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滕延振专辑|应可柯:​三哥和他的兄弟们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1-04 发布于浙江




三哥和他的兄弟们




文/应可柯

祈福

一个班里的四个“滕家军”

1966年,在城西小学上四年级的我撞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捱到了毕业,由于那时初中普遍仍是停止招生,连宁海中学的教师们也都星散各地。虽然在1969年办起了“工农五七学校”,几个小学的几届毕业生挤在一起,我就不去挤了,在家踏踏实实地到田间地头拾拾稻穗麦头,喂喂小鸡,到窑厂抢点煤渣生生火炉。

过了一年多,到了1970年初,爹娘看看社会恢复了安定,在学校还是能够学点知识的,我就上了第二届的“工农五七”学校。

2014年正月初二拍于宁海福泉寺春晖亭

这一“留级”不打紧,让我跟滕家兄弟姐妹凑上了:大哥青是文革前杭大中文系毕业,本来是分配在镇海执教柴桥中学,碰巧有个镇海藉的同道分在宁海,就商量着互相换位,各找各妈。

如此一来,大哥青就成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的教学水平和素养真是没得说。那个年代,除了课文,谁还教你概念、判断、逻辑、推理和修辞等等文学知识啊?谁还淳淳启发你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啊?

大弟强、二妹华本来是城东小学毕业的,又遇上“学制要缩短”,六年制、五年制正好在这一届拉平,姊弟一起从东门到西门读书。毕业踏出校门后,华与班长能跃喜结连理,于是,我们初中甲班里就有了四个“滕家军”。

初识三哥

初识三哥振是远距离欣赏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当年,我县原有的平调剧团、越剧团都“团灭”,为了演出“样板戏”,这些老戏骨又聚拢了。不过,名称改叫“文宣队”。乍听这名号,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以为专业水准是跟广场舞大妈差不多,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三哥的唱念做打功夫样样灵光,谁能想到《智取威虎山的李勇奇和《杜鹃山》上的温其久人物形象出自他一人。精彩桥段记忆犹新:李勇奇面对“东野剿匪小分队”502首长唱道:“擒龙跟你下大海,打虎随你上高山”,紧接着一句念白:“座山雕哇……”,军民齐唱:“看你还能活几天!” 杜鹃山上,与“毒蛇胆”勾连,离间党代表与队长雷刚。“从小喝的家乡水,如今忘了杜鹃山“,妄图诱骗农民自卫军肓然下山,一举歼之。无论正角反角,拿捏准确,表演到位,使人看了之后,历久难忘。

而生活中的三哥却平静的如镜似水,颇有歉歉君子之风。在“滕家大院”,老妈妈遇有杂事小事需搭把手或有差遣,总是呼唤“阿振,阿振”。

二哥与小弟

我在丝织厂工作时,二哥洪从农机二厂调来保全车间做铇工。我离开丝织厂后,他调到棉纺厂搞财务工作,后又调到财税部门,在财政、税务、会计、审计一行中颇多建树。小弟伦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外贸公司工作,继而“下海”,自己在宁波创办了外贸企业,如今做得风生水起。

记忆中的滕家大院

从1972年到1975年,我在宁海艺术雕刻厂工作,厂址就在东门龚家梦园的南侧。到了白石头井直行十步是平调剧团,右转百步是艺雕厂,左弯50步是白石头路36弄滕家大院。由于离得近,工余常去滕家。有时就和大弟强同睡一床。

滕家大院是个石子道地,由于年久失修,围墙塌了一大截,大门也没了踪影,那真是个“夜不闭户”的所在。滕家五个兄弟从事的职业不同,经历各异,但有一个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宽厚、真朴,还有就是发自骨子里的掩饰不住的书卷气,而不论他们的学历。

永远的思念

大约在一年前,有一天在大姐延娟家共进晚餐,宴后听三哥侃侃而谈,说起在WG中的亲历,谈兴甚浓,并邀请我们次日在春夏秋冬(东)景小区交汇处的一家酒楼由他作东再聚。散席时,三哥先我一步回家。不料,他穿错了我的鞋子,我就只好穿了他的鞋子回家。第二天的晚宴后,竞想不到成了我与三哥的“最后的晚餐”。

9月5日早晨,接连收到大哥与强发来的信息。突然间,三哥就走了,永远见不到了,走的那么突然,那么令人震撼……

本来他说是要再整理一下他的文章的……

三哥,您一路走好!

2022.10.30

□编辑: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