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中期浙江余姚人,生活年代距今约500年。他的一生按事迹划分,可分为求知求索的前半生、开挂无敌的后半生。 因其一生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被后世誉为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 《王阳明心学》这10句人生智慧,认真读读,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2、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大意: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人生启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3、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人生启迪: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4、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人生启迪: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5、蒙蔽心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人生启迪: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6、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人生启迪: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7、成大事者必先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大意: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8、遇到恶人,最好的办法是别理他 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人生启迪: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 9、人最怕一个傲字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人生启迪: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10、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大意: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人生启迪: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 学王阳明,要牢牢记住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点击下方文章题目,更多精彩不见不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