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东老屋记忆(23):水口山大屋,兴亡决乎风水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禹丁华

水口山大屋位于邵东市流光岭镇茶市村。据尹颂初翁说,此宅系黄氏所建,因其座落在茶市小坪坝的水口出水口北岸的水口山麓,故名,其堂名反不显。

其实,很久以前,这里并非坝子的水口出水口,原来老虎山与水口山相连,从茶市小坪坝南端发源的溪流并不是从此处接白毛水于白毛坝汇入太平水的。现今的茶市主街,原本叫磨盘山,圆圆的,原来溪流是绕磨盘山流经水口山大屋前,再向北出大坪,从今桐子塘处入丫株水,经石山坳在周家坝入太平水。磨盘山为黄氏祖坟山。乡人呼为祖山。

据乡人讲,原来这黄氏所居,竟是一块风水宝地,名“水推磨盘”,只要水流不止,则鸿运当头,家业兴旺。故原来这茶市小坪坝,主要是黄氏的势力范围,黄家势强家旺,常年有几抬轿子在外做官,现老虎山上尚存许多黄氏古坟,据说早几年常有盗墓贼在山上盗掘古墓,并屡有斩获,即为黄氏当年兴盛之明证。

现水口山大屋几经拆建,已非当年模样,其中最老的房子,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重建,居民为曾朱等姓,黄氏不见影踪,唯有一方石门槛,或可管窥当年繁华。 

水口山大屋仅存的石门槛  摄影:禹丁华 

为何水口山大屋如今无黄氏居民了呢,原来这与一场风水大战有关。

据说黄氏得地利之惠,在茶市小坝子中,在核心地带占有“水推磨盘”风水,在磨盘山与水口山大屋不足百米距离内,有两口山泉,一曰春本塘井,一曰泥井,且水质好,水量大,大旱不竭。在坝子西边,黄氏占有老虎山,在风水上谓之虎形地,还有水口山。老虎山与水口山相连,南北相对,扼守这小坝子的地气不至西泄于白毛水。但是,这虎形地与雅耀堂的凤形地,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且凤脖子为虎臀,老虎头为凤尾,你尾我头,我头你尾,这矛盾无法调和,故此有了黄氏建塔乡人拆塔之举,至于朝钟观的钟是否真是不撞自鸣(见《邵东老屋记忆(20):朝钟观》),拟或只是托辞,已不必较真了。

小坝子的春本塘井与泥井  摄影:禹丁华

黄氏在这小坝子中,势强家旺,仗势欺人,自然引起了其他家族的忌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就有风水师对黄氏说,如果能将老虎山与水口山相连处挖开,将溪流改道从水口处流入白毛水,则水口山大屋的风水会更好。黄氏不知有讹,照做无疑。结果,磨盘无水推,整个茶市小坝子的地气西泄难聚,黄氏家族从此衰败,并最终退出了坝子。

但坝子地气西泄,对整个坝子也是一种伤害,于是乡人又采取补救措施,在水口溪流两岸(今人称JiJia坝)密集植树,以阻地气西泄。解放初期,这JiJia坝两岸,尚存许多巨大古木,将整个山口拦得严严实实,只是那溪水,依旧日夜不停地泄入白毛水,不再象古时那样北流入丫株水了。从水口古树推断,这溪水改道事件,至少是四五百年前的事了。 

通过卫星地图勾勒出的凤形风水与虎形风水图   制图:禹丁华

是否真有此事,笔者心生疑惑,沿乡人指点路径,考察古河道,隐隐约约,还真有点像是古河道。据申光华翁说,他曾在古河道下挖出河沙,故他深信古河改道之事。这建塔拆塔,古河改道,只是乡人口头传说,笔者未见文字史料,所说大多聚焦于风水层面。

从社会生活层面审视,黄氏与乡邻所谓的风水之争,则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乡村尖锐的阶级矛盾与各宗族势力在斗争中的此消彼涨,极具史料价值。只是今人鲜有挖掘与记录者,很快将煙灭于历史深处,可惜!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禹丁华,湖南邵东流光岭人。77年考取湘潭大学。曾供职于省档案馆近四十年,参与或主持过一些湖南近现代史研究课题。晚年对家乡的人文历史情有独钟,常写些寄托乡愁的小文以自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