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引以为傲的“贵族之女”,却说甘愿为中国而死!

 昵称35641324 2022-11-03 发布于四川

Image

转载自公众号

华人星光(ID:hrxg2020

作者:华人星光

她是西方贵族的后代,
却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她是轰动欧美的“天之娇女”,
却说自己甘愿为中国而死!
今天,是她离去的祭日,
这个已在世界史册,
闪烁半世纪的名字,
终于可以重新被提起:
韩素音。

Image

她的降生,
是高贵和歧视的缘起,
母亲玛尔格利特出身贵族,
是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女儿;
父亲周映彤则出身中国传统家庭,
只是一名铁道技术工程师。
他们在欧洲相遇,
冲破东西方固有的观念囚笼,
一起回到中国,
并有了爱情的结晶:韩素音。

华人和欧洲贵族生的混血儿,
令自诩高高在上的白人深以为耻,
她在歧视中长大,
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
也许是中国土地沉重落后的命运,
让母亲原本浪漫的心变得麻木,
在东西两种文化纠缠和对立中,
父母亲为她到底要做一个中国人,
还是一个外国人争执不休,
桌上笔墨纸砚,嘴里英文口语,
早上豆浆油条,晚上牛排西餐,
她觉得自己被分裂成了两半,
一半光鲜亮丽的贵族之后,
一半贫瘠土地的炎黄之孙。
可是最终,
“爱国至诚以死勤事”的父亲,
在韩素音心里,
刻下穷极黄泉碧落的故国情深,
她对着不许她学中文的母亲大喊:
“不,我要做一个中国人!”

Image

韩素音和父亲

心头一念起,跨越万水千山,

无论是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学医,

还是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

一副欧洲人面孔、

“半吊子”中国人的韩素音,
总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奔赴中华。

她两次放弃国外学业,

一次是国内七七事变爆发,

她做了120多次抗战演讲后飞奔回国;
一次是新中国成立,
她追求灵魂归宿和栖息地,
“要是留在英国,我就会枯萎,
成为一具毫无生气的活着的木乃伊。”

可是这样的热爱,

却令她一次次面对命运的不堪。

第一次回国的轮渡上,

她遇到了英俊潇洒的唐保黄

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的侄子,

彼此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为了救她逃离武汉,

他不惜违背命令孤身返回,

她想这辈子就是他了罢。

可哪曾想神仙眷侣不过虚浮一梦,

掩藏在英俊外表之下的,

是一颗封建的腐朽的心。

韩素音追寻女子的独立和担当,

一次次不顾唐保黄的阻拦,

跑到战地医院治病救人。

他为此气急败坏,

嫁为人妻就该三从四德,

女子无才是安分守己,

抛头露面是丢人现眼!

她稍有违抗,拳头竟劈头盖脸砸来,
灵魂在叫嚣抗议,
可情感上对这个男人的深爱,
却令她不得不屈从。

十年隐忍,
丈夫的家暴折磨得她遍体鳞伤,
骨子里的才学却积就成耀眼的光芒。
她写下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
第一部英文版抗战作品,
后被翻译成《韩素音的抗战记忆》,
这本书在美国发行之后,
掀开恢弘浩荡的抗战巨幅画卷,
公众舆论更加偏向中国,
国际涌现大量谴责日本侵略的声音。

这本书被当时的外国人评价为:

打开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大门。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花一小时阅读她的小说,

所获得对中国的认识,

比在那儿住上几年还要多。”


只是这样的优荣却令她苦不堪言,
唐保黄知道这件事后怒不可竭,
暴力殴打还将她软禁。
后来她跟随丈夫去英国当外交官,
才获得了一些自由。
而这段令她窒息屈辱的婚姻,
直到1945年唐保黄回国死在战场,
终于算是解脱。

Image

可她也回不去了,
只能短暂地滞留在香港,
凝视着大陆发生的一切。

将岁月凝成文字在笔尖流淌,

成为轰动欧美的汪洋。

她的第二部作品《瑰宝》

叙写男主是战地记者死于朝鲜战争,

女主痛断肝肠的生死恋歌,

这部作品出版后,
当时在西方畅销到什么程度呢?
有出版社说:“在英国公交车上,
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
胳膊下夹着这本书。
那些贵族小姐们精致的手提包里,
除了化妆粉就是《瑰宝》。”

这是一部被西方人引以为傲的作品,
其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还得到好莱坞的青睐,
取名《生死恋》1955年被搬上银幕,
一气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

Image

而韩素音的人生依然跌宕,
她和第二任丈夫,
英国出版商康柏的婚姻,
仅仅维持了数年就劳燕分飞。
直到1956年,奔波于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为新生的中国不断做宣传的她,
终于找到了灵魂伴侣,
他是印度军队的上校,
她为他取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
陆文星。
韩是“汉”的谐音,陆是祖国大陆,
以国之名,冠以此姓,
只为中国代言,足见乡愁缱绻。

1960年,

印度派一位高级军官去往中印边境,

这名军官知道让自己去干什么后说:

“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

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说:

“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

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

这名军官正是陆文星,
在妻子韩素音的影响下,
夫妻二人一起,
为修复中印关系做出了近20年的努力。

Image

赤子之心,满腔热情,
在我国外交部邀请下,
她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土,

见到了新中国的领导人,

周恩来回答了她的各种问题,
为她介绍中国当前的种种社会状况,
这次谈话改变了她的一生,
举手投足皆是魅力的周总理,
所具有的气度和智慧令她深深折服,
而这种力量透过她的《周恩来传》,
更折服了全世界。

当年,我们曾与世界隔膜,
西方不了解我们的涅槃新生,
恶意丑化中国人的文作比比皆是,
敌对我们的思想甚嚣尘上,
他们勾勒下的中华顽疾深重,
和韩素音亲眼看见的新中国相差甚远,
她无比愤慨,
觉得自己必须把真实的中国告诉全世界。

于是十几年里,
她笔下写尽中华沧桑变迁,
奔波于世界各地进行关于中国的演讲,
减少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
“你们在媒体上看到的,
那个妖魔化的中国,
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中国! 
十几年里,
她作为国宾,
和新中国多位领导人交往密切,
为毛泽东、周恩来立传,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我们的两位伟人;

十几年里,

她写下很多关于中国的著作:
《亚洲的风雷》《2001年的中国》,
为西方人展现了一个,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

如今这些已经成为,

西方人了解“红色中国”的必读书目;

十几年里,

她为中国代言,

可以说是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唯一桥梁,

也被誉为是继史沫特莱、斯诺以后,
第三位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的外籍作家。

十几年里,

她奔波于美国、欧洲、印度,

为中外文化做出了许多努力,

曾轰动世界的中法建交,

就是韩素音作为两国之间的“特使”,

促成了这一影响深远的交流贡献。

1989年,她捐资助力中国翻译协会,

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

以鼓励更多中国青年翻译人才,

此项大赛目前,

已成为中国翻译界影响力最大的竞赛。

她还捐资设立了: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
中印友谊文学奖和普及英语奖。
其中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如今是中国翻译界最高奖项,
被称作翻译界的“奥斯卡”。

1994年,

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

“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

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我们曾积贫积弱的年代,

我们被误解敌对的年代,

是这位去国万里却穷极碧落黄泉,

也要向中国奔赴的女子韩素音,

以她笔下倾洒江河的力量,

为中华民族发出了时代强音。

她做到了很多政府做不到的事,

二十年风云激荡,

她的名字成为连接中外的符号,

她的作品成为我们叩开世界的窗口,

如此炽烈的故国情丝,

不可撼动的忠肝义胆,

于国于民,实在是功德无量。

Image

风靡世界的韩素音,
走到哪里都亲口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也因为此,
她遭到了一些恶劣的攻击,

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种族主义,

和傲慢思想根深蒂固,

她说:
“我觉得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我的行为,
但这没有关系,
如果10亿中国人喜欢我,
觉得我在做好事,
我不在乎有几个外国人不理解我。”
“你们等着瞧吧,
总有一天中国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步入晚年,韩素音的身体每况愈下,
她客居瑞士,
为自己的书写新的序言,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
又因身体原因,
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
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
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
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有一种故国热爱溶于骨血,
纵使间隔万水千山,
仍难以阻挡她甘愿付出一切,
哪怕是死亡。

2012年11月2日,韩素音病逝,
远方传来故国的消息:盛世中华......
回望一生跌宕,
她说过:“我始终为我身上,
流有中国人的血液而骄傲。
这一生我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奔跑,
离开爱,奔向爱,
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终其一生,
与国与民,问心无愧,
奔波到死,无怨无悔。

Image

一生爱如何,恨如何,
一生高贵如何,贫瘠如何,
与这世间万千繁华她走过,
血泪交织的地方是中国。

孤舟一系故园心,
满腹热血铸赤诚。
执笔为剑成伟业,
此生不负中华魂。

今天,2022年11月2日,

是她逝世10周年祭日,

这样一位传奇的爱国女性,

这样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希望能让更多中国人知道!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