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动儿童感知父母冲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听月思雨001 2022-11-02 发布于安徽

原载《教育测量与评价》(双月刊)2022年第4期


图片

作者简介

刘成伟/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唐敏燕/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106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沟通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感知父母冲突负向预测学习投入;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亲子沟通在感知父母冲突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学习投入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减少父母冲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情感交流,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鼓励言语表达,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关键词】流动儿童;感知父母冲突;学习投入;同伴关系;亲子沟通

图片
图片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达1429.73万人。[1]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离开家乡外出学习生活,并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且没有流入地户口的6~15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2]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看来,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但相对于城市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仍然有比较多的学习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学习动机较低[3]、学习积极性不高[4]、学习成绩较差[5]等。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流动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6]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指标。[7]学习投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持续、稳定、充实且积极的心理状态。[8]有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不仅正向预测学生学业成就,而且负向预测学生辍学率。[9]流动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投入水平较低。[10]因此,探讨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于促进流动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1

流动儿童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流动儿童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父母关系是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投入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家庭系统理论,父母关系不好时,子女会卷入父母的冲突并且受到负面影响。[11]父母冲突是指父母之间因为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言语的争执或非言语的攻击,往往通过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或冲突是否得到解决等特征来界定。[12]认知情境理论指出,个体在面对父母冲突时首先进行初级加工即感知父母冲突,然后进行次级加工,即判断父母的冲突是否影响到自己,并且采取措施。[13]学习投入是个体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投入状态。在认知方面,父母冲突发生后,儿童会担心父母在自己不在家时产生冲突,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分神,从而影响学习投入。在情感和行为方面,儿童往往会觉得父母发生冲突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甚至会产生愧疚自责的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投入。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负相关。[14]感知父母冲突会让儿童产生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而对其学习投入也有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感知父母冲突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从社会关系层面考察同伴关系和亲子沟通对学生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的解释效应。
2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从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学习,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快速适应有很大的帮助。同伴关系是个体与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5]同伴在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同伴拒绝、同伴欺负等不良同伴关系。而造成不良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冲突。溢出假设认为,家庭系统中的行为及情感会影响个体在另一个系统中的相关表现。[16]父母冲突会影响孩子在学校时与同伴的关系,受父母冲突影响的孩子在处理与同伴的人际关系时会倾向采取言语或身体攻击。此外,父母冲突是一种负性生活体验,儿童感知父母冲突后很容易把消极信念及情绪泛化到与同伴的相处上,进而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人际不安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儿童也更加敏感,同伴间的小矛盾可能会放大,从而导致不良的同伴关系。[17]依据情绪安全假说,感知父母冲突会降低个体在家庭中的安全感,而良好的同伴关系能缓解父母冲突带来的影响。[18]有研究发现,家庭关系与儿童的同伴接纳存在显著相关。[19]因此可以推测,感知父母冲突对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影响,两者存在相关性。
同伴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与跟同伴关系相处融洽的个体相比,受同伴排斥的个体的学习成绩更差。[20]同伴关系良好的学生,其学习投入水平较高,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个体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学习投入。[21]具体而言,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好的友谊,从而促进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适应,进而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而同伴拒绝、同伴欺负这些不良的同伴关系则会让个体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体验,进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综上,感知父母冲突对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影响,而同伴关系又影响学习投入。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
3

亲子沟通的调节作用

对于流动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其当前阶段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影响其身心各方面发展。而亲子沟通是衡量亲子关系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有的研究甚至用“亲子沟通”指代“亲子关系”。[22]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以语言的方式通过信息交换、情感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过程。[23]根据生物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系统跟学校系统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微观系统,两者作为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个体的发展。[24]而亲子沟通跟同伴关系作为家庭系统和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影响个体学习投入时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已有研究指出,良好的亲子沟通是个体发展同伴关系的基础[25],亲子沟通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并能正向预测同伴关系[26][27]。好的同伴关系能提升个体的学习投入水平。[28]另外,有研究也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会减弱中学生的学习倦怠,从而达到提升个体学习投入的效果。[29]总之,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导致个体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此时若增强亲子沟通则可能会减弱这种消极影响,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亲子沟通在感知父母冲突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学习投入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将探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和亲子沟通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的作用机制,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假设模型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广东省深圳市、湖南省湘潭市和邵东市这3个流动儿童较多的城市学校的7~9年级学生为对象,总共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0份。其中,男生538人,女生522人;7 年级学生296人,8年级学生491人,9年级学生273人。
2

研究工具

(1)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

该量表由Grych等人[30]编制,原始量表共有49个项目,后经我国学者赵梅修订为38个项目,实施对象为12~17岁青少年,包括冲突归因、涉己冲突、冲突程度、解决情况、威胁程度、应对效果、三角关系共7个维度。被试得分越高表明其知觉到的父母冲突越严重。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亲子沟通量表

亲子沟通量表由Barnes等人[31]编制,后经我国学者安伯欣修订,共20个项目,包括开放性和问题性2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有1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有些不同意”“一般”“有些同意”“非常同意”,其中第2,4,5,10,11,12,15,18,19,20题为反向计分项目,问题性维度得分与开放性维度得分相加即亲子沟通总分,总分越高,说明亲子沟通状况越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8。

(3)同伴关系量表

本研究采用香港中文大学郭伯良教授编制的《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该量表主要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知觉以及感知到的与他人的关系,共有22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1~4分分别表示“不是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总是这样”。其中第11 题、12题、15题、17题、19~21题为反向计分项目,其余项目均为正向计分项目,所有项目得分之和即同伴关系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同伴关系越差。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71。

(4)学习投入量表

本研究采用UWES-S学习投入量表(中文版)[32]评估被试的学习投入情况。量表共有17个项目,隶属于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活力维度:1~6题;奉献维度:7~11题;专注维度:12~17题);采用7点计分法(如“从来不是这样”计1分,“总是如此”计7分),各维度得分之和就是学习投入总分,总分越高,表示被试学习投入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
3

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在征得取样学校教师及被试的知情同意后,本研究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测试前向被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并说明该问卷仅为科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及保密原则,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被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独立完成问卷,20分钟后,问卷当场收回。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性别与各变量相关均不显著;感知父母冲突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冲突越严重,其同伴关系越差。感知父母冲突、同伴关系均与亲子沟通、学习投入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与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验证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亲子沟通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图片

注:性别进行了虚拟变量处理,女生=0,男生=1;*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2

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本研究借助于SPSS 24.0软件的宏程序PROCESS[33],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34],并采用模型4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可知,感知父母冲突能显著预测学习投入(β=-0.43,t=15.78,p<0.01)和同伴关系(β=0.33,t=11.49,p<0.01),且同伴关系也能显著预测学习投入(β=-0.25,t=8.67,p<0.01)。表3中,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检验表明,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08,95%置信区间为[-0.11,-0.06],表明感知父母冲突会通过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
表2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图片

注:各变量均采用标准化处理后带入回归方程。

表3 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
图片

注:Boot标准误、Boot LLCI和Boot ULCI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下同。

为检验亲子沟通在感知父母冲突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学习投入中的后半路径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PROCESS的模型14再次对数据加以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同伴关系与亲子沟通的乘积项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显著(β=0.08,t=3.26,p<0.01),说明亲子沟通在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模型判定指数为0.03,置信区间为[0.01,0.04],不含0,进一步说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也就是说,相对于亲子沟通多的流动儿童来说,亲子沟通少的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更大。
表4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图片
为了更清楚地揭示同伴关系和亲子沟通交互效应的实质,本研究将亲子沟通按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划分为高沟通组和低沟通组,两组被试的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值以及95%Bootstrap置信区间如表5 所示。为了更清楚地显示交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简单斜率检验,详见图2。结果显示,对于亲子沟通少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减弱亲子沟通少对其学习投入的负面影响(simple slope=-0.27,t=7.05,p<0.01),而对于亲子沟通多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增强亲子沟通对学习投入的积极影响(simple slope=-0.10,t=2.91,p<0.01)。
表5 亲子沟通程度不同的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在
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图片
图片
       图2 亲子沟通在同伴关系与学习投入关系间的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得到了实证数据支持。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间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受到了亲子沟通的调节。

四、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流动儿童感知父母冲突对其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过程,并分析了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沟通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提供相应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1

感知父母冲突负向预测学习投入

本研究中,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显著相关,感知父母冲突可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负相关[14],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具有负向预测性[35],说明家庭中的负性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一方面,父母冲突作为负性因素,在感知父母冲突后,儿童会想办法应对父母之间的冲突,这就会影响到他学习投入的专注性;另一方面,父母在发生冲突时,会暂时把精力放在与对方的冲突中,导致对儿童教育的忽视,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投入。
相对于城市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会遇到更多阻碍,他们需要先适应学习环境,而家庭的支持是帮助流动儿童适应环境的首要支撑。因此,父母要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要给予孩子的学习多一分关注,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2

同伴关系在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在流动儿童感知父母冲突与学习投入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感知父母冲突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一条是感知父母冲突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的直接路径;另一条是感知父母冲突通过同伴关系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间接路径。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19][36]一致且支持溢出假设理论[16]。家庭系统感知的行为及情感会影响个体在同伴系统中的表现[16],感知父母冲突与不良的同伴关系呈正相关[36],不良的同伴关系导致个体学习投入更少[20]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儿童会观察学习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及解决冲突的方法,并且将所学的经验运用到与同伴的交往中去。[37]流动儿童在观察父母的相处方式后,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即认为攻击性行为或言语攻击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导致他们在与同伴相处时也采取攻击性行为,从而形成不良的同伴关系。[38]流动儿童需要适应新环境,父母及同伴在流动儿童适应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种人际关系均与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有着显著联系。

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发生家庭冲突,即使发生了冲突也要尽快处理好,避免儿童卷入,要给儿童树立妥善处理冲突的榜样,促进其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3

亲子沟通在感知父母冲突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学习投入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亲子沟通对上述中介模型是否起到了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亲子沟通调节了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这一结果符合生物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的亲子沟通与学校系统的同伴关系会同时对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二者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24]
除此之外,风险—缓冲假说也为该结论提供了理论支持,亲子沟通作为个体在家庭系统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缓冲不良同伴关系的重要保护性因素。[39]具体而言,相对于低亲子沟通而言,高亲子沟通能缓冲不良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负向影响的风险。这也验证了假设2,即亲子沟通在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高亲子沟通家庭的父母能在孩子处理同伴关系时给予帮助,降低了不良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低亲子沟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其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或错误认知会增加不良同伴关系对孩子学习投入负向影响的风险。
另外,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会促进亲密依恋关系的产生,这有助于抑制内外化问题行为的产生。[40]高亲子沟通家庭的儿童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得到了依恋与情感支持,这有助于儿童消化不良的同伴关系带来的消极情绪,进而促进学习投入。总之,亲子沟通能够调节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五、教育启示

1

减少父母冲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父母是其适应新环境时的首要支撑,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发生冲突后,孩子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冲突,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投入,而且冲突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可适当开展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家长会或专题讲座,给家长科普父母冲突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让家长知道自己是孩子直接学习模仿的对象,引导家长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当不可避免的家庭冲突发生后,父母应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间的冲突与自己无关,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或卷入冲突。教师还可借助一些简单的故事或实例,引导父母掌握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并运用情绪ABC理论,改善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固化的思维模式,用更理性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心态,减少家庭冲突的频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父母减少彼此之间的冲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为流动儿童积极地投入学习创设前提条件。
2

引导情感交流,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基于感知父母冲突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重要影响,学校、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只从教学方面提高儿童的学习投入,还要引导流动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的重要作用,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校应着力建设互助互爱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帮助和关心,让流动儿童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面、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可尝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可适当举办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掌握同伴交流的技巧及处理冲突矛盾的方法,如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在交往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出现矛盾时及时沟通;可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感情,达到提升同伴关系和学习水平的效果。学校、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同伴的相处情况,共同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

鼓励言语表达,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流动儿童保持和谐关系的核心联结,良好的亲子沟通能缓冲或减少不良的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消极影响。健康的、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家长和孩子间的双向沟通,而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输出。
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言语表达: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认真倾听、宽容异见、换位思考、合理引导。在亲子沟通时,家长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以朋友的姿态鼓励孩子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倾听烦恼与心事,提出适当的建议、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孩子相信自己遇到困难时有父母可以依靠,从而用自信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也可以增加亲子依恋,减少流动儿童的习得性无助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帮助其在与父母沟通时进行愉悦且顺畅的交流,引导并鼓励学生换位思考,让他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亲子沟通的频率与质量,从而建立亲密、平等、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






参考文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别声明:

♦ 本文内容来自《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jyclypj)

《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稿,录用稿件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