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东老屋记忆(4):积厚堂,抗日英雄浩气长存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禹丁华   编辑:令狐公子
积厚堂位于流光岭镇桃花村流光湾,处流光岭东麓,系太平洞霞尹氏所建。
该屋为邵阳农村常见的“锁形屋”:青砖灰瓦,一排七间,上下两层,中间的三间正屋前面用两根大立柱撑起屋檐,屋前是青石砌成的阶基;两边各有两间偏房朝前伸出,总体呈“锁”形。
据尹氏族人尹铸梁翁介绍,积厚堂始建于明朝,因明代要收阳光税,故窗户开得很小,现在所见窗户,已经过扩建,比原窗大了许多。
 从建筑规模、布局和装饰看,积厚堂算不上是巨宅豪舍,但建筑用料扎实,称得上是“地主屋”。例如整座房屋用青砖砌成,屋前阶基用青石砌筑。堂屋前面的两根大立柱,底下的柱礎用坚固的青石凿成鼓形,上面那根高约两米、四面各宽约一尺的石柱的表面,用錾子凿出一致的横纹;在石柱上面立木柱,防止雨水溅湿柱子受潮腐朽,反映出砌屋的主人追求万古千秋稳固的思想。
 


积厚堂及正屋前面的柱礎   摄影:禹丁华
据尹翁介绍,积厚堂后山上,原有刘姓庄房,是刘家下人管理庄田,收取租谷之所,今已洇灭不存,刘姓何许人氏,失考。民国早期,曾有瑶人来流光湾寻祖,为搞好与当地人的关系,每户送红糖一包,对于已被夷平的古坟,他们有一种法术,只需在移动中用灯一照,就知地下是否存有被夷平的古坟。当时尹氏族人却不许他们探寻古坟,退还红糖,并强行逐驱。
流光岭镇上的杨逊先生(湘大教授)晚年撰文说,民国初年,他曾亲见流光岭邮政代办所有无人领取的,写有刘家岭某村某人收的邮件,可能这里原为刘姓瑶族山寨,名刘家岭、刘家湾。后汉人赶跑了瑶人,慢慢改成流光岭、流光湾了。
从明朝算起,积厚堂至少经历了二十代主人。在历史长河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除了在族谱中留下名字,后人再难寻他们的事迹。但有一对父子例外,他们不仅生前赫赫有名,离世至今70载,英雄气概仍传颂至今。
这一对父子,父亲叫尹先觉(字伊仲),民国时任本乡(太一乡,古太平里一部分)乡长兼团防局长等职,有人枪百余,他既反共,也剿匪,更抗日,以立场坚决、说一不二,被称为“太平王”,解放后,乡人多称“伊仲猛子”。儿子叫尹如圭,系家中独苗,天资聪颖,幼读私塾,与湘大杨逊教授同窗,才气纵横。老先生曾对笔者说,如圭工诗词,擅对联,诗作慷慨激昂,不作低沉之音,如“一卷离骚谁继响,江河万古不沉沦”句。
尹如圭出生于地主家庭,却追求进步。1939年5月加入中共,任流光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翌年因叛徒出卖,亡命洞庭湖滨。
尹伊仲政治立场与儿子格格不入,但对待抗日,父子俩高度一致。1943秋,尹如圭回乡,尹伊仲将自己掌握的团防武装交给尹如圭指挥,在此基础上成立邵阳东乡抗日游击大队,由尹如圭任大队长,活跃于邵阳、祁阳、湘潭边境。自1944年秋起,尹氏父子率领抗日游击大队对犯境日寇多次痛击,使太一乡成为邵阳唯一未被日军控制的净土。

尹如圭烈士生前像
抗战胜利后,年仅27岁的尹如圭,被民众一致推选为太一乡乡长,但他毅然辞职,与禹问樵一起卖田办报,宣传革命,迎接解放,先后创办《开平周报》、《劲报》等。1949年6月,改造并夺取其父掌握的邵阳东乡剿匪总指挥部的武装(即他原先率领的抗日游击大队),联合其他农民武装,组建湘中二支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在国统区开展游击战争。
1949年7月,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尹如圭领导的湘中二支队曾化整为零,尹如圭躲在太平二都燕子堂经馆塾师曾广谟家。曾系饱学之士,精通易经。一日,尹如圭决定重新集合队伍与国民党军战斗。临行书一“吉”字,求恩师拆字。曾见字脸色大变,说是凶兆,不准尹如圭走。但他毅然走了。
同年7月中旬,邵阳县保安团、警察大队及匡国军、张极垣等部3000余武装,对湘中二支队进行围剿。在一次分散撤退中,因叛徒向匡国军告密,尹如圭遭伏击被捕,遭受残酷审讯,坚贞不屈。7月20日深夜,尹如圭被杀害于邵东流泽所六合亭。同年8月15日,湘乡县长禹治及其联络员禹煜堂(亦系我团山禹氏族裔)等七人也被国民党杀害于邵阳北城墙。时禹煜堂为长沙广益中学学生,而广益中学又为禹之谟烈士所创办。
后来人们问曾广谟师为何反对尹如圭出山,答曰:如圭所写“吉”字由土口组成,亦如圭两字各一半,主身首分离,且土之口为坑,乃墓穴也,故为凶。
对尹如圭,乡人至今仍常提起。尹氏族人奋强君说,尹如圭当时人称“如扯子”,因其脸部有拉扯相。笔者揣度,大概他患有脸瘫症吧。还有人叫他“如猛子”, 应是说他傻,有福不享还要造反,且不畏死。
 

尹如圭烈士诗作手迹

听母亲说,“如猛子”的头挂在邵阳城,还是我家叔祖玉八爷到邵阳用鞋样箱装回来的,并与尸身缝合后,葬于流泽尹氏坟山。玉八爷当年是积厚堂的老长工。母亲所言,令笔者惊异,不曾想这如圭英雄,与我禹氏还有这段奇缘。
解放后,尹伊仲被人民政府镇压,主要罪状是大革命时期制造了“团山惨案”。笔者听尹铸梁翁说,其实,尹伊仲迟枪毙几天就不会死了。当时邵阳县第一任县长白希清来保他,但来迟了几天。他剿匪、抗日、不贪,尽管反共,但暗中与地下党亦有交往,罪不该死。团山惨案的真正凶手,是代他职权的堂兄,当时他已躲到长沙去了,惨案过后才返乡。尹翁所言,亦一说也。
1994年,尹如圭遗骸迁葬团山烈士陵园。据尹铸梁翁说,“杀害如圭晚爷的是土匪头子匡国军。他曾在新邵龙山(与邵东接壤)及周边一带为非作歹,伊仲四爹曾痛剿过他。国民党溃退大陆时,匡国军被白崇禧封为反共救国军师长。因如圭是尹伊仲的独苗,他亲手以极残忍的手段割剐如圭,以泄私愤。”
据介绍,尹如圭牺牲时,其妻尚年轻,但未改嫁,后以邵阳纺织厂一名普通女工终老,其唯一儿子被送到北京读大学,后以一名普通药剂师退休于北京。据说其唯一的孙子多病。他们出去后,除了迁葬尹如圭回了趟积厚堂,再未回家乡。
呜呼,英雄逝去,浩气永存。尹氏父子抗日保家卫国的事迹,永世流传。

特别声明:本文系禹丁华先生原创,授权「乡土天下」独家发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


禹丁华,湖南邵东流光岭人氏。二十岁外出谋生。曾供职于湖南省档案馆近四十年,参与或主持过一些湖南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课题。晚年对家乡的人文历史情有独钟,常写些寄托乡愁的小文以自娱。


「乡土天下」坚持做纯粹乡土号

立足邵阳面向全国挖掘历史人文故事

坚持原创,奉献精品(每周周末更新)

主编/陈胜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