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王浩宇《以梦为灯,照亮星空》指导老师:黎志梅

 中外少年作家网 2022-11-02 发布于浙江


   

以梦为灯,照亮星空

东莞中学初中部初二 王浩宇

宇宙,浩瀚无边!每当人们看到这个词,第一印象就是——神秘!
小时候抬头仰望星空,“嫦娥奔月”总让我浮想联翩,渴望自己有一双隐形翅膀,可以飞上太空,飞到月球;《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科学探索影视,带着我从离地球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让我对宇宙着迷:恒星是如何诞生、宇宙的终极命运、其他行星上的生命、神秘而骇人的黑洞……
我喜欢坐在楼顶上、苍穹下,看月亮,数星星,遥望太空,那个或明或暗的世界,一定神奇无比!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否正在提着灯笼逛天街;银河闪烁,如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灵动潺潺……宇宙如此神秘而包容,有多少未知的世界,总让我憧憬和向往。
曾经照耀古人的星,今日仍在闪烁;古人不识的月,今人已能往返。《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连学富五车的孔子,也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祝融号”火星车传输回地球的图像与数据,使人类对离地球2.25亿公里外的火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自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脚步。
明朝的万户,正是那个敢于设想、并做出空前大胆尝试的人,为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他坐在绑上了四十七支自制火箭的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想要借助火箭的推力升空,再利用风筝落地,不料火箭爆炸,这位“世界航天第一人”因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万户以生命为代价的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后人探索宇宙的热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的传人对宇宙的探索更是翻开了新的篇章:从“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到“神舟五号”载人升空,再到今天的“天问一号”的火星系列探测,我们走过的历程,虽艰难,却闪耀。
忆往昔,一九七零年四月,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成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内首次用自制火箭发射的人造卫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成功发射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州一号”……还有从预研到建成历时二十二年的天眼,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接收面积约近三十个足球场大小,它让我国在天文领域领先世界二十至三十年!
这一个个伟大的突破性的辉煌成就背后,是国家强大的后盾支持、无数科研人员的研究、创造、尝试的共同努力结果。在研发的过程中,一个细微的偏差或错误,甚至就可能丧命!为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困难和挫折,并不能让他们的追求止步。
祖国能够在航天的领域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是古人所不敢想象的!从不敢想象到变成现实,这不仅是国人在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思想上的突破。人类之所以能够站在世界顶端,就是因为有着其他生物所没有的创造力!而创造的前提,是想象,这也是为什么人一定要有梦想的重要原因。梦想就像是高悬于平淡生活之上的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人们去追逐,从而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小宇宙,那么梦想就是点燃这个小宇宙的燃料!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我们个人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推动祖国发展的关键。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生活、为梦想而去努力拼搏,尽可能地去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祖国才能在各个领域不断跨入新高度,创造出更多举世瞩目的奇迹!
还记得中国共产党的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上青少年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今天,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大国重器世人惊艳——科技强则国家强!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对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一代的我们,肩负着复兴祖国的使命和责任,更应该努力地去提升自己,好好珍惜当下的学习时光,以自己的方式,在拼搏中燃烧热血,不负韶华,勇攀高峰,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少年的傲然风骨!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迈向更高更强的前景而努力,洞见宇宙深处更多奥秘。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愿我辈立鸿浩之志,籍前辈巨人之力,脚踏实地,积跬步,聚小流,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成就新时代的航天大业。
我愿自己就是那颗光芒最亮的星,照亮星空!我坚信,强国也一定有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