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喜鹊窝 》精读

 石头052631 2022-11-02 发布于河北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594

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喜鹊窝 》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沙娃生活在大漠的绿洲里,他和白杨树上的喜鹊们是好朋友,他一直想知道喜鹊窝里面到底长什么样,却一直没有机会。最终沙娃在被沙尘暴摧毁的白杨树下满足了好奇心,鹊飞蛋打的窝里竟然还有一汪沙泉水……

二、绘本信息

书名:喜鹊窝

文:海飞

图:杨鹁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荣获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选题策划:晓童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

三、绘本精读

【封面】

解析:

封面是一仰视的视角,挺拔高耸的白杨直插清澈的蓝天,一个男孩手扶树干,仰望着树端的喜鹊窝,看向蓝天白云,剑指喜鹊窝书名三个字,预示出发生地的地理环境,天高云淡,白杨护林。

'窝’字很应景,口部首用鸟窝代替,一对鸟夫妇守在窝边。这是引导读者发现字体中的鸟窝之意。书名《喜鹊窝》更是采用黑色,与喜鹊的颜色相同。

封面中书名采用局部UV印刷工艺,进行局部上光,与周边相比显得鲜艳、亮丽、立体感强,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前环衬】


解析:

漫漫黄丘无尽,骄阳红染天涯,喜鹊长空绝处,存有世间的希望,却看不到人的踪迹。

这个荒凉的世界里,大漠黄沙,看尽世间的荒芜,长风万里,吹尽世间的虚无。在这个荒漠里,大漠沙如海,艳阳似火烧,我们的诗和远方在哪里?

【扉页】


解析:

纯白背景让读者浮想联翩,小男孩单膝跪地,专注于在罐中摄取,小狗和喜鹊左右瞩目。

这是内页的一个画面,只因喜鹊爱吃果肉和小虫子,沙娃专门为它们采来沙棘果,捉来小沙虫,放在两个大陶罐里。

这凸显了男孩与喜鹊的关系,把喜鹊当做至高的朋友,喜鹊喜欢吃的,男孩帮它们实现。

还点明除了喜鹊外,小狗也是他的朋友,是男孩的左膀右臂。

【第1画面】


原文:沙娃是大漠的孩子,沙漠就在他家屋后。

解析:

这是沙娃家的局部,没有更多展示家的面貌,更多说明沙娃与狗及喜鹊的关系。他家屋后是几棵高大的胡杨树,喜鹊窝就安置在此,一群喜鹊相继赶回家中。沙娃是大漠的孩子,沙漠就在他家屋后,文字贴着黄沙流动。

这里出现两个家,沙娃的家和喜鹊的家,都置身于大漠中。

【第2画面】


原文:

沙漠缺水,沙漠里的人把有水的地方叫海子,沙娃家就在一个泉眼多多的小海子旁边。

泉水边一排排钻天杨组成的杨树林,是沙娃家最美的风景。爷爷奶奶喜欢,爸爸妈妈喜欢,牵着骆驼路过的人也喜欢,沙娃当然更喜欢。

解析:

沙娃家的全景,他们家傍水而居,只有海子周围生机勃勃,还有其他人家居住。前来取水和饮水的骆驼队络绎不绝,还有绵羊。水成为沙漠一切生物的生命线。

一个俯瞰的镜头,把沙娃家及周围起伏无垠的沙山清晰展现在画面之中。

沙娃和爷爷正在植树,防沙治沙的主要手段,院中奶奶和妈妈也在忙碌着。

靠水而居,绿树成荫,鸟鸣飞翔,一派安静平和的生活场景,在沙漠中有这样一片乐土也是沙漠人的幸事。

沙娃家是用黄色的土坯建造的房子,与沙漠同色,只有那片碧绿的海子与周围的白杨树养育着这片生灵。

杨树林成为沙漠最美的风景,能防沙治沙,又能改善环境,提升沙漠绿色空间,增加生活气息,当然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当然还有那片海子。

【第3画面】


原文:

沙娃最喜欢的,是杨树林里飞来飞去喳喳叫的喜鹊。

这些喜鹊,是沙漠里最活跃、最快乐的吉祥鸟,是沙娃最亲密、最要好的小伙伴。它们喜欢把窝筑在高高的杨树枝头。

冬天,一排排高大的杨树上,挂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喜鹊窝,就像画在天上的一幅美丽的版画。

春天,枝头发芽,杨树林又像一幅由浅变深的绿色水彩画。

夏天,喜鹊窝躲进了绿油油的杨树叶中,喜鹊们飞进飞出,就像在和沙娃躲猫猫。

秋天,杨树叶悄悄地变了脸,杨树林变成了个金色的世界。

解析:

用俯瞰镜头更好表现沙娃和狗以及空中飞翔的喜鹊的密切关系,喜鹊们都快乐地围拢在沙娃的身边飞舞,发出喳喳的叫声,而这正是沙娃最喜欢的。

在故事的开头,从沙娃一家住在海子边,到海子边的杨树林,再到杨树林枝头的喜鹊窝,以明快的节奏,迅速逼近故事的核心“沙娃最喜欢的,是杨树林里飞来飞去喳喳叫的喜鹊”。

作者还精心设置的一个小细节,特意给沙娃脖子上系了一根小红绳,在灰暗的色彩中增添了一抹亮色,最后那根小红绳在喜鹊窝里出现了,将人与喜鹊家园温情的联结用一根红绳串接起来,这要等待小读者去寻找,体会发现的乐趣。

画家在一个单页上,将沙漠冬、春、夏、秋的景色及季节的转换,用横式四格来表现。既有节奏感,又有对比性,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作家还将冬天里挂着喜鹊窝的白杨树林比喻为“画在天上的一幅美丽的版画”,将春天枝头发芽的杨树林比喻为“一幅由浅变深的绿色水彩画”。夏天喜鹊“躲进”杨树叶中,“就像是在和沙娃躲猫猫”,秋天杨树林又变成了一个“金色世界”。展现出俏丽的自然之美。

这四季变化中的杨树林,一律以天空的蓝色为背景。这暗示着白杨树林和喜鹊给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给沙娃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第4画面】


原文:

喜鹊爱吃果肉和小虫子,沙娃专门为它们采来沙棘果,捉来小沙虫,放在两个大陶罐里。喜鹊有时还会停在沙娃手上找小沙虫吃。

沙娃和喜鹊就像是一家人。

他能听懂喜鹊的叫声,还能跟它们说话呢!

沙娃知道喜鹊的一切:喜鹊什么时候筑窝,什么时候下蛋,什么时候会伸出小脑袋,小喜鹊什么时候学飞……

他甚至给每一只喜鹊都取了名字!

解析:

这里用杨树林中的三个镜头,来体现沙娃、狗及喜鹊的亲密关系。可以说沙娃对喜鹊的行为及生活习惯都是了如指掌的,能做到这些有赖于他们平时的接触、喜欢及爱好。这体现出沙娃生活于沙漠中,可能不能上学,不能看电视,没有游戏机,没有现代生活中的一切,更多融入大自然中,与自然界中的讨人喜欢的喜鹊为伍,来填充生活中的单调。但看出沙娃的生活是快乐的,有小狗与喜鹊的陪伴。

这是杨树林的一个局部缩影,只看到笔直的白色树干,可见杨树林的高耸与密集。这个画面是多彩而美好的,在灰暗的沙漠中,黄绿与白色交织。沙娃用树叶编织一个花环,始终不离其左右,沙娃红扑扑的脸蛋格外引人瞩目。

小狗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时而专注,时而撒欢,时而奔跑。而喜鹊对沙娃采来沙棘果,捉来小沙虫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小狗在地上翻滚在空中上下飞舞。

作者把沙娃为喜鹊采来沙棘果,捉小沙虫的场景当做扉页的一部分,来体现他们生活的环境,亲密关系及沙娃的用心。

【第5画面】


原文:

但是,沙娃总觉得喜鹊窝里有秘密。

沙娃太想知道喜鹊窝里的秘密了,他架起梯子往杨树上爬,够不着;他找来一根长杆子往上捅,够不着;他朝树上扔石头,够不着……沙娃急死了!

解析:

连续两个春天的画面,草地泛黄,杨树冒出新芽。

生活中喜鹊离沙娃很近,形影不离,听懂喜鹊的叫声,能跟它们说话,知道喜鹊的一切:喜鹊什么时候筑窝,什么时候下蛋,什么时候会伸出小脑袋,小喜鹊什么时候学飞……甚至给每一只喜鹊都取了名字! 沙娃和喜鹊就像是一家人,只有挂在杨树高处的鸟巢不为所知。

看到沙娃仰视鸟巢的姿态,都是满满的期待和不解。这出现在封面中,可见代表着故事的核心内涵,甚至说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鸟巢进行,从不为所知到想尽办法够到,从被沙尘暴颠覆到看到窝中一点泉水,鸟窝始终就在脑海间。

从架梯攀登的背影看到沙娃的一往无前,架起梯子够不着,找来长杆子够不着,朝树上扔石头够不着。三个排比句式看出沙娃内心的焦虑和心急。

两个画面都体现出杨树的高度,让袭击者或者探秘者无从下手。这也是沙娃的兴致所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表现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局限和探求的心情。

觊觎的心理,产生大胆的行为,显得非常可爱。

【第6画面】


原文:

家里人可不赞成沙娃这么做。妈妈拿走了杆子,爸爸搬走了梯子,爷爷捡走了石子,奶奶留下来,奶奶留下来,给沙娃唱了一支歌谣:“天上喜鹊飞,地下骆驼跑,远处芨芨草,近处泉水冒。沙漠人家四大宝!”

解析:

沙娃是从内心探秘的角度而行动,虽然都没有能成功,但有一定的破坏性。而家里人不赞成的行为却印证了歌谣中的喜鹊作为一宝存在的必然性。

喜鹊体羽通常为黑色和白色,背部和尾部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旧时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

喜鹊寓意着圣贤、喜事到家以及象征吉祥如意。喜鹊不管在哪里在什么场合,它的叫声的节奏和声调都是一样的,不曾改变。在儒家学派看来,那些圣贤、君子,也应该拥有像喜鹊一样的恒常、稳定、明确、坚毅、始终如一等的品质;喜鹊的叫声听起来和人们说的“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有点相似。因此人们也常说喜鹊就是喜事的象征,寓意着喜事临门,喜事到家;喜鹊还象征吉祥如意。两只面对面的喜鹊叫做“喜相逢”;如果有一只獾和一只喜鹊在同一颗树的上面和下面互相对望叫“欢天喜地”。喜鹊站在梅花树的树梢上,又叫“喜上眉梢”。

正因为是喜鸟,深得百姓的喜爱,自然就保护有加了,书中写出了大人们对沙娃成长的引导。

他想看喜鹊窝时,妈妈拿竿子,爸爸搬走梯子,爷爷捡走石头,奶奶给他讲故事,这里体现了沙娃一家人、一代代的家族默契,是对沙漠和自然的敬畏。

爷爷、爸爸和妈妈的行为都是与沙娃的行为向背,只有奶奶给予他心理上的慰藉。在奶奶的抚慰下,沙娃显然听进去了,并在心中开始了思考,即使暂时不能弄清秘密,但内心却是不甘。

【第7画面】


原文:

可是,大人越说喜鹊窝不能碰,沙娃就越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简直就像中了魔。

沙娃做了好多好多关于喜鹊窝的梦。梦中的喜鹊窝,有时是小山洞,有时是小沙坑,有时是小城堡,有时竟然跟他家差不多!  

解析:

尽管家里人阻止了沙娃的行为,但他那种想探求奥秘的心态却没有停下来。做梦都是有关喜鹊窝的梦,窝的形状有小山洞,小沙坑,小城堡一类的,想象很丰富。

画面呈现灰绿色,沙娃从一角如梦,在梦中从给喜鹊喂食开始,继而走进城堡,与戴着高帽的喜鹊互动,还呈现在自家窗前茶桌上觅食。

在城堡上空,拉着喜鹊的翅膀在空中飞翔,展现出与鸟共舞的一幕。这也是他内心的梦想,如果能实现飞翔,探索鸟窝的秘密也许就非常容易了。

还看到众多小城堡,一队喜鹊还拿着刀枪严阵以待入侵者。这些都是沙娃内心梦寐以求的体验。没有看到小沙坑和小城堡的镜头。

【第8画面】


原文:

四月,杨树们发出了嫩芽,长出了嫩枝,黑黝黝的喜鹊窝在一片嫩绿中格外好看。平日里飞来飞去的喜鹊们安静下来,它们开始产蛋了。

奶奶告诉沙娃,产蛋之后是抱窝。虽然很想知道喜鹊窝里的样子,但是沙娃答应奶奶,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去打扰它们。

解析:

四月是树木催生,万物复苏的季节,给沙漠增添了盎然生机。杨树枝上发满绿芽,黑色的喜鹊窝格外的显眼,众多喜鹊在树梢上飞来飞去,吸引着沙娃的注意,他们相互发出'加加加’的语音互动。这更增加了沙娃的好奇心。

喜鹊通常是在春季的三月初筑巢产蛋、抱窝繁殖,西北可能要晚些。沙娃答应奶奶,绝对不去打扰喜鹊们。

一个鸟窝局部的特写,喜鹊和沙娃都关注于此。沙娃的小狗也跟随而来,还有一条小蛇尾随其后,好像小狗发现了身后的动静。

小狗、小蛇与一队喜鹊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还有背后的那抹沙漠与灰色的天空,这给偏重的画面结构产生了平衡感。

【第9画面】


原文:

杨树林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了!喜鹊狂飞乱舞,叫声一片。一阵飓风刮过,一堵黑褐色的沙尘巨墙,从大漠深处滚滚而来。

解析:

故事在这里陡然出现了逆转,一阵飓风刮过,一堵黑褐色的沙尘巨墙,从大漠深处滚滚而来。

前面用8个画面表述沙娃一家平静的沙漠生活,以及沙娃和喜鹊的特殊关系。沙娃最大的愿望是知晓喜鹊窝的秘密,以至在受阻后,把这一愿望代入梦中。可以看到,沙娃的快乐,亲人的引导,自然环境的四季变化,鸟窝成为故事的主题,而逐渐深化而成为关注点。而画面辽阔,清澈,有春天的绚丽,夏天的茂盛,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清丽,有梦幻的虚化与迷离。

沙娃家深处沙漠腹地,沙尘暴就像家常便饭,而这一次的滚滚沙尘却如铺天盖地,就像一堵黑褐色巨墙,由远而近袭来。喜鹊首当其冲被裹挟其中,惊恐地狂飞乱舞,叫声一片。

沙尘暴不可阻挡的气势呼啸而来,把一切都卷入其中。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满天黄沙,遮天蔽日。

喜鹊们勇敢地在风暴中搏击,顺着风暴方向借势而为,或被裹挟,或被吞噬,看出勇敢和无畏。

【第10画面】


原文:

鸡群飞进了窝里!羊群冲进了圈里!骆驼跑进了棚里!沙娃全家躲进了自己家的土坯房!

解析:

用四个与风沙搏斗的画面,对比看到他们的归宿,鸡群飞进了窝里!羊群冲进了圈里!骆驼跑进了棚里!沙娃全家躲进了自己家的土坯房!

在沙漠中一切生命面对风沙都是渺小无助的,体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这个画面很漂亮,沙尘暴的狂暴很难表现,作者采用肌理粗砺与细腻兼具来表现出末世感。黄绿灰三色让我们看到了风沙的肆虐,而风沙中的生命却显得很狼狈。大自然永远是世界的主人,而我们就像是过客。文字也随着风沙的走向而跃动,似乎画面有了强烈的动感。

我们对沙漠和自然应充满敬畏,正因为此才有了花开花落,才有了万物生命的流转。这也是故事传达出的理念。

【第11画面】


原文:

一天,两天,三天……沙尘暴整整刮了七天!

第八天,一切都变了:黄沙漫过了沙娃家的房顶,他们家从土坯房的躲风口里艰难地爬了出来;海子变成了沙漠,只刺下一个碗口大的泉眼;羊群和鸡群都没了,只有驼群围成一圈,眨巴着沾满沙尘的眼晴。

解析:

刮了七天的沙尘暴是生活在沙漠之外的我们难以想象的,黄沙漫过了沙娃家的房顶,他们从土坯房的躲风口里艰难地爬了出来,我们可能体会到暴雪带来的类似的效果;海子变成了沙漠,只刺下一个碗口大的泉眼。就像干旱的年份,大部分湖水被蒸发掉而仅留下一片水洼;羊群和鸡群都没了,只有驼群围成一圈,眨巴着沾满沙尘的眼晴;白杨树被吹的残枝倒地。强者生存,弱者毙命。这就是生存法则。风暴来临一切都不能幸免,灰暗的画面,似乎看到了风沙的力度。

画家为了表现风沙、树皮粗粝的效果,在原有的画面基础上,用钢丝球打磨、用小刀刮刻,以此达到最真实的画面肌理效果。整个图像氛围多用干水粉,灰红的沙尘暴基调色,交代了故事背景,也画出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少雨的感觉。

【第12画面】


原文:

整片杨树林也变了!每棵杨树都被沙尘暴扒光子树皮,有的倒了,有的断了,有的被连根拔起,只有少数几棵还倔强地挺立在沙堆里。

喜鹊窝没了,喜鹊没了。整个海子成了新的沙漠,整个绿洲成了寂静的玟场。

忽然,遥远的天空传来了熟悉的喳喳喳的声音,喜鹊飞回来了!鹊群边叫边飞,绕着沙娃一家飞,绕着驼群飞,绕着小泉眼飞。最后,落在了光秃秃的杨树林里。

解析:

面对沙尘暴后惨败的结局,我们似有不寒而栗的感觉。这里对杨树的描述能看到风沙的威力,杨树被沙尘暴扒光子树皮,倒了,断了,只有少数几棵还倔强地挺立在沙堆里。这里体验到白杨树的威武不屈的形象,也悟道了沙漠人的'人进沙退’不服输的精神。

黑褐色的画面,拦腰断臂的白杨树让我们感受到一丝丝悲伤,风沙形成的漩涡,飞沙走石有如暗夜的星辰。

情节突然逆转,一群喜鹊又飞临海子,虽然此时的海子仅保留着一弯水洼,但我们似乎看到了生的希望。画面对比也变得明亮,杨树也高昂着头展示出不屈的性格,来迎接喜鹊的回归。

【第13画面】


原文: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这不是沙娃熟悉的欢快叫声,而是凄惨的悲鸣。一棵半倒的大杨树下,一个只剩下内巢的喜鹊窝,一半裸露着,一半埋在沙土里。鹊群用爪、用嘴、用翅膀,不顾一切地刨挖……

解析:

沙娃一家人,小狗和骆驼都被喜鹊熟悉的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叫声所吸引,一齐看向

声音的来源处。一群喜鹊从四面八方而来,飞向一棵半倒的大杨树下,那里有一个残存的喜鹊窝,一半裸露着,一半埋在沙土里。它们用用爪、用嘴、用翅膀,不顾一切地刨挖……

就像灾难到来,我们的房屋被摧毁,我们的亲人被埋在了瓦砾中,我们的行动也是如此。喜鹊们上演着一场抢救家园的大战,正值春天,喜鹊已经抱窝,那里有它们的未来。

一场连刮了7天的沙尘暴,画家连续用了灰暗色调的4个跨页、两个单页来表现沙尘暴带来的灾难:黄沙漫过了沙娃家的房顶,海子成了新的沙漠,整个杨树林被破坏殆尽,喜鹊家园被摧毁。

墨绿色的色调虽然有些暗淡,但从中也看出了希望。沙娃一家人还有小狗和骆驼都惊诧地伸长脖子看向那半埋的鸟巢,有期待,有吃惊,有忧虑。暗绿色的唯美幻光,仿佛梦幻的世界再次开启了新的篇章。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都是因为喜鹊作为报喜鸟的形象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心中,也是沙娃的朋友而更加关注。

【第14画面】


原文:

爸爸把喜鹊窝内巢交给沙娃:“你不是总想看看喜鹊的家吗?好好看看吧。喜鹊窝的内巢里,七八个鹊蛋摔得稀烂。

沙娃接过喜鹊窝,惊讶地发现窝里竟然还有一汪沙泉水!沙娃震惊了!

解析:

喜鹊飞了回来,它们悲鸣着刨挖埋在沙土里的喜鹊窝内巢,已经是倾巢无完卵了。

当爸爸把喜鹊窝交给沙娃时,七八个鹊蛋摔得稀烂,看沙娃的眼神,瞪大的眼睛,手有些局促,这就是他一直想探究其秘密的鸟窝吗?他明显有些不敢相信。

而右页这个鸟窝的特写,让读者看到了窝里存有的一汪沙泉水。虽然边沿疏松,但窝底却密不透风,还保有一汪沙泉水,让沙娃震惊了。

当沙娃手捧那个滴水不漏的喜鹊窝时,他的家园也在沙尘暴中被毁灭,这种命运的重叠打击给了沙娃极大的震撼,也给了生命以无限的希望。

鹊飞蛋打的窝中还残留着生命之水,大自然以柔情与狰狞的双重面目给沙娃上了一堂生命课。

喜鹊窝的“秘密”被发现,成了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智慧。

【第15画面】


原文:细密的枝条,交错的结构,细软的茅草,密不透风的巢底。这就是喜鹊的家!

解析:

这是一个折页,一个明媚鲜绿树景的近景,绿叶长满枝头,一派春天的气息,喜鹊们栖息枝头,围拢在巢穴旁。而这个用炭笔描摹的放大的鸟窝,让读者看到了鸟窝的真实结构。那根从沙娃脖颈上叼走的红绳出现在鸟窝中。

这是沙娃眼中看到的鸟窝,他震惊了,“细密的枝条,交错的结构,细软的茅草,密不透风的巢底。这就是喜鹊的家!”最终沙娃在被沙尘暴摧毁的白杨树下满足了好奇心……

作者还原出正常状态下,春天的树林与喜鹊和谐舒适的关系,只是用特技的手法用炭笔勾落出俯瞰鸟窝的全貌及那根红绳的下落。

这或许是沙娃经常仰望的景象,一个想象的画面,而特写的那鸟窝给沙娃一个交代,一个秘密的破解。把梦幻采用折页的方式封存起来,但幻想却是丰满的,美好的,通过红绳让沙娃与鸟窝产生了连接。

这或许是沙娃想看到的,而不是一汪沙泉水的残巢。两者对比是想象与现实的碰撞,对沙娃无疑是一场心灵的伤害。

【第16画面】


原文:

默默地清理好被沙尘暴摧毁的家,把还能用的生活用品一件件装到驼背上,沙娃家要搬家了。

沙尘暴代代辈辈有。沙进人退,历来如此。爷爷奶奶搬过三次家,爸爸妈妈搬过两次家。这是沙娃第一次搬家。

爸爸说:“我们不往沙漠外搬,我们往沙漠里搬!我在沙漠里头找到了'海子’,也学会了用网格固沙、造林绿化的技术。从沙娃这代开始,我们要做到'沙进人不退,人进沙要退’。

解析:

身居沙漠多年,爷爷奶奶体验到更多搬家的遭遇,但这次让沙娃第一次尝到了风沙的味道。

沙娃虽然实现了看喜鹊窝的梦想,但不得不再次搬家。

但这里展现了沙尘暴肆虐后一个家庭的选择,爸爸说:'我们不往沙漠外搬,我们往沙漠里搬!’”朴实的话语后是西北人的倔强,是沙漠人的不甘与不屈。

沙娃一家向沙漠里搬家、重建家园要用的“网格固沙、造林绿化”。没有展开,只是抛出治沙的技术。看到沙娃手中还依依不舍地端着那个惨败的鸟窝,喜鹊是否也跟随他们一起搬家呢?

这种喜鹊和人类共同拥有的生命的坚韧和智慧,使故事里有了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

喜鹊窝和家园被摧毁了,大自然的狂野和残酷体现出来。

这本绘本还具有悲喜剧的格局,从故事来看,喜鹊是吉祥鸟,小男孩沙娃想亲眼看到喜鹊窝,但当他看到被摧毁的喜鹊窝时,有悲有喜。

儿童的成长常常离不开对“秘密”的探寻,不管是人类世界的秘密,还是大自然中的秘密。画家对沙娃的情态描绘,画出了一个既淘气又听话的孩子形象。

【第17画面】


原文:

沙娃抱着喜鹊窝,骑着他最喜欢的小骆驼,紧跟在头驼后面。

鹊群伴随着驼队,飞向大漠深处。

解析:

与前环衬为同一背景,大漠黄沙,天地同色,升起的太阳预示着希望。

一队迁徙的队伍在沙漠中艰难的行进,爸爸徒步走在最前面,沙娃骑着一只小骆驼紧跟其后,还有小狗一路尾随,喜鹊空中一路跟随飞行。全家人包括小狗和喜鹊,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沙娃抱着喜鹊窝体现着沙娃对喜鹊窝的珍视之情,沙娃对喜鹊坚韧而智慧的生灵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喜爱,还包含着深深的敬佩之情。我切实感受到了沙娃的心灵成长,书中最后部分的情感,传达了希望、温暖,同时又有些悲壮的意境。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既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只有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安宁美好的生活,这是一首唱给自然和人性的优美赞歌。

人类和大自然的斗争是永恒的,敬畏大自然,更要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读到的。

【后环】


解析:

后环衬近处有繁茂的白杨树和“海子”,远处浮现出了绿洲。一潭潭绿水,是生命绝境里隐藏的一个一个大美、大希望,也是大未来。这显然昭示了灾难后的希望,表现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

《喜鹊窝》里画的通过一个小小的喜鹊窝,这本图画书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环衬依然在叙述故事。

【封&底】


解析:

原创绘本《喜鹊窝》荣获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颁奖词:这是一本有着中国气派和西北风味的优秀图画书。沙漠的风光和荒凉,借助小男孩沙娃的眼睛呈现出来,而沙漠中灵动的生命象征喜鹊以及神秘的喜鹊窝,使本书平添了浓郁的童趣。由于作家与画家对北方生活的生动描摹,让严酷的生存环境渐生暖意,人与沙漠及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使本书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憧憬。

《喜鹊窝》的写作视角很巧妙,它不讲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影响和后果,而是选取孩子破坏喜鹊窝的后果这个点——破坏了喜鹊窝就等于毁坏了自己的家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去感同身受。让这种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与当代的孩子进行着连接。

这本书的立意是好的,环保、绿化、生命、坚韧和力量。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风沙漫天的大西北,讲述了一个沙进人退、人进沙退的动人故事。

四、作者信息

海飞,资深出版人,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著有《黑戈壁》《孔雀石》《曾经西部》《童书海论》《童书大时代》《书是甜的》《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