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获诺奖的量子物理学,很可能将揭开“意识”的真相!

 孙丹阳 2022-11-02 发布于河南

古印度著名长篇史诗《摩柯婆罗多》里面,对人类所处的世界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的世界都只是梵天的一场梦境。作为人类个体,只是被注入了梵天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我们用来感知“梵天梦境”的意识体

梵天在哪?梵天存在于先于宏观物质世界而存在的那个智慧意识体。换句话说,作为人类个体,我们的意识所能感受到的这个宏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是梵天所幻化出来的一场“梦境”。佛陀早就告诉世人,“万物为空”。“为空”就是不存在,就是一场“梦境”。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存在?意识体才是真实的存在,它是宇宙的本源,宏观物质世界就是由它所幻化出来的梦境。

在上世纪40年代,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派证实,宏观世界存在着局域的实在性,比如说宏观世界中所有的相互作用都跟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远相互作用越弱。由此,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是非局域性的,所以,量子力学是有漏洞的不完备的理论。

1952年戴维·波姆认为是一种隐变量在操控整个量子世界中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量子纠缠非局域性,由此产生了局域隐变量理论,试图通过这个“隐变量”来证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戴维·波姆的“局域隐变量理论”预言,这个可观测量的“隐变量”测量值都不大于2。

1964年,贝尔(John Bell)定义了一个“可观测量”,并用量子力学理论观测并计算这个“可观测量”的测量值,一旦实验测量的结果大于2,就意味着局域隐变量理论是错误的,照样证明不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这就是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数十年来,许多物理学家都在试图证明“贝尔不等式”,但均未获得成功。

而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 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他们三人的实验则最终证明了贝尔不等式在量子力学领域是不成立的,从而彻底证明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有力地回答了上世纪有关量子力学的世纪疑问。这也是他们2022年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所在。

那么,2022年获诺奖的量子物理学贡献的意义在哪里呢?它等于最终证明了戴维·波姆“局域隐变量理论”的正确性。而局域隐变量理论如果正确了,那么,戴维·波姆所提出的这个“隐变量”到底会是什么呢?这时候,再回到开头我们引入的《摩柯婆罗多》以及佛陀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大胆地猜测,它应该就是先于宏观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意识体!

如果《摩柯婆罗多》和佛陀的观点是一种彻底的真理,那么,我们就会得出“意识可以干扰和影响宏观物质,意识决定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结论。

请我们先安抚一下由此激荡起来的内心的“惊涛骇浪”,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承认“意识决定宏观物质世界”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呢?说不定在此后的量子力学研究中,这个观点最终被证实是真理呢?说不定到那时,由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构建起来的经典物理的天花板就会被彻底打破,我们真的就可以找到办法进入到四维以上的空间里面去,什么暗物质、暗能量、什么虫洞穿越、星际旅行,可能都不再是幻想了,到那时,我们的文明或许才可以真正地得到彻底的晋升!

让我们拿出开放的心态去拥抱量子力学的未来吧!也许到那时,意识的真相就可以被彻底揭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