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企申报究竟需要几个专利?

 昵称PqzmJ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所以官方为了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予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40%的所得税减免,另外还有认定补贴等等扶持政策,对企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申报高企,到底需要几个专利呢?

总结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1个授权的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或5个软件著作权

第二种:15-18个专利

这两种说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谁对谁错

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讲解

第一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这个说法是有明确的依据的。即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标准中,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相关规定。即我们常说的打分系统中,总分100分,其中知识产权部分为30分。

而知识产权部分的评分由知识产权类型、数量、先进性、与主营产品关联性、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知识产权数量里的量化标准为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数量方面的满分(8分)。

这里是高企审核制度中对知识产权数量最明确的量化要求。以此为评判标准,可以得出,高企申报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其实这里说的并不准确,严格来说是1项I类知识产权,5项及以上的II类知识产权)

第二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15-18个专利

这种说法不完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企业成立年限计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应该是企业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数*5。

也就是说若企业成立2年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需要拥有不低于10个专利,若企业成立1个年度,则需要不低于5个专利。

这种说法其实来自于对高企申报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和全面权衡。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总分100份,知识产权部分占30份,科技成果转化占30分,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长性指标占20份。

除知识产权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细化得分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

平均年转化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

则能得到最高档分

那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个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分段进程来表示:

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科研立项得到科研结果→科研结果用于产品的生产→新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了销售的增加

上面的流程,其实是高企审核的核心,不仅仅关系到了量化打分。更关乎到了研发费的审计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这一点后面再说。

先说其中跟专利有隐含关系的一点,那就是科研成果。

所谓科研成果,其证明方式有两种:

1、一句话概括科研工作结束后得到的技术点也就是所谓的技术诀窍;

2、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软著,申请知识产权自然就包含了技术点)。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专利证书是科研成果在技术指标和认可度上的最佳证明,根正苗红。而技术诀窍,虽然包含了技术点,但隐含了意思就很简单,这虽然是一个技术点,但是还没达到申请专利的级别。

在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专利审核制度下,如果连实用新型专利都无法申请的技术点,其技术含量和被认可的程度可想而知。评审专家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没有专利证明下的科技成果更容易被否。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被认可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用专利证书而不是所谓的技术诀窍,显得更为有利。(目前专家并不认可技术诀窍。)而高企一般情况下审核的是企业前三年的材料。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只需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的肤浅解读。看似为企业省钱,其实是让企业冒着非常大的不通过的风险,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专利申请的费用,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审计费,检测费,查新费等其他费用也非常高。

若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不通过,会造成审计,检测,查新的费用的浪费,以及企业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的付诸东流。

要求企业提供15-18个专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的深入解读和综合权衡后得出的结果。看似让企业多支付了费用,其实为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可靠且强大的保障,让审计,查新,检测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顺利,让企业员工的辛苦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