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成大事者,必有“三慢”

 新用户61391524 2022-11-02 发布于广东

绿标收听朗读音频

文/燕归来

从前车马很慢,时光很慢,人人脸上都带着笑颜。现在车水马龙,节奏很快,人心却愈发疲累。

快节奏的生活,为什么没让我们变得更快乐?答案,藏在一个“慢”字里。

慢读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人。别人读几遍就能背下来的诗书,他需要反复读上一夜。

他年幼时挑灯夜读,当时有个盗贼入室,想等他睡觉了再下来行窃。不料,曾国藩苦苦读了一个晚上都记不下来。

天快亮了,盗贼跳下房梁,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个记忆,我看还是别考科举了,我听你读了一个晚上,我都会背了”。但曾国藩仍凭着这样的“记忆力”,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学者和哲人。

曾国藩读书的精髓就是一个字:慢。他的“慢”,慢在用心上。

他曾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慢”看似是下“笨功夫”,实际上是把书读得熟、记得牢、钻得深。

真正的读书,不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是要领悟精髓,在字里行间看尽山河风光,人间百态。

如今,碎片化的阅读固然普遍,但沉下来的精读,更益于培养独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充盈自己的内涵。

读书慢,慢读书,才能沉淀人生的“书卷气”。

慢说话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人多的时候,能够守住口,是修养;独居时,不枉动杂念,是道德。

曾国藩的父亲生日,同乡大儒来庆贺。

当时曾国藩刚入翰林院,春风得意,对着大儒夸夸其谈。由于太过得意,曾国藩在说话间快人快语,无意中伤害了大儒。大儒一怒之下,愤慨离去。

顿时,曾国藩意识到了自己的出言不逊,心中十分懊悔。从此,谨言慎行。

《荀子》云:言而当,知也。

快人快语往往惹人厌烦,慢人一声更能得到尊重。生活中的矛盾,大多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语不当,好事变坏事,话语得当,能化干戈为玉帛。生活中,做到三思而后言,开口之前,先慢三秒,倾听他人言语;说话时,慢三分,避免口出狂言。

成熟的人,说话有尺,做人有度。

慢做事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

许多人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忽略了细节。而往往,能成大事的人,都在于细节上的认真。

曾国藩一生带兵打仗数百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也只有他的湘军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曾国藩的军队所向披靡?

有一个细节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曾国藩提出的:“扎硬寨,打呆仗。”

所谓“扎硬寨”,就是曾国藩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必须挖出八尺高,三尺厚的壕沟,壕沟外还有三层陷阱防护。这样的方式耗时耗力,极容易拖垮行军的进度。但是曾国藩每到一处,都要求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笨办法”,让他在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打出了无坚不摧的气势。

有人说他不善奇谋,曾国藩也说自己不奢望什么奇谋,更不擅于带兵。但他在意的是以小胜积大胜,直至完胜。

正所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

能成大事者,都在于慢中有细,厚积薄发。做事稳扎稳打,做人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慢不是懒惰,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对生活中风景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急躁,不恐慌。慢是静下心来,看到更真实的自己,付出最踏实的努力。

当你慢下来,遇事从容,不求捷径,自然可以以智化怨,不骄不躁。人这一生,所有的成长都不是一时之效。稳而思进、慢而有为,终会在繁碌中找到更好的那个自己。

往期推荐:

夜读丨懂得倾听,是一种了不起的情商

夜读丨真正厉害的人:反脆弱,反焦虑,反内耗

夜读丨人到中年,收起心中之尺

主播:史帅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章来源: 了凡四训(ID:lfsx188)

作者:燕归来, 领悟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美满人生。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