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门儿童综艺中10岁孩子发生争执,教练强迫男孩道歉,评论区留下近万条脏话

 亲子学乐 2022-11-02 发布于河南

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可还是有些人,喜欢用“约定俗成”、“过来人”的名义,试图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孩子的选择。

最近,学乐君看了安徽卫视的一档节目——《去户外吧少年》。节目用了最近流行的露营模式,出圈却是因为其中的两个孩子:曦月和好好。

都是10岁的相仿年纪,一堆宝宝相处起来分外天真美好,让观者姨母笑不断。

但也因为都是孩子,不期然的矛盾就像夏天的雨一样,说来就来:

团队分组时,曦月选择好好加入自己的战队,而好好当时二话没说就加入了,但其实内心是不愿意的,因为他更想和自己的好友在一个队伍。

这份不满一直维持到了第二天,他找到曦月摊牌,说正是因为她,他才不得不跟好朋友们分开。

曦月心里也是一肚子委屈:

凭什么怪我、凭什么讨厌我啊!明明是李波儿姐姐让我去选的你,我不过是听指令行事而已。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大人的关注。在成人的调停下,两个人很快就可以“雨过天晴”。

不过,这边的安抚还没完成,教练郑文魁的出现导致了更大的问题,直接把整件事情推向了“诡异”之地。

到达争执现场,教练先是听了曦月的单方面陈述,正当好好也想为自己辩解一番时,他直接把话头截住,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不要解释,首先作为男子汉,你要承担得更多一些。你可能会觉得委屈,但这个是你未来,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你必须要承受的……你不能去指责一个女生。”

在强行要求男孩“道歉”之后,他又继续“灌输”:

“道歉并不意味着你是百分之一百错误,而是你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

面对孩子的委屈和眼泪,他坚持不问是非曲直让男孩先道歉,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你想去锻炼你自己,我觉得就先从委屈这一块开始。好吗?”

因为教练这几句话,微博评论区瞬间炸了。

有人黑色幽默,引用典中典:

有人在批判节目组:

也有人思路清奇:

而作为父母,看到好好的遭遇,学乐君也忍不住想说:

在孩子的世界里,对错是容易区分的,任何人都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尤其对孩子,明白对错比委曲求全更重要!

孩子发生了争执,成年人首先要了解事情的过程,倾听双方的说法,千万不能以“我是权威”的身份自居,用自己的理解去压制孩子的想法。

而且,对孩子来说,凭什么不问青红皂白,男孩必须要向女孩道歉?!

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的规矩已经被废除,孩子争执的时候,更不应该唯性别论,“谁错谁道歉”不是更好吗?

“男孩先道歉”这一逻辑,表面看是偏向了女生,女生得到了特殊待遇,殊不知一句话害的是两个人。

一个被训练得“懂事”的孩子,一个被教育成“只看态度”的孩子,将来能幸福吗?

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的让人心疼。过于满足别人,谁去爱护他们?

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就曾说:“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曾经一个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让他们写信谈谈自己的母亲,其中一位罪犯的回信就谈到了所谓的“忍让”: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一的苹果。看到最顶上又红又大的那个,我非常想吃,但我还没开口,弟弟便抢先说他要那个最大的。可妈妈责备了他:“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

我一机灵,立刻改口说:“妈妈,我选最小的那个,把大苹果让给弟弟吧!”妈妈很高兴我的“懂事”,就把大苹果奖给了我。

从此我知道,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所以后来我撒谎、打架、犯罪,只要是我想得到的东西,我都会不择手段。

胡可在《说出我世界》舞台上,就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二儿子小鱼儿出生后,因为害怕大儿子安吉没轻没重、可能会伤了弟弟,于是就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安吉说:

“你是老大,你应该保护弟弟,不能欺负弟弟,让着弟弟。”

她原以为她在育儿方面已经很了解了,也尽量做到了公正,也很小心地去平衡兄弟间的感觉。

但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她错了。

她亲眼看到安吉狠狠地掐了小鱼儿一把,还恶狠狠地说“我现在这么惨,都是你害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需要平衡。

对女生来说,也是危害极大。

试想一下,若按他这个逻辑,家有女儿的,难道要告诉自家姑娘,只管去吵、只管去闹,哪怕到了老师那,也是要让男孩先道歉的。

这,妥妥是在害自家姑娘吧?要知道,在家,爸妈可以惯着她,哪怕恃宠而骄;小的时候,男同学也可以让着她,哪怕飞扬跋扈。

可长大之后步入社会了呢?

还有谁愿意以她为尊?到那个时候,不栽个大跟头,不摔个头破血流,都对不起爸妈儿时灌输的“毒理论”。

陈铭在《奇葩说》上,也曾假设过这样一个场景:

女儿有一天问我:“爸爸,我在幼儿园跟男生吵架了,怎么办?”

我应该怎么跟她讲呢?

我要跟她说“你不能道歉哦,记住,男生先道歉。你是女生,不要道歉。”

还是跟她说“你们为什么吵架?谁犯了错?谁错就应该谁道歉。”

最后,他坚持认为应该说“谁错谁道歉”,因为他不想害自己的女儿,因为只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对她漫长人生旅途最好的选择。

除了“男生先道歉”,更令学乐君后背发凉的还有一点:

哪怕不是自己的错也要先道歉,因为“并不意味着你是百分之一百错误,而是你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简直是荒唐到不可思议。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四阶段【无律阶段(0—4岁);他律阶段(4—8岁);自律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10岁的孩子正处于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在道德观念上倾向于公正,不再刻板地按固定规则去判断,有了正义感和道德感。

而在如此重要的人生阶段,被强硬地灌输“哪怕没错也要先道歉”观念,实属可悲。

而且,道歉不是单纯一句“对不起”那么简单,它很可能只是一部拉扯连续剧的开端,因为一旦道歉,就意味着要为所发生的事情买单。

如果需要付出的代价不大还可以,如果让自己道歉的那件事可能引发的后果太过严重,怎么办?

还记得学乐君之前发的一篇文章(《幼儿园女同学摔伤,老师逼迫我儿子承认,对方家长索赔 10 万:可事发时,我孩子在家躺着呢》)吗?

一个幼儿园女生在玩滑板时不慎摔倒,稀里糊涂就指认了一个男生为罪魁祸首,哪怕这个男生当时根本就在场。

幼儿园老师又在不调查、不听男生争辩的情况下,直接盖章确认就是男生的锅,并且诱导说“你是大班的,是哥哥,应该勇敢承认错误,给妹妹道歉。”

结果,迫于压力,男孩道歉了,可后果是什么呢?

对方父母索赔10万!

要不是最终靠监控视频自证了清白,10万赔偿怕是跑不掉了。

而且,除了可能需要承担的天价后果,一旦孩子被强行扼杀解释权、在成人的压迫之下道歉,他当时的情绪和心理势必要经受极其糟糕的体验。

在曦月好好争执这件事中,学乐君就看到了“好好的眼泪”。

明明在哭,却硬撑着说“没有委屈”。

那一刻,不由想起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的一段话: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所以,文章最后,学乐君想说:

《礼记·学记》有言:择师,不可不慎也。

而每一个好为人师的成年人,在大开金口之前,也请千万慎重。

你,评价的不仅仅是一件事,很可能是一个孩子的三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