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乡差距有多大,回故乡的路就有多长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城市化大潮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卷进城市。看尽都市繁华,无处不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夜阑人静眺望窗外星星点点的灯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向我们袭来。这个时候,我们会格外怀念一个地方,她就是故乡。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生养过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每个人的心灵尚是白纸时,故乡已在上面悄悄作画。在那儿,有我们睡过的摇篮,背过的小书包,走过的泥巴路,放过牛、砍过柴的山坡,捉过螃蟹的小河,插过秧的稻田,更有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含辛如苦供我们读书上学的父母,还有无话不说的小伙伴。所有这些,早已融进我们的血液和灵魂,即使分别多年,仍历历在目。

离开故乡越久,对故乡的思念越长,也觉得故乡越美。近些年,城里的雾霾和食品安全危机,使我们更加怀念故乡的青山绿水,纯净的空气,绿色天然食品。我问过不少人,面对城市恶化的居住环境,有没有想过回故乡生活,很多人都给予肯定回答,但同时又表示离开城市很难,真要作出回乡的决定,远非写一个“回”字那么简单。

是什么阻止我们回乡?上个周末我写了一篇《二十年后,农村老家还回得去吗?》的小文,很多朋友留言讨论,我粗略进行总结,或许能揭示答案。

首先,老家无法就业,居之不易。农村最令人神往的是山清水秀,山好,水好,空气好,如果没有别的负担,仅仅是养老,回乡种点田,栽点菜,喂点鸡鸭,放口鱼塘,基本能过上桃花源式的生活。这对已退休有固定收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年轻人、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来说,回乡很不现实。例如我的老家是山区,除了土地和树木别无其他经济资源,在尚未开辟新产业前,留在家乡能做的工作只有耕田种地。因为是山区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一个壮年劳动力累死累活最多种二十亩地,一亩地的纯收入一千元左右,二十亩也就两万元,远比不上在城里打工的收入。因此,在农村种田不仅划不来,也无法解决诸如建房、婚嫁、生儿育女、送子女上学、赡养父母种种现实问题。这直接决定人们必须外出打工挣钱。很多人在城市打拼多年攒了一些钱,想到回老家坐吃山空,也不敢轻易作出回乡定居的决定。

对户口已迁进城的人来说,即使经济条件允许回老家也困难。很多人在老家的房子倒了,田地也没有了。按目前的政策,非农户口不能随便在农村建房,也不能获得土地。我的一位朋友在我上次写的文章后面留言:“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家里的老木房子风吹雨淋,三年前倒塌了。回到老家,我久久站在那里,荒草一丛丛,仿佛长在了我心里。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泛滥,水一样四散开去,沒有汇聚之处。读书时一直期盼走出大山,等到走出来了,才发现老家,真的回不去了。”

其次,基础设施差。与以前比,广大农村已经修通了公路,通过了电,进步明显,但相比城市仍有巨大差距。比如乡镇主街道路缺少规划,两旁乱建房屋,节假日车辆拥堵不堪,经常发生车祸。村道虽然通到家门口,但道路等级低,弯多路窄,驾驶车辆危险。今年正月初一,我和家人开车去亲戚家拜年,路经弯道,对面突然蹿出一辆小车,直接向我们撞来,要不是眼疾手快急刹车,肯定会酿成大事故,把我们吓出一身冷汗。

农村虽然总体山清水秀,但无公共卫生管理,没有垃圾处理站。过去的农村,因为无塑料等白色污染物,生活垃圾能自然降解。但今天广泛使用塑料等化工制品,例如塑料袋、塑料瓶,还有农药、水泥、油漆的包装物随处可见,它们几乎都是直接被倒入河里,很长时间也不会降解,五颜六色一大片,发出臭味,让人触目惊心。农村出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家门口的小溪清澈见底,鱼虾螃蟹随处可见,如今却是一片混浊,难觅鱼虾踪迹。这种情况如果再不扭转,十年二十年后的农村,屋门前的河流会变成臭水沟,不说城里人不稀罕,即使是从小在那里出生长大的人,也不会再想着回去。

城里媳妇跟随丈夫回农村老家,最怕上厕所。老家不少人建了新房,房子建得高大漂亮,惟独对厕所不重视。犹记得我第一次带妻儿回家,她们问我厕所在哪儿,我领着她们走进黑魆魆的茅屋,她们第一次见到老家的厕所,吓得跑了出来。这些年老家推行厕所改造,但没有完全落实。很多地方没有自来水,电压也不稳定,无法安装电热水器等洗浴设备。这对久居城市习惯淋浴的人来说,回家生活也不习惯。

还有手机信号差。现代社会,手机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交工具,看新闻、处理邮件、银行转账都要用到它,但老家的手机信号普遍差,又没有宽带,有时连电话也打不通,上网更是时断时续,慢得出奇。从城里回到乡下,手机突然变砖头,让很多人心如猫抓,极度不爽。

再次,子女反对回老家。我们这些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对老家充满感情,但我们的下一代是在城市出生长大,他们没有农村老家的生活经历,很难理解我们对故乡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自己在哪里出生长大,哪里就是他的故乡。我经常对我的孩子说,有三个地方与他的生命紧密相连:一是湖南邵东,因为那是生养过他爷爷奶奶和我的地方,按中国的老传统,那就是他的老家;二是湖南怀化,那是生养过他妈妈的地方,也是他的出生地;三是佛山,因为我和他的妈妈一直在这里工作,他从小就被带到这里生活。为加深他对湖南老家的感情,我们经常有意常带他回去探亲。至今,他记住了自己是湖南人,在遥远的湖南有他的老家,但是,我们问他今后想在哪里生活,他不假思索回答说是佛山。

邵东老家一位80后老乡在我的文章后留言:“我是八零后,现在深圳打拼,在长沙买了房子,我认为农村我是回不去了,不会种田,家里又没有就业机会,拿什么生活,退休还早的很!但我爸现在坚持把老家八九年建的两层红砖房子拆了,要翻新。我觉得真的不值得,浪费钱,农村里建房就是为了面子!”可以说,他的这种思想代表了大部分城市“农二代”的思想,如果将来父母要回老家生活,他们多半会同意,至少他们自己不会想回去。

再次之,人言可畏。农村出生的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努力跳出农门,成为城里人。村里人都将进城工作,在城里买房买车作为成功的标志。如果有大学生想回农村老家创业,或者情愿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务农,人们通常会把他们当作失败者,认为那是无能的表现。人言可畏,软刀子杀人。这不仅让想回乡者本人难以忍受,也会让他们的家人抬不起头。因此,很多人即使在城市混得很差,也不想回农村生活。

此外,农村的医疗、教育条件落后,也让很多人对回老家有顾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从小开始,故乡就把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包括那里的每一个人,慢慢烙进灵魂。走进城市,无论我们身居哪里,无论身处何位,无论贫富,我们都无法把她放下。

故乡是我们的根和魂。她也是城市的大后方,为远方游子保留回家的路。我们期待故乡变得美好,将来落叶归根,满足内心深处与她亲近的渴望。只是在城市化的浪潮下,在人们拼命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的社会,面对农村日益被边缘化的现实,回家的路正变得越来越长。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阐述现实问题。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我继续写作。谢谢!

【狐说天下】其他文章,点击下列标题查看:

一、冷暖人生

01 二十年后,农村老家还回得去吗?

02 春节返乡笔记(一):喜中有忧的村庄

03 春节返乡笔记(二):渐渐老去的父母

04 春节返乡笔记(三):不知“乡愁”的少年

05 邵阳农村图像(上):远望是风景

06 邵阳农村图像(下):人事嬗变觅乡愁

07 写给父亲:雪花飞舞,您从未离开

08 清明时节忆父亲:眷念一生的亲恩

09 永存的黎元(怀念我的伯父)

10 姨娘之死(农村老人不忍直视的晚年)

11 痛悼表哥:愿天堂里没有悲伤

12 心怀希望,终将等来春暖花开

13 盛世中的卑微:活在最底层,等待希望

二、乡愁乡韵

01 故乡的记忆(难忘那个叫皇帝岭的地方)

02 邵东名胜古迹(一):昭阳侯城

03 邵东名胜古迹(二):佘湖山“云霖寺”

04 邵东名胜古迹(三):雄奇皇帝岭

05 邵东名胜古迹(四):壮丽大云山

06 邵东名胜古迹(五):翰墨九龙岭

07 邵东名胜古迹(六):古老荫家堂

08 邵东名胜古迹(七):厚重洪桥

09 再忆皇帝岭(一): 一座跨越千年的桥

10 再忆皇帝岭(二):蒸水河边的老粮站

11 再忆皇帝岭(三):永恒的高桥中学

12 再忆皇帝岭(四):古韵悠长的三多桥

13 再忆皇帝岭(五):世外桃源观音石

14 再忆皇帝岭(六):小家碧玉承志堂

15 王夫之:隐居“云山”的寂寞哲人

狐说天下(ID:foxdaily)

  • 狐说天下,只发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