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的故事

 凤凰山居士 2022-11-03 发布于江西
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的故事

启扬读书

2022-04-04 14:45

唐代名将郭子仪(697年-781年)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为唐王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但郭令公被世人记住,更多却是因为他崇高的德行。

我们选择了几则郭子仪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们可以喜欢。

郭子仪感化鱼朝恩的故事

有一年,郭家的祖坟被挖了,这在当时是非常恶劣的行为。有人怀疑是宦官鱼朝恩所为,甚至有人担心郭子仪会为此举兵造反。

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却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了我家的坟墓,是上天在谴责我,这应该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一场暗流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之后,鱼朝恩宴请郭子仪,宰相元载派人来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们都非常紧张,纷纷表示愿意陪郭子仪一同前往。郭子仪却拒绝了,最终带着几个童仆赴宴。

不过这个阵势反倒是把鱼朝恩吓到了,他反过来问道:你为何就带这么一点人?

郭子仪倒也不客气,就将坊间传的一些事情,包括他部下的一些建议,一一告诉了他。

鱼朝恩一听,心中很是惶恐,感动得哭道:“若非您是忠厚长者,能不起疑心吗?”并且,连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夸赞郭子仪的光明磊落。

权倾朝野的鱼朝恩,最终却没有选择和郭子仪为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事情经常反思自己的过错。会让我们谦虚谨慎,也会让我们避免灾祸。

郭子仪恳辞尚书令的故事

叛乱平定之后,唐代宗任命郭子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

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说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能授此官位,您怎能偏爱我呢而违背重要规定呢。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

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记入国史。

权势、钱财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时刻保持清醒,不被名利所诱惑,才是长久之道。

郭子仪单身退兵的故事

节度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郭子仪率兵屯驻泾阳。敌军围城,郭子仪亲自上阵。回绝与吐蕃联军进攻泾阳,兵力强大之极,唐兵远远不及。郭子仪下令严守不战,他知道回纥与吐蕃内部颇有矛盾,于是命卫队长去见回纥。

回纥人不信道:“听说郭公已经死了,你骗人。郭令公要是真的在这里,我们见见可以吗?”

卫队长回来报告,郭子仪道:“目下众寡不敌,难以力胜。不过从前我和回纥颇有交情,不如挺身去说服他们。”

部下主张选五百名铁骑兵作卫从,郭子仪说:“这反而有害,还是自己前往比较好。”

他儿子郭唏大惊,拉住他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大人是国家大元帅,怎么可以把身体送入虎口!”子仪道:“目下要是战,那么咱父子一定都得死,国家不免遭难。我以至诚的话去说服他们,如幸而见从,那是四海之福!否则,只牺性我一个人,可以保全全体。”

郭唏拉住马缰不放,子仪扬起马鞭,在他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大开城门而出,命人高呼:“令公来啦!”回讫人大惊,大元帅弯弓搭箭,立在阵前。子仪脱下盔甲,抛下铁枪,缓缓纵马上前。回绝诸酋长相顾道:“不错,是他!”皆下马罗拜。子仪也下马,上前握住回纥元帅的手,责备他进军侵略。

两人一番谈论之后,回纥元帅终于被他说服,并答应去打吐蕃兵。这时回纥兵两翼缓缓推进,子仪部下见状也疾忙上前,两军对峙。子仪挥手令部下退开,取酒与回纥酋长共饮。

回纥人请他先发誓,子仪发誓道:“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陨阵前,家族灭绝!”回纥元帅也照样发誓,两军大喜,齐呼万岁。

郭令公智勇双全,最终不费一兵一卒,退却了回纥的大军。

郭子仪感化李光弼的故事

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中级军官时,据说两人感情很不好,虽然同桌吃饭,但只互相对望一眼,不说一句话。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杀他,谁知郭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任李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政治风度,真是一个巨人!

根据杜牧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想逃走,还没决定,皇帝已下旨令他领一部分郭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放他不过了,于是对郭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

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坐,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泣涕,相勉报国。

郭子仪严肃法令的故事

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指责都虞候骄横,郭子仪将他们斥退。

次日,郭子仪将此事告诉幕僚们,并叹道:“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当奴才的料。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不是当奴才的料又是什么!”

郭子仪宴请泥瓦匠的故事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唐代宗封为汾阳王,并派人修建汾阳王府。郭子仪闲来无事,去施工现场查看。

他对一个泥瓦工说道:“墙基一定要打牢,这样房子才能坚固不倒。”泥瓦工却笑道:“我们家三代泥瓦匠,只见过房子换主人,还没见过哪个房子倒塌了的。”

郭子仪若有所思,便再也没来监工。

王府落成之后,郭子仪宴请宾客,把当日的泥瓦匠也请来了,并且请他们上座。倒是让自己家的子侄们坐了下座。

客人不解,郭子仪指指工匠:“他们是造房子的。”又指指子侄:“他们是卖房子的。”

果不其然,郭子仪死后四十年,这座王府就换了主人。昔日热闹的汾阳王府,很快改建成法雄寺。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世间的得失名位,像风一样流转不定,像云一样聚散无常。前一秒在你名下,下一秒就去了别人手里。

既然如此,这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郭子仪死时,历史上对他的一生评论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致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这几句评语凸出地描绘了一个善于团结各种力量的巨人的形象:皇帝不疑忌他的大功、同僚们不厌恶他做大官、一般并不反对他生活享受的过份。同时,他善于提拔与培养人才,所以他属下的干部有许多人都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

在历史上,郭子仪是许多人的理想,出将入相,既富贵又长寿,“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据说他做寿那天,家人拜寿时把朝笏(朝见皇帝时捧在手中的那块板)放在床上,竟致堆满一床,可见家中大官之多。

而近代史上的郭嵩焘也是郭子仪的后代,他是湘军领袖,后来更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大使。

可见一人的德行高尚,足以一直延绵福泽后代。

而身外的钱财、声名,随时可能离我们而去。

那我们又为什么在放着长远的福泽不顾,却整天忙着积累这些身外之物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