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氏家训 | ​行高者,名自高

 金苹果6 2022-11-02 发布于北京


点击上方聆听 颜氏家训 

愍楚图片 
“父亲,孩儿有一个疑问,《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请问这是否与君子淡泊守节、不追名逐利的志向相违背呢?”
图片颜之推 
“愍楚,《中庸》说:'大德者必受命。’圣贤君子享有的盛名,是他们真实德行的自然感召,这与君子应淡泊守节的志向是不冲突的。即使名扬四海,依旧心志高洁,又怎么能说不淡泊呢?
人的声望与实际修养,就好像形体与身影一样。
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文艺周备笃厚,那么他的声名一定美善;如果一个人的容貌美丽,那么他的影像就一定秀美。
如今有些人,不注重身心的修养,又想求得世间的美名,就好比一个人相貌丑恶,却想在镜中求得美丽的影像是一样的道理。
高明的士人忘怀于声名,中等的士人想要建立声名,下等的士人想要窃取声名。
忘名的人,融合道德于一体,可享鬼神的赐福与护祐,这并不是他们刻意去求取声名。
想要建立声名的人,修养身心、谨慎行为,这是有恐荣誉地位不能显扬,并不是有意不求名声。
窃取声名的人,虽然外表厚重,但内心却深藏奸诈,希求浮华不切实际的虚名,这也不能算是得到了声名。”
愍楚图片
“父亲,孩儿明白了。为人应该先'立身行道’,以德为本,方能'扬名于后世’。声名是根植于德行的自然感召,如果不注重修养身心,却妄图窃取美名,则无异于舍本逐末了。”
图片颜之推 
“是的,愍楚,君子处世,应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言行举止都要严肃庄重,信言洁行,方能拥有美好的声名。
另一方面,如若为了保全自己淡泊的名声而过于拘谨呆板,推脱应尽的责任,未免狭隘,也不符合自然之道。
人的脚一次所能踩踏的地方,不过几寸大小,然而走在狭窄的路上,一定会跌倒在路边;走在独木桥上,也往往会掉落在川谷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脚的旁边没有多余空地的缘故啊。
君子立身行道,也是如此。最真诚的言论,世人不能相信;最高洁的行为,有人也会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信言洁行、美好的声名,没有伸缩余地的缘故。
我每次被人诋毁的时候,也常常因此而责备自己。假如在修养德行这方面,能开辟二车并行的道路,增广桥梁的宽度,那么仲由的言论信用,将会比登坛的盟誓还要受人尊重;赵熹使李氏降城的功劳,就能胜于击退敌军的大将了。”
愍楚图片
“是啊,父亲。孔夫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若是风过于猛厉,难免伤害草根性命,只有温而不厉,恰到好处的和风,才真正可以拂动百草,教化群生啊。”

图片颜之推 
“是的,愍楚,为父还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迷于名利而恣意放纵啊!
我看到世间有的人,因为清高的声名大了,金钱也就随之而来;诚信的美誉显著,就不再将说出的话全部兑现,这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后面的矛戟,可以摧毁前面的干橹所致。
虙子贱说:'在一方面诚信,就可以表现在其它方面。’人的虚实真假存在心中,没有不能反映出他行迹的,只是察看的不详细罢了。
一旦被人观察清楚,那么巧诈虚伪就远不如笨拙诚实,就必须要承受更大的羞辱了。
伯石的礼让卿位,王莽的谦辞执政,在当时,他们都自以为计巧严密,可以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千年万代,这可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啊!
近来有一位官员,在孝道上享有声誉。他曾经在居丧期间,异常哀痛,行为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守孝制度。
然而他却在守丧期间,把巴豆涂在脸上,使脸上形成疮,让人以为他是哭泣过度所致。
可他这种行为,并不能隐瞒家中的童仆,因此更加让外人认为他在平时生活上的行为,都是不可信的。
因为这一件事情的虚伪,竟丧失了他所有的诚信,这都是由于贪图声名,不知适可而止的缘故啊!你一定要引以为戒。”
愍楚图片
“好的,父亲,孩儿今天与您交谈,体会到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美好的名声自然会随之而来。拥有名声后,一定不能沉湎其中,骄傲放纵,应当更加砥砺奋进,增进德业,利益社会。
至于造假博求美名的行为,更不可取。君子应持节守身,但也要合于时俗,广行方便,达到教化的效果。
感谢父亲教诲,孩儿定会时常自勉,修身慎行。”

图片       

 

原文

《颜氏家训》名实第十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图片

图片

颜之推

单字介,北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祖父名见远,博学有志行,南齐和帝时,官至录事参军,兼御史中丞。
父亲名协(亦作勰),幼孤,依赖舅氏养育成人。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飞白,荆楚之间的碑碣,都是他亲手所写。官至梁湘东王镇西府咨议参军。世代攻治《周官》、左氏学。
颜之推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公元五三一年)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早传家学。十二岁时,适遇湘东王自讲庄、老,颜之推便预为门徒,只因谈玄说虚,并非所好,仍然归习礼(《周官》)传(《左氏传》),博览群书,无不赅洽。初仕梁,为湘东王参军,后入北齐,任中书舍人。复因颜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应对闲明,又善长于文字,为尚书左仆射祖珽所赏识,后官至黄门侍郎。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深为礼重,不久因病终。
颜之推生有三子,长子名思鲁,次子名愍楚,三子名游秦,表不忘本之意。颜之推身处乱世,所更非一,见闻既多,感慨系之,乃就所悟所得,笔之以教家人。著有文集三十卷,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