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载 只此青绿——透过名家笔墨细读青绿山水画的传承与发扬

 均85 2022-11-02 发布于广东

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可谓是“山水居首,青绿为源”青绿山水画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其材料皆取材于自然,是对自然山川“以色貌色”的艺术表达,也是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的生动表现。青绿山水最能够与人们的审美情趣互动共鸣,其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与时代精神相契相映,历经千载,魅力不减。

图片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第一幅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卷,全图在青绿设色的统一格调下,显得富丽而古艳。

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作讲求“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审美比例,画家以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场面开阔,布局得当,生动传神。《宣和画谱》曾评价其“咫尺有千里趣”。

图片

游春图 局部

从《游春图》可以一窥山水画的基本成型格式,“盖创为山水之初,法之末备然耳”。(明代·詹景凤语)《游春图》可以视作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直接影响唐代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创作。

图片

大唐绘画有着令人瞩目的辉煌,不同于展子虔的“偶然之作”未成气候,李思训首创大青绿山水及金碧山水,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可谓是中国绘画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以“山水”为专业的画家。

图片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以山之一角衬浩瀚江波,辽远、开阔,几叶扁舟让人遐想无限。林木杂生、院落幽静,三两游人穿行于其中,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交相辉映。画作聚万千景象于一纸之上,精密严整、笔力刚劲、色泽典雅,形成具有装饰感的风格。

图片

唐 李昭道(传) 明皇幸蜀图

“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是唐代青绿山水画作中的典范,描绘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山之中的情景。画中峰峦叠嶂,巍峨险峻,白云萦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画作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色不压线,画面场景复杂又富生气,色彩绚丽和谐。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史称“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大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把青绿山水画推向成熟,从造型、用笔和设色上完备了青绿山水的基本体制,为后世所尊崇,明人王世贞曾评价道“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
图片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图片
图片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画面气象万千,壮丽恢弘,目极烟波浩渺间,峰峦绵延起伏,高崖飞瀑,曲径通幽,长松修竹,景色秀丽,“用笔细密秀劲而不纤佻,设色艳丽明亮而不庸俗”,可谓青绿山水画史上的鸿篇巨制。

图片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虽以青绿为主色调,但画家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图片

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青绿山水画的兴盛有两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一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幅就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图片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局部) 

作为《千里江山图》的“姊妹篇”,《江山秋色图》带有宋代画院气派,布局宏大,细节丰富,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刻画精细而不琐碎,既有青绿山水的明丽,也不失文人的雅意。

图片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局部) 

图片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以及文人审美趣味的高涨等原因,色彩与水墨在中晚唐之际的地位悄然变换,水墨画大兴,而青绿山水却缺乏长足的发展。

元初青绿山水主要以钱选与赵孟頫为代表。赵孟頫留有少数青绿山水之作。其后的钱选笔墨凝练,精巧工致,更注入文人的审美情趣。

图片

元 钱选 山居图(局部) 

钱选《山居图》展现了闲消日月、幽听林泉的日常,敷色清新明净,意境平淡高古,开恬淡静雅之新风。徐邦达过眼此作时曾留下案语:“生平所见钱玉潭所作山水,都大青绿设色,惟此卷以墨青渲染,特觉清幽,允推绝品。”

图片

明 文徵明 万壑争流图

明代山水以“吴门四家”为代表,其中文徵明、仇英多做青绿山水。《万壑争流图》为文徵明晚年青绿山水,是应人要求所做的配图,画作着重表现“青山稠叠,溪流涓涓”,色墨交融,清雅浑穆,正如他自题“漫尔涂抹”,体现出不为法度所拘束。

图片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仇英的山水画风格多样,但最为明人所未及或不能及者当属他的大青绿着色山水,精工艳丽而又秀雅,没有富贵气、俗气和火气,《桃源仙境图》正是大青绿山水的上乘之作。

图片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蓝瑛多学六朝张僧繇没骨画法,亦具风格,《白云红树图》是其青绿代表作。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浓重典雅。

图片

明 董其昌 昼锦堂图(局部)

晚明董其昌倡导山水画分南北二宗,他的仿古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同时也有青绿。比如《昼锦堂图》将前人的“钜丽”换为自己的“真率”,笔墨率真淡泊、设色烂漫精微,展现了他对青绿山水画的技法革新,表达了文人画理想。

董其昌的仿古理论影响了清代早、中期的青绿山水画,比如“四王”中的王鉴、王翚有青绿作品传世。但总体来看,清代以后青绿山水又渐衰落,精青绿者寥寥,而以水墨派为主的文人画则盛极不衰。

图片

清 王鉴  仿宋元山水图册·仿赵千里

图片

清 王翚 夏山幽居

清代扬州界画家袁江、袁耀以“界画”扬名,匠心巧运,置亭台楼榭于青山绿水之怀抱。界画与青绿山水的有机统一使“二袁”界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图片

清 袁江 九成宫图

《九成宫图》是袁耀的代表作品之一,以浓重的石青渲染山顶,山体以石绿罩染,群山周边有松树三五成群错落环绕,同样施以浓墨重彩。

图片

近现代涉足青绿领域而有突出成就者当推张大千,作为集传统之大成的巨匠,张大千所画青绿山水,雄奇磅礴,金碧辉煌,既富古韵又有现代意味,创立了新的青绿风格。他融合泼墨山水与青绿重彩创泼彩一格,以泼代笔,水墨淋漓。 

图片

张大千 桃源图 1982年

张大千自己曾言:“徐悲鸿说我绘画是五百年来第一人,我不敢当,若要说五百年来第一精鉴人非我莫属”。”盛年巨制《江堤晚景图》被形容为“摹古创作承前启后的经典本”,在2017年12月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以1.3225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图片

张大千 临董源江堤晚景 1946年

2022年春季,张大千仿古青绿山水在艺术市场表现再度亮眼,《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港币3.7亿成交,刷新了其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图片

张大千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1947

张大千不拘泥于《千里江山图》原作,改手卷构图为条幅,描绘了青绿江水、远山丘陵、江畔群鸥、荫下凉亭等景致。张大千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开创了自己的青绿山水世界。

图片

何海霞 雄心壮太华

图片

谢稚柳 碧崖轻舟

之后青绿山水有所发展,呈回流势态,其他名家吴湖帆、刘海粟、何海霞、谢稚柳等对青绿山水进一步研究,画出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图片

山水画能够形成跨越时空的传统,归根结底在于它所表达的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绿山水画在参与构建精神生活方面具有当代价值,越来越多的画家切身体会到呼唤青绿、回望青绿的重要性,用笔墨抒写时代,使青绿山水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正值灿烂金秋时节,书画频道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同策划,重磅推出“只此青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名家邀请展”。此次跨界展览是演艺界与书画艺术界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实践,期待掀起古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文化热潮。

“只此青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名家邀请展”于9月26日至10月16日在书画频道美术馆展出,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