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坚决不做的四件事——如何活成通透豁达的人

 金苹果6 2022-11-03 发布于北京
孔子有四件事绝对不做,就是《论语》《子罕篇》中说的
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只有短短11个字,含义却非常深刻,如果你能做到,那要恭喜你,说明你已经很通透了,人生大部分烦恼都困扰不了你了。


勿意——遇到事情不要随意悬空揣测评价。
既不要动不动就下评判,更不要未知全貌时就下负面结论。因为下评判容易蒙蔽你的双眼,让你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和真相。而且一旦你下了负面结论,就会生起负面情绪,然后变得沮丧、抑郁、焦虑、恐惧,而这些妄念和情绪会阻碍你做成本来你可以轻松做到的事。
但是,不下评判是非常难做到的,我们总是随时随地都在对一切下评判,被自己头脑牵着鼻子走。比如当你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第一反应就会是这个人长得好看不好看,看起来有钱还是贫穷,在一瞬间你脑中已经给这个人做了各种评判,这些评判让你看这个人时,根本就看不见他真实的样子,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的大脑想让你看见的,简称梦幻泡影。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不轻易下评判。就是想象自己是一张空白的幕布,没有感情、没有喜好、心如死灰的一张空白幕布,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经过的所有人,在这张幕布上投下了他们的影像,影像消失时,幕布依然是空白纯净。用这个方法,我在面对世界时,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隔开了一些距离,像看电影一样看着一切的发生,不再评价,大脑安静了,内心也平和了。

勿必——不要绝对肯定。
因为世间真相是,没有绝对的善恶、对错、美丑、好坏,是我们内心的价值观赋予了一件事善恶对错美丑。价值观一变,结论就变,所以要随时提醒自己,不要下绝对肯定的结论,你当下的想法,只是众多想法之一,你的观点,也只是众多角度之一产生的观点,很可能是非常片面的偏见。

勿固——不要拘泥固执。
既然自己的想法,可能都是偏颇的,那自然就不能固执己见了。
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也不要有它们会永远固定不变的预期。无常是一切的本质,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方生方死,交臂而失之,容貌、金钱、一切物质就像阴晴圆缺一样都在变化。这一刻失意,下一刻可能就会得意,这一刻成功,下一刻可能就迎来失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没有状态是固定的,如果我们非要执着于保持某个状态不变,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种心态会带来痛苦。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无常,也接受自己无知,然后放下固执,让自己随顺各种境遇,保持内心平静,看云展云舒,接纳一切人事物流经自己的生命之河。

勿我——不要唯我独是。
我们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真相,想法来自什么?其实是来自眼耳鼻舌身五感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了大脑的滤镜,被滤镜扭曲后形成的一个幻象。大脑的滤镜是什么呢?是由当下你的价值观、你曾经的人生经历、各种习气、以及集体意识共同构成的。所以,不要沉溺于自己的想法中。放下傲慢,多读经典,多体验人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再通过体验和思考,一点点接近生命的真相。


总结一下,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其实是修心之路。如果你能做到,你的情绪会稳定很多,面对生活中的好事坏事,你都能更平和冷静地面对,也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从吸引力慢慢地,你会发现人生没有那么艰难。
最后,我要再苦口婆心说一句,真的要读《论语》,这里面有太多的智慧,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历了独特的时代,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参透了人生大大小小各种事件以后悟到的真知灼见,而我们只要花几天时间的阅读就能轻易得到,多划算呀。读经典真的是人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越早读,越能清醒地活着,越不会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磕得头破血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