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阳人杰贺金声:湘中老百姓心中的“贺青天”,被低看的爱国志士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由乡土天下独家发布,原创保护
作者:陈胜乔  编辑:文翟

写邵阳历史人物,贺金声是不能绕过的一位。不仅因为他是湘中地区第一个公开“反帝驱洋”的人,更因为他英勇尚义,惩治贪官污吏,救万民于水火,是老百姓心中的“贺青天”。

贺金声生于咸丰三年(1853),是宝庆府邵阳县东乡峦山岭人(今属邵东市两市塘街道),属梅塘贺氏。

明清时的邵东,虽地处内陆,但因居宝庆、长沙、衡州三州府之间,所以非闭塞之地,南来北往的交通、信息、物流从此经过,不仅开阔当地人的眼界、思想,也繁荣了商贸经济,读书风气亦浓。邵东的经济和教育之所以一直领先各兄弟县,地利起了很大的作用。贺金声也得益于此。

幼时的贺金声家境富裕,曾在本乡资东书院和邵阳濂溪书院读书,27岁时考中秀才。

贺金声考中秀才的年龄,相比前辈魏源和晚辈蔡锷(魏蔡二公考中秀才分别是16岁、13岁),晚了不少。贺金声之所以较晚才考中秀才,是因为他兴趣广泛,爱看科举之外的书,爱交朋友,分散了精力。

贺金声在资东书院和邵阳濂溪书院读书期间,就爱看《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之类的闲书,后来还与湘中第一武林高手、哥老会秘南方密组织首领刘兆鹏,府文学生粟道生等结为密友。这为他后来出任东乡团总兼县城三府局局长,参与县团练事剿匪,奠定基础。

贺金声的青少年,正值清王朝大搞洋务之时,当时的清王朝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虽然经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帮湘人倾力扶持,开展洋务运动,表面上呈现中兴气象,但实际上根子已经腐烂,吏治腐败,无药可救。贺金声在考中秀才后的第二年到长沙岳麓书院读书,进一步开阔见识,也逐步深入了解社会上层的实际,加之后来参加乡试落第,使他“睹世变日亟,遂废科举业,究心经世之学。”(《贺公金声行述》,据《贺氏四修族谱》)。

心中没了功名羁绊,贺金声敢于伸张正义的本性很快显露。

光绪十六年(1890),37岁的贺金声迎来他人生中第一次高光时刻。

这一年,他参与邵阳县宾兴会(清朝辅助科举考试,培育士子的一种助考机构)的查账,发现县令孙彦成贪赃枉法,其他士子喏喏不敢吭声,他却拍案而起,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列举孙彦成罪证十余款,“禀之当道,布之通衢,大吏不敢袒”,迫使当局将孙彦成革职查办。

一介书生,凭一己之力将贪污的县太爷拉下马,这种胆量与勇气,放眼古今,能有几人?

贺金声惩治贪官瞬间轰动湘中,声名鹊起,被视为“民间英雄”。

……

从1853年出生到1902年去世,贺金声只活了49岁。此事之前的37年,贺金声仅是一名秀才,不出彩,真正让他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是他生命最后12年做了四件大事,这是第一件。

贺金声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剿匪。

邵阳古为偏远之地,高山纵横,民风彪悍,有很多土匪。土匪当中,确有本性凶恶、专干打家劫舍的人,也有不少官逼民反的人。官府以前对他们不分青红皂白镇压,结果却屡剿不绝,常常激起他们更激烈的反抗,使老百姓深受其害。

光绪二十年(1894),贺金声将孙彦成拉下马后的第四年,邵阳知县毛隆卓笼络他,委任他为东乡团总兼三府局局长。这个职务主要是打击土匪,维护地方治安。

贺金声就职后放弃官府以前对土匪只剿不抚的政策,实行剿抚结合。通过严惩首恶、顽固之徒,对匪盗、游勇,晓之以理,促其改邪归正,仅用半年,就肃清了县内大部分匪患。至此,邵阳老百姓对他的仰慕再上一层。

贺金声做的第三件大事是:赈灾。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天,邵阳县境内因旱灾发生百年未遇的饥荒,饿殍遍地,很多家庭卖儿卖女换食,甚至人相食,已被湖南巡抚俞廉三提拔到省里担任巡防营翼字右营管带的贺金声心急如焚,申请回乡赈灾。他不仅利用自己的关系借拨省谷两万担回乡赈灾,而且到邵以后,立即向“地方殷实”筹捐。

但对爱财如命的地主老财来说,出钱如割肉,自然遭到他们联合抵制。贺金声对待他们的办法也简单,就是杀鸡儆猴。先设计通知他们集中开会,将为首者捉拿处治,要其他人看着办。在他半劝半吓之下,地主豪绅纷纷解囊,得捐银十余万两。贺金声将银两全部分发灾民,并组织郎中(中医)巡医乡里,为灾民诊病施药,数万人得以活命。邵阳民间皆称他为“贺青天”、“贺菩萨”。

光绪二十八年(1902),贺金声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这一年,他干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件大事:反帝驱洋。

事情还得从前一年说起。

当年9月,贺金声在邵阳赈灾后回到长沙。此前一年,八国联军侵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最终于次年9月被迫接受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清朝人口约4.5亿人,列强刻意突出“一人一两”,侮辱中国人),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且还要向列强开设使馆和租界、允许驻兵维护特权等。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签订前,贺金声强烈反对朝廷与列强议和,并上书湖南巡抚俞廉三,提出“抗和议”、“救京师”、“赶行在”、“救桑梓”、“画地自守,拥兵自固”。请求截留湖南每年所分担的甲午战争赔款和上缴朝廷的地丁厘金各项,以作军饷。

……

对贺金声的主张和建议,深谙官场之道的俞廉三当然不会接受,但表面不动声色,以“天时未至”四字敷衍。

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消息传到湖南,全省官员唯上是从,不敢说个不字,唯独贺金声义愤填膺,公开反对。不久,英国武官来湘阅兵,各军恭谨迎接。贺则宣称:“若来我营,必刃刺之!”英国武官遂不敢来。

考虑到贺金声手握兵权,担心他酿成事变,当年二月,俞廉三委贺为营务提调,免去翼字右营管带,明升暗降,削去贺兵权。贺金声于五月初七日(6月13日)借口省亲,告假还乡。

为实现“兴兵攘夷”的理想,贺金声在家乡秘密组织军队,核心人物有贺金声、粟道生、赵学圭、赵宣、赵铁撑、蒋玉龙、乔南屏、刘兆鹏等8人。他们在承家堂集友结社,楚一斋、五层箭楼是他们秘密活动的地方。

9月,针对外国传教士在衡邵地区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贺金声在邵东佘田桥召开群众大会(有人说是举旗起义),发布《饬令各国洋人撤出湖南揭帖》,将之张贴到各地。在会上公开审讯讨好外国传教士、助纣为虐的朱二,并将他在邵阳五十六都游街,烧死于邵东灵官殿。

虽然之前几次上书俞廉三未获肯定回答,但贺对俞仍抱希望,把他当作知己。以为俞之前对他说“天时未至”,是在等待时机。

实事求是讲,贺金声内心一直是将俞廉三视为知己的,而俞对贺也不薄。如果不是俞赏识,以贺区区秀才身份,不可能当上巡防营管带(管带在清朝是中层武官)。然而在民族利益大是大非面前,贺金声没有唯唯喏喏,唯命是从,也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头上的乌纱。他心中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独立意识,促使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哪怕赴汤蹈火,也要放手一搏。

9月14日,贺金声再次上书俞廉三,论述当时形势,指出:“湖南人情汹汹”、“豪杰握拳透爪”,“如不及时以图,恐湘省豪杰或自为之,将置大人于何地?”提出招兵3万的计划,要求拨饷项器械予以资助。

对俞廉三而言,过去重用贺金声一为笼络,二为欣赏他的才干,也有利用他练兵应对时局的考量,但《辛丑条件》签订后,大局已定,于是,贺金声就成了他的弃子。如果贺金声反帝只是口头说说,不成气候,尚可容他,要是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威胁到自己,那就不能容他了。因此,他秘令宝庆知府、邵阳知县趁贺进城招兵时,对他实行诱捕。而此时的贺金声还蒙在鼓里。

9月17日,贺金声率部到宝庆城。先派人四处张贴招兵告示,声称奉俞廉三巡抚指令,招兵维护社会治安,一时间宝庆城挤满人群。直到9月20日,贺金声从好友密信中得知,俞廉三已密令府县四处布网,决意除己,才愰然大悟俞老奸巨滑,非常气愤。转而想到跟随自己的好友和家人的安全,当即召集骨干密议,嘱众人即刻遣散招募兵员,撤离宝庆城,免遭牵连。

令人钦佩的是,面对好友刘兆鹏等劝他一起逃走,他却执意不肯,决心千斤担子由他一人承担。他认为,如果自己不死,会牵连更多人,因此决定赴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死,唤醒更多人对时局的认识。

9月21日,贺金声一人泰然自若留下,从容入狱。在狱中,他连写四信,分别呈俞廉三、老母、亲友、族人。并自撰挽联:“视死早如归,说甚么力锯鼎烹,使人寒胆;一身安足惜,只天下颠连困苦,令我伤心。”

他的这一举动,极像戊戌变法从容就义的谭嗣同。

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1902年9月27日),贺金声被押往长沙,沿途相送百途泣不成声。俞廉三担心夜长梦多,命令押送者就地处决。八月二十七日(9月28日),贺金声被杀害于今双峰县青树坪。

贺金声去世后,邵阳百姓奉之如岳飞,偷偷供奉。

1923年冬,清朝倒台12年后,在美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蒋廷黻回到邵东老家,这位后来进入民国政府任高官的邵阳老乡晚年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时)我回到家乡,有一次去探望族中长辈,途中在一家小店吃茶休息,猛然看见墙壁上贴着一张缘起(募捐书——编者注),上面说附近的善士位正在募款给一个位新神修庙,新神姓贺,很多城镇中也贴着相同的缘起。”(据《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所说的这位姓贺的“新神”,就是贺金声。当时,他已死去21年。

蒋还写了自己7岁时对贺金声就义后的记忆:“官兵把他的首级装在木匣子里,沿小官道从清树坪运往邵阳,正好经过我家门口。”“我拉着家父的手走到木匣子旁边,去看那个死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的前辈和我都把那个姓贺的当作个大英雄。”“贺某的事迹邻人一直讲了很多年。这件幼年的经历使我永远不能忘记。”“念了许多年书,包括在美国留学,我还是不能忘却那位姓贺的英雄。”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贺金声是肯定的,他的坟墓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阳、邵东、双峰等地至今有祠、观塑像祭祀之。

然而,前些年有个别人却对贺金声当年的行为进行诬蔑,讽刺他是小农主义,排外守旧,与义和团相类,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亦有人把他比作洪秀全,说他不合时宜,认为他行为愚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观贺金声一生,大放光彩是他的最后12年。这期间,他做的惩治贪官、剿匪、赈灾三件大事,每一件事都深得民心,符合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基本上无争议,他也因此被湘中老百姓视为“贺青天”、“贺菩萨”;而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反帝驱洋”,虽说在当时无异于螳臂挡车,必遭挫败,但他的出发点是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拳拳爱国心和凛然正义,以及最后关头舍身保全亲友的勇气和义气,可昭日月。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看到他积极的一面,而不是苛责。

也许在崇洋媚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趋炎附势的人看来,贺金声确实不识时务,就像岳飞、文天祥一样愚蠢,背道而驰,但愚以为,公道自在人心,英雄志士的光辉,无论何种贬损,都将永照青史,永留人间。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语言描写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创作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并转发。欢迎加主编微信20734404交流(验证请写真实姓名,哪里人),拒绝广告。谢谢!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业余专注乡土写作,希望能为推介邵阳尽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