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祖光的争与让

 hab图书馆 2022-11-02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马祖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子技术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他在52岁时去德国汉诺威大学做公派访问学者,他选定了“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这个国际激光研究的难题。在做实验时,德方只允许他在早9点上班以前、晚6点下班以后使用实验设备,因为别人白天要用。于是,马祖光只有熬夜苦干,每天睡觉时间很少,一百多个夜晚过去,他终于发现了Na2的近红外连续谱区的荧光辐射。

然而,马祖光在发表论文时,德方专家认为他干出的成果是使用德国的实验设备取得的,在论文中把他的名字写在了第三位。在国内马祖光是出了名的从不争名争利的人,这是有口皆碑的。许多教师和研究生的课题都是马祖光亲定方案、亲自指导、亲自检查,论文形成后又亲自修改,三遍五遍地不厌其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按理说,他的名字署在第一位是很正常的。可每次,他都把别人排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一位,别人改过来,他勾过去,反复多次,最终仍把自己排在最后。马祖光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可这一次在德国,马祖光却为论文排名据理力争,最终,德国汉诺威大学研究所所长写了这样的证明:“发现新光谱,这完全是中国的马祖光一人独立做出来的。”有人问马祖光:“你在国内从来都把名看得那么轻,怎么在国外就把名看得那么重?”马祖光说:“在国外我争的是国家的声誉、国人的尊严。这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荣誉应该属于中国。而在国内我让的是个人的名誉。在国内我可以不要名,但在国外,国家的声誉、民族的利益是一定要争的。我相信谁在这个时候都会这样做的。”

马祖光凭着自己的新发现在汉诺威大学名声大噪后,有一天,汉诺威大学研究所所长指着自家有着三层小洋楼、小桥流水的大草坪对马祖光说:“马,你留在这里,我也给你同样大的草坪。”马祖光回答说:“我们中国也有许多比这更美丽的地方。你要是去中国,我可以给你找一块比这更漂亮的地方。”

两年访问学者期满后,马祖光谢绝了汉诺威大学的高薪挽留,带着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回国了。他说:“人家的条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老科学家王大珩为马祖光写下了这样的题词:“高山仰止,祖国以光。”(发于《做人与处世》 2022年第1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