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四十四):周家(2):与时俱进大家族|周学熙|周家|李鸿章|民国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文/孙海帆

(44)、周家(2):与时俱进大家族

翻开历史书,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坚船利炮”都来自海上,因此,中国最早被“轰开”的“大门”都在沿海,而地处渤海湾的天津因为是离京城最近的“东大门”,所以在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之后,就“门洞大开”了。

1900年的天津

仿佛在一夜之间,天津就热闹起来,在这个中国最新的通商口岸里,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9国租界就有15平方公里,比天津旧城大了8倍。在这块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 “乐土”上,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国内的官僚、买办、富商、政客和后来的清廷遗老遗少趋之若鹜,一时间除了医院、学校和其他现代公共场所纷纷建立,外资在天津及其辐射的北方地区兴办的实业也大行其道,而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家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中国早期的“中资与外资”之战也在此拉开了序幕。

1900年天津火车站

人类历史上因为矿产资源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和争夺,1896年,30岁的周学熙刚到离天津数百里路的开平矿务局当总办,就因煤矿的“主权”和“外商”交上了火。

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是李鸿章让轮船招商局总办、出自珠海唐家湾的唐廷枢在1876年开办的,开办十几年后它已经是华北产量最高、效益最好、最为现代和具有铁路运输条件的“国有全资煤矿”,但是,到了1892年,唐廷枢因病去世,换了个直隶通州人张翼来继任,于是事情就有了变化。

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师舰船烧的煤太差,跑起来速度奇慢。因为张翼将开平矿劣质的、烧起来浓烟滚滚且只能保证一半设计航速的八槽煤卖给了北洋水师,而将“标准用煤”五槽煤卖给外商,并把银子交到朝廷去修颐和园了。

张翼一改唐廷枢只卖五槽煤给北洋水师的惯例,害了朝廷也害了中国,但是他因朝中有人,竟然也没受到什么惩处,非但如此,在1900年之后,躲在天津英租界的张翼还罪上加罪,将开平煤矿以很低的代价卖给了英国商人梅林,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美国工程师和梅林联手,他后来当上了美国第31任总统,他叫胡佛。

胡佛

时任直隶按察使周馥第四子周学熙其实是因为和张翼有姻亲关系而进入开平矿务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拒绝签字并愤而离职去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了。

在袁世凯的“成长过程”中,安徽人对他帮助很大,袁世凯叔祖袁三甲、父亲袁宝庆(其实是叔父)和淮军都是“并肩作战”之人,袁宝庆和淮军名将吴长庆(见《民国的近亲和远亲》之四十二:李家(2))是结拜兄弟,所以,吴长庆去平定朝鲜之乱时也带上了袁世凯,于是袁世凯便开始正式登上中国近代史的舞台。

袁世凯对周学熙十分信任。1902年,已经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得知张翼的“贱卖国有资产的行径”,立刻奏请朝廷责成张翼自己花钱赴英国打官司,企图废止他与梅林所签的协议,收回开平煤矿。与此同时,袁世凯派周学熙与英商交涉,结果,四年过去了,开平煤矿仍然还在英国人手中,“弱国无外交”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周学熙(1866-1947)

在此种情形下,周学熙提出了一个“中国包围英国”的策略,简称“以滦制开”,就是在开平煤矿四周开设更大的滦州煤矿。于是,在1907年,由周学熙任总理的北洋滦州官矿成立,袁世凯规定,滦州矿是官矿,为北洋军队服务,且矿区外围85.2平方公里内不准再开任何矿,同时,在招股书中也明确写着,不许洋商入股,如有洋人冒名参股概不承认。

此后,袁世凯先是去了“中央”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但不到一年又被摄政王载沣革职回到老家韬光养晦。而周学熙则在煤矿与英商 “从天上打到地下”,在生产规模、价格、公司主权、利润各个方面与洋人展开激烈的斗争。

到了1911年,周学熙终于和英方达成协议,同意以178万英镑的高价收回矿藏已经接近枯竭的开平矿务局,但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滦州煤矿的股东们都担心革命会危及自己的资产,认为还不如交由洋人保护,于是,“以滦制开”最终变成了由英方控股和管理的“以开合滦”,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49年。

1949年庆祝中央人民政府代管开滦煤矿游行

周馥、周学熙父子和袁世凯关系密切,袁世凯在继李鸿章之后“崛起”,周家父子也官运亨通,周馥后任两广总督及两江总督,民国后,周学熙则两度出任北洋政府袁世凯内阁的财政总长,被人称为袁世凯的“钱袋子”。

周馥(1837-1921)

其实在辛亥革命前,周学熙就用袁世凯的背景于1906年兴办了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厂,1908年又在北京铺了20万米长的水管,兴办了北京自来水公司。民国后,他又在以天津为中心辐射开来的北方地区兴办华新纱厂、耀华玻璃、中国实业银行、秋浦电灯厂、普育铁工厂,投资领域涉及燃料、建材、五金、交电、机械、金融、教育多种行业,几十年下来,周学熙成为继盛宣怀之后名声最大、财富最多的官商,他以天津为基地创建的“周氏企业集团”也扬名海内外,因此,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他和南方的实业家张謇被并成为“南张北周”。

1933年,正准备入清华研究院的23岁的曹禺写了一部话剧《雷雨》,由于曹禺的父亲万德尊是袁世凯的军事幕僚,与周学熙也多有来往,曹禺少时还去过周学熙公馆,于是很多人猜测曹禺剧中的“周公馆”“周朴园”写的就是周学熙,多年后曹禺对此事进行了澄清,他说只是“借用”了周学熙公馆的空间格局而已。

早期话剧《雷雨》剧照

周学熙不是周朴园,他虽于1947年81岁高龄去世,但今天主流语境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追寻强国梦” “实业救国”“北国工业巨子”“北方实业之父”“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这一切荣光都属于安徽人周学熙。

周馥家族也是个兴盛百年的家族,百年来,这个家族出现了许多在各行各业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中有周学海(周馥长子、医学家)、周今觉(周学海长子、著名数学家、邮票大王)、周叔弢(周学海三子、著名实业家、藏书大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志辅(周学熙长子、实业家、收藏大家)、周书迦(周学熙三子、著名佛学家、曾任中国佛学院院长)、周熙良(周今觉次子、著名文学翻译家)、周炜良(周今觉三子、国际杰出数学家)、周一良(周叔弢长子、史学大家)、周钰良(周叔弢次子、著名英语专家)、周艮良(周叔弢三子、著名建筑专家)、周杲良(周叔弢四子、国际知名神经生理专家)等等,周家由官宦豪门至实业巨贾再到科教文化,历经数代,经久不衰,这在风云变化的大时代,也是一道令人艳羡的家族文化景观。

周家老照片

一个“与时俱进”的家族,在观念上也必然追求新潮。进入民国后,周馥的第四代大都出生在“中西合璧”的天津,因此在婚姻观念上也自然会逐渐摆脱“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方式。1946年,周叔弢的次女周与良在清华读书时认识了后来的著名诗人穆旦,经过自由恋爱,1949年他们在美国结婚, 穆旦因此成为周叔弢的二女婿。

穆旦原名查良铮,他出自浙江海宁,和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是堂兄弟。本来,《民国的近亲和远亲》可以循此线索走进金庸、徐志摩、蒋百里等家族,但考虑本系列刚刚开始“北方之旅”,所以为仔细地描绘北方的“姻亲图谱”,穆旦的这条线索先按下不表。

穆旦、周与良

宣统二年(1909年),已经卸任两江总督的周馥到郑州看望赋闲在家的袁世凯,就在这次见面的时候,周馥将自己的第三女周瑞珠许配给了袁世凯的第八子袁克轸,此后,周、袁两家成了儿女亲家,周家因此也进入了袁世凯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网,因为此,《民国的近亲和远亲》开始了中原大地之旅。(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若信息有误,欢迎留言指正,照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即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