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青铜|陕西考古博物馆藏|商周·​球腹簋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1-03 发布于陕西

球腹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2013年宝鸡石鼓山墓地M4。现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

簋本是食器,用来盛放煮熟的谷物。后来在重要典礼时与鼎一同出现,逐步演变为非常重要的礼器。尤其到西周中期,簋的使用形成一套完备的礼仪规则,通常以偶数与鼎共同使用。比如“……大夫七簋六鼎……”簋这种器物的出现应该是很早前的事情,最初的簋看起来就是个大碗,双耳或无耳,深腹,圈足,样式并无太大特别之处,但看起来就很好用,可能很多不同地区的人都能想到做这么一个容器。博物馆中见到最早被标记为“簋”的器物,是四川博物院展出的一件距今约6000年的大溪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簋”,青铜簋最早或许是出现在商代早期。到商中晚期,簋的样式开始多了,纹饰也丰富起来,会有高圈足,会有龙纹、乳钉纹。到西周时,则开始出现圆簋下加方底座的器形,寓意天圆地方,耳的造型也有非常夸张的,比如著名的“胡簋”,一双张开的翅膀般的大耳朵,王者之气扑面而来。

这只球腹簋,形如其名,就是一只带着两只耳的没那么圆的球。敛口,溜肩,鼓腹,腹下内收。底接一高圈足。两只粗壮的象首形耳在器身两侧由口沿下侧伸出,跨过圆鼓鼓的器腹,接于圈足上方。一只隆起成倒扣的圜底碗形的盖子,顶端中央为圆钮,表面以钮为中心,十字形区域分布四只华丽丽的浅浮雕凤鸟纹,乳钉为目,凤嘴内勾且尖利,凤冠、凤尾各自被饰出条长长的满是漂亮羽毛的样子,华贵、飘逸、灵动。云雷纹为地纹,细密精致如刀刻一般。器口沿下册四只龙纹。器物腹部则是造型与器盖一致的,非常华丽的漂亮的凤鸟纹,同样飘逸的凤冠凤尾,比盖子上的更大一些。圈足处则是四道扉棱分成四段,各自饰有轻盈小巧的小鸟纹。也都是细密精美的云雷纹为地。

这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凤鸟纹为主纹饰的青铜簋,漂亮在浑圆大气的器身,漂亮在精美细密的云雷纹,漂亮在飘逸华丽的凤鸟纹,漂亮在表面历经三千年留下来的金属光泽,有铁一般的质感。一只青铜重器。被陕西考古博物馆在一楼第一个展厅进门处用低矮的单独展柜展出,谢谢博物馆,让游客可以除了器物底部外全方位无死角的近距离观察这件珍贵文物的所有细节。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一百八十二天)

…………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吗?
欢迎关注👇

收录于合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79

下一篇看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代·彩绘陶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