惊,情绪失控而引发营啸,并不会被豁免,依法被斩杀,这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