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玉石的谣言,你听过哪些?

 绿洲乌斯达360 2022-11-03 发布于新疆

Image

Image

1、在玉石上绑一根头发,然后用火烧附近的玉石,头发不断则是真正的玉石,头发断了则不是真正的玉石。这多半能测出玉石的导热性,怎么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呢,它的原理是什么,谣言不会告诉你,它也讲不明白。

Image

2、子料比山料好。这有点以偏概全了,你难道没见过上万的俄山料和十几块的低质子料?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假子料估计就是这个谣言闹的。

Image

3、白玉,越白越好。白度,只是评判白玉是否优质的其中一个因素,对玉石而言,比白度更重要的是细腻度,脂感,纯净度。早些年,是有些玩家是以白作为重要鉴评依据的,但如今,随着文化体系的完善,各玉种的标准中也都更加注重玉质感的条件。

Image

其实,这应该很好理解,比如有些俄料,比新疆料的白度要好很多,但是看上去总是死的,没有灵动可人的感觉,脂感差很多。玩玉,可不能一白遮百丑,要综合考量颜色与质地相搭配的美感才行。

Image

4、和田玉,还是和田产得好。对于这个说法的底气,大抵是来源于子料。我们不否认子料中细腻度、润度好的更多,但其中也不乏毫无利用价值的废料。而青海料、俄料也都有极品料产出。所以,如果你想玩玉,只看料子本身怎么样就行了,不要单单的以产地为标准,难道细腻油润的俄料就不配当好料吗?玉无法决定自己产自哪里,是优是劣,也不是单单一个地名就能决定的。

Image

5、密度大的玉石更细腻。玉石圈里通常所讲的“密度”与我们物理学中的密度不是一个东西。物理中把重量与体积的比,称作密度,而我们在玉石里说某块玉的密度大,指的是组成玉石的矿物颗粒小,排列紧密,是对其构成的宏观致密度的描述。

Image

和田玉来说,物理学的密度是相同的,但玉石文化中的致密度却会因为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而有所差异,这就决定了有些玉看上去细腻油润,有些看上去却干涩粗糙。

Image

玩玉,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网络上的知识虽多,但也悖杂,我们需要仔细的分辨对与错。虽然理论的加持很重要,实战经验更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偏听,不偏信,多看,多想,多问,才是玩玉之正道!谨以此文,共勉,愿你我都能学玉,成玉。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旨在文化推广,不作商用!)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