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人葛招龙的《人生•戏台•山花梦》

 文化宁海 2022-11-03 发布于浙江

 良

 辰

 美

 景

 奈

 何

 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四季相续

光阴暗把流年度

只盼有朝一日春华秋实

不负往昔

     逐鹿徐州 

 问鼎杭州

 圆梦山花

古有三国曹操举全州之力逐鹿徐州,今有葛招龙率团队进军徐州,角逐全国山花奖。

聚焦2021年9月23日的徐州会场,他们席地而坐,地上堆着外卖盒子,几十个小时没有合过眼的缑乡古建筑文化公司的团队成员们在葛招龙师傅的带领下此刻正稍作休憩,接着他们将继续奋战把9000多件古戏台榫卯零部件组装一座叫做《人生·戏台》的木雕大型作品。

从前方发来的现场照片来看,这件作品在全国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八强。同年年底在杭州终评,获得国家山花奖。葛招龙一战成名,问鼎杭州,将大奖收归囊中,梦圆山花。


浙江传统戏台建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葛招龙,浙江传统戏台建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从事古戏台、古建筑修复、保护和建造工作20余年。他历时5年倾心打造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古戏台《人生·戏台》(藻井工艺)。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我要写葛招龙的念头起于去年,然而这实在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我当如何组织只言片语去描绘,怕这支拙笔写不出大师傅的形象。然而生活中他又是那么谦和低调。得知他获奖消息那天,文化宁海要第一时间采访,他腼腆地说再等等,再等等,一等就是一整年。

说起宁海的古戏台必然会提到葛招龙与葛秀凤夫妇。但我从前所知的这对龙凤夫妇却是廿几年前伍山牛奶场的场主,也是表婶的大侄子与侄媳妇,过年走亲戚时常听表婶夸赞他们如何能干,如何会打理生活。年初去湖头采风才得知这枫湖草堂原是招龙表哥的家,真是无巧不成书。只是时过境迁,彼一时此一时。

此时的葛招龙是令人敬佩的工艺美术大师。

葛招龙在雕琢

葛招龙出生于素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的宁海岔路湖头村,而岔路前童是宁海西乡的五匠之地,集木匠、石匠、泥瓦匠、竹篾匠、铁匠。村里小伙初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业者大都拾掇拾掇去学某一匠了,那年代从事匠人工作可是好营生,没过几年有的学徒就成长为某一匠的大师傅了。

葛招龙18岁那年跟着师傅学木匠,走南闯北,也见过世面,后又与家里人一起卖过饲料,养过奶牛,也曾创办宁海第一家新鲜牛奶配送到家的企业。

不过因缘巧合,在他35岁那年,他看到古村保护开发中古建筑修复需求渐涨,尤其是古戏台的修复。他觉得对传统建筑要去维护,让其焕发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他说你看中国古建筑能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沧桑和风吹日晒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就能证明一切。

他便翻出尘封多年的工具箱,喊上村里的老木匠、雕刻匠、水泥匠等一起组建了一支古建筑修复队伍。本着以旧修旧的理念,一幢一幢老房子在他们的手下重生。他在走村串街的同时也看见有的古戏台历经上百年在风雨中飘摇欲坠的样子,想到古戏台上精美的绘画雕刻也将随之湮没在时光中,作为匠人的他非常痛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快,他就在三门一个古村修复项目中遇到了第一座古戏台,其次是宁海岙南一台的修复,都使之积累了一些经验。

 梦想缘起 

     龙凤嬉语 

从最初的修复老房子到现在的创造一座全新的古戏台。这想法起初与他的妻子葛秀凤有关。

秀凤会弹古琴,两夫妻平日对话中,秀凤偶尔说起想在戏台上弹一曲凤求凰。招龙哥便听进去了。他俩是青梅竹马,又是小学初中同学,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招龙秀凤名正言顺就成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对。以往她要什么,他便尽所能地给。再说自己修复了那么多座古戏台,倒也想试试复制一座古戏台会怎么样,妻子秀凤的一句话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他不语,但心里早有计划。

造梦过程

    千锤百炼

仿佛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一个爱字。然而,复制一座全新的古戏台并非易事。

这件作品从2016年最初的念想到过程实施到送展评奖历时五年,葛招龙对我说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暂且不提辛酸与压力,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有技法上的困惑要解决。还有资金上的压力,原本给儿子买婚房*钱也贴进去了。也有队友因个性磨合而产生的一些矛盾需要调和。因大家都是初次接触建造古戏台,在摸索过程中产生不同意见返工等情况也有发生。甚至中途他有想放弃的念头,幸好有秀凤,有吴宇鸿、葛民越等良师益友文化名人的鼓励与支持。

招龙设计制作的戏台与传统的戏台略有区别,传统戏台只有三个方向面对观众,而他要做的戏台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都面对观众,相当于一件大型圆雕作品。

听说光图纸就画了好多遍。那段日子,他把时间掰开来用。有时梦中突发灵感他便半夜起身到作坊间拿起刀边刻边记录,厚厚的笔记本记了好几本。

我去采访时葛招龙正趴在木板上雕琢,老话说雕花也像绷花一样繁琐细嗦。然而大大小小的刻刀在他的手下却是游刃有余,尤见其功力。

复制一座古戏台首先要先制作完成9000多个戏台零部件,每一个独立的组件都必须精雕细琢,因为每个零件尺寸一点点的误差都会造成部件没法合拢。小到一块花板,大到戏台隔扇,还有那壮观的鸡笼顶,榫卯拼接一座完整的戏台

可以说葛招龙雕琢的是戏台,也是他的人生。

如果把古戏台制作团队比作一艘船的话,那葛招龙就是总舵手。落雨了他带领团队在屋内做,晴天了他们去室外做。

葛招龙不是在做古戏台的作坊里就是在研究古戏台的路上。宁海城隍庙里有座光绪年间建造的古戏台。招龙又带工匠们去城隍庙与古人对话了,他爬上戏台顶近距离参观讲解戏台上的雕刻,与工匠们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他总在思考为什么那些古戏台上的雕刻、绘画经过几百年还是如此有魅力有神韵。

招龙告诉雕花匠们,台下看戏的人不单单看剧中人的人生,还看美观的戏台。戏台是静态的,烘托演员在台上的表演,而同时戏台上精美的雕刻,人物、灵兽、花草树木也在与观众对话。比如戏台上的木雕狮子,我们不单单站在台上看也要站在台下看这些灵兽的神态变化,不管从哪个视角观察都要使之具有观赏性与审美性。作为我们在创作时应仔细去体会,那么雕刻出来的灵兽,它的眼神就会跟着观众走,灵兽就活了。

去了多次以后,城隍庙的门卫师傅以及管理人员都为之感动而与之成为了朋友。其实他身边的人都被他影响着,团队里的木匠师傅们都深深折服于葛招龙的严格要求与精益求精,同时历经这座戏台的建造过程,他们在技艺上也更进一步。

原本已经完成的戏台正中方的四根梁楣,从材质来讲没有达到招龙要求,又全部拆掉。后来换上后把梁楣上的彩绘改成木雕“事事如意”“凤穿牡丹”,尽管成本、难度系数、繁杂程度又增加了,但古戏台却更有神韵了。

在葛招龙等还在反复研究复制古戏台时,2019届全国山花奖在宁波鄞州区举办。鄞州区的能工巧匠们也造了一座古戏台,而鄞州是东道主,他们要想获的山花奖岂非囊中取物。彼时葛招龙的情绪一下低落。毕竟是全国性的赛事,优秀的选手俯拾皆是,一个大奖里的同一项目不可能连续两届都花落于同一座城市,然而他想起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无为而无不为”,他的本意就是要学习古人的戏台建造技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并非冲奖,他要让自己复制的这座古戏台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洗礼,还熠熠生辉。

于是他的心态便也放平了。

精雕细琢

    灼灼其华

在他的努力下,历时五年终于完成了这座按原古戏台比例缩小三分之一的纯手工,集木筑构件与浮雕、圆雕、透雕等工艺,灼灼其华的古戏台,整座戏台面宽3.2米,进深3.1米,台面距地0.6米,建造形制与斗拱结构皆融宁海诸古戏台之长。

我惊诧其工艺的精湛,幻想着那位挽发髻,簪珠玉,着青衣,佩璎珞,踩花鞋,灿若桃花的女子与她的相公在古戏台上演绎一出缠绵婉转的游园惊梦……

招龙见我迷糊状态,便把我拉回现实,向我一一介绍戏台的结构。

藻井是古戏台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海地区的古戏台藻井大概可分为聚拢叠涩式、螺旋式、轩棚式三种。聚拢叠涩式藻井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层层叠落汇聚于顶端明镜。装饰多采用彩绘盘龙、龙凤异形拱昂,彩绘连拱板(刻绘有蝙蝠、植物纹样)等。螺旋式藻井在宁海当地又被称为“鸡笼顶”整个藻井螺旋式右旋,以十六个龙头状坐斗向上重叠。每攒相接的透雕连拱板雕刻有双龙抢珠、游鱼水草等纹样。轩棚式藻井采用卷棚式结构,藻井采用上下两层结构,井口由外向内分为上中下三道。等间距设置斗拱八攒,层层出挑作品由16行16列16层龙凤昂首层层堆叠,盘旋而上,龙凤尾归于明镜(俗称盘龙顶),在建筑上具有承重和拢音、消音、扩音之功效。

戏台斗拱装饰呈现大胆夸张,且形式变化多端。斗拱造型在排列位置上极为自由,根据人们喜好出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处理方式极为自由。而斗拱构建造型复杂,造型也千变万化。常被雕刻为龙头、凤首、莲瓣、卷草等,其中龙头变化极多。整体斗拱造型风格不辞繁琐,无不雕刻,成为宗祠戏台华丽风格形成的首要原因。

古戏台额枋多装饰以彩绘或雕刻,多以戏曲桥段为主,多反映忠孝节义、勤苦耕读、封建伦理。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还有“穆桂英挂帅”“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等题材,多用来反映当地人崇尚忠义的精神。刻画“福禄寿”和“大赐福”等戏曲内容,则是代表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长寿绵绵的美好愿望。为了更好体现宁海地方文化,他特地选用宁海地方剧种平调《金莲斩蛟》作为额枋的装饰。所拟的对联和书法都由宁海当地书法家吴宇鸿先生撰写,可以说这个古戏台也是浓缩了宁海当地文化之精华。

古戏台隔扇起到区分幕前幕后的作用。隔扇数目根据戏台大小基本控制在六扇左右,呈对称结构。隔扇左侧为上场门,右侧为入场门,在宁海当地又被称为“出将”和“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有盼族人成大器之意。隔扇中间多书以诗文,雕刻以花鸟花纹。

栏杆是戏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装饰了台基,更重要的是起到了防护安全和划分空间的目的。宁海古戏台栏杆以木栏杆为主,朴素雅致,多饰以简单几何纹样,或与民俗图案相结合,规限却不封闭观演群众视线,实现空间上的流动。

戏台屋顶筑法讲究,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檐步越往上越陡能增加飞檐翘角的立体效果,屋顶两端多设有正吻,多采用螭吻造型,即龙头口含正脊,龙尾向上翻卷的造型,是建筑中寓意防火防灾的吉祥之物。除此之外,宁海当地一些更为奢华的戏台还会在屋顶正脊上装饰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纹样装饰题材。   

我惊叹于葛招龙对古戏台知识的渊博,其实在复制这座古戏台前,他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古戏台,收集有关资料与宁海古戏台做了比较,并总结整理了一系列关于古戏台的资料,其用心日月可鉴

      高手在民

这座古戏台完成之际,正好赶上浙江省映山红工艺美术大赛,这样一座承载着当地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轻而易举拿下了映山红大奖。

不由分说,接着葛招龙将代表浙江省角逐国家山花奖。

我再次去枫湖草堂时他计划着花7万余元把整座戏台运到徐州参展。我问他,这费用可得由有关部门出吧。招龙如往常般一身素色,简洁自然,抟着双手站在院子那颗青梅树下,只是笑而不语,这种不拘于事不困于隘的样子实在令我敬佩。

边上的工匠熬不牢了。这可是亏本买卖,不过也不是头一遭了”身边几个在忙碌的工匠,赶着活儿接过话茬一番调侃。

一个古戏台仅木构件就有9000多个,光买进来的木料就拉了无数车,少说也要近万个工时。其实对他来说,这是一笔不敢深算的账,然而,他却这般面若平湖

木雕《人生·戏台》(藻井工艺)局部

追梦路上

   幸有后来人

获得山花奖之后,接下来夫妻俩打算把这门手艺传承给儿子葛子恒,有幸于儿子也是修复古戏台团队的一份子。葛子恒年轻帅气,有担当会钻研,他还开发了有关古戏台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小花伞,扩音器,民信片,丝巾等等。可以说遗传了父母的良好基因。

有接班人了,夫妻俩也宽心了,准备学书法,招龙说得了工艺美术国家最高奖,更要做好古戏台修复创造的引路人,需打开眼界多接触了解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我还有些许期待,毕竟是从开设牛奶场,到古戏台的修复,再创造一座全新戏台的大师傅,这其中的艰辛付出非常人可以想象。不知接下来这对龙凤夫妇在生活中还会创造出怎样的龙凤呈祥,让我等赏阅仰慕的。

古戏台文创产品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九层高塔起于累土,葛招龙带领团队付出诸多个日夜,才赋予了古戏台以新的生命,得以让我们见识到古戏台之璀璨。

宁海乃古戏台之乡,葛招龙打造和恢复古戏台技艺,一为家人,二为家乡争光,都因了一个爱字。可以说葛招龙是倾注了勇气与热爱,画下了古戏台历史上的一道痕迹。他似一曲华章突破苍穹的束缚,又岂止因为一个爱字呢。

都说人生如戏,戏可以重演,人生却难以再续,对待生命我们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比如葛招龙。

西湖雨于2022年9月29日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则 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惊觉相思不露

原来只因你入骨

编辑·文字丨西湖雨

图片丨濯清涟

题字丨无禅

审核丨浩海紫烟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