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雨|父亲的菜园

 120035948@qq.com 2022-11-03 发布于江西

父亲的菜园

文/桃花雨

提起父亲的菜园,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1977年,我们家从宜丰二木厂,调动搬迁至上高县江专厂,军番号九三八九,是江西省国防科工办直属三线兵工企业,因为“备战”需要,相对比较隐蔽,管理比较封闭。工厂分为生活区和厂区,生活区有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托儿所、食堂、小卖部、电影院、理发店、洗澡堂、蒸饭房等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条件其实很艰苦,油米面要凭粮油票证限量购买,家庭收入少,吃饭的人口又多,许多人家都会开荒种菜、养鸡养鸭,来补贴家用。

记得我家的菜园,在江专厂子弟学校附近,是和几个老师合着种的总共两分左右的地,我家有三条细长的和一小块方的菜地,四周是枯树枝和木槿花围成的矮栅栏。一小块方的地靠近学校厕所化粪池,一直种的韭菜和小葱,其它三块细长的,随季节换着种、混着种,白菜、辣椒、萝卜、豆角、西红柿、瓮菜、大蒜、苋菜、雪里蕻,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都种过。

父母下班后,我们放学后,和每周四的厂休日,大部分闲暇时间,我们都要在菜园里劳动。翻地的时候,爸妈是主力军,我们姐弟三个帮忙碎土疙瘩培土整理;天旱的时候,菜苗经常要浇水,都是爸妈用扁担挑水,小孩子帮忙打下手,浇水或者盖苗;施肥的时候,基本上是父亲掏粪挑担浇灌,我们几个嫌味道不好,总会躲开去玩耍;菜叶子生虫的时候,则是大家一起动手比赛,看谁捉的又大又多,胖乎乎的青虫都是用手一条条捉活的,捉回来拿去喂养的鸡,大人说鸡吃了菜青虫就会多下蛋……小小的菜园,教会了我们认识许多蔬菜瓜果,教会了我们耕种与收获的道理;小小的菜园,洒下了父母辛劳的汗水,留下了着我们嬉闹的笑声,提供了我们健康成长的菜蔬瓜果;小小的菜园,见证了在那个物质馈乏的年代,平凡纯粹、相濡以沫的父母爱情,记录了我们天真淳朴、快乐丰满的童年趣事!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深入,江专厂也逐渐走向了买断破产的边缘,最终土崩瓦解,名存实亡。我们姐弟三人,先后成家离开厂,也先后经历了买断、失业、下岗、谋生之艰难困境。1998年母亲病逝,原厂区的旧房子,只留下父亲一个人住守。陆续被开发商收购的江专厂,已经是人员流散,日渐荒凉破败,江专子弟学校也收编成县里的学园路小学,学校旁边的菜园全部被挖土机推没了。闲不住的父亲,又在荒废的零星空地上,重新开垦出许多块新菜地,东边一连,西边一片,继续劳作耕种,播种着四季春秋、菜蔬瓜果。

此时的菜园,时常只有父亲一个人的身影,依旧是不辞辛劳的付出着,总是把最新鲜的菜蔬给予儿女们,总想着帮助我们每一个小家,克服困难、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父亲的菜园,像一条纽带,牵着过往与希望,拴着怀念与亲情,系着爱意与奉献,如血脉绵长,牢固而温暖!

2017年,随着厂区土地收购、厂房拆迁、宿舍棚改的逐步完成,老爸最终搬离住了几十年漏雨的旧房子,用补偿款加筹款,购买了一套小商品房,原厂区的菜园也荡然无存了。勤劳的老爸终究还是闲不住,兜兜转转地,终于又找到了几块别人撂了荒的菜地。于是,老爸又开始了开垦种菜的辛勤劳作,乐此不疲。

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再不会缺吃少穿、忍饥挨饿了,退休多年的老爸,却依旧保持着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习惯,把菜地种的有声有色,青翠满园。我想,这是老一辈人对土地的热爱,是劳动人民的勤俭本色,也是不忘苦日子、珍惜好日子的警醒与知足,是教育孩子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今,老爸已是耄耋老人,我也步入中年,孩子已长大成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国家腾飞,城市街道沧桑巨变,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父亲的菜园,像一本无字的书,记录着祖国的发展与小家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父亲的菜园,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成长!种下的是岁月,收获的是亲情!种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幸福!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