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偶叹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2-11-04 发布于天津

偶叹

久隐双台栖鹿门,酒旗不见杏花村。

风沙起处忧霾暗,眼目迷时恨枣昏。

一世兢兢安有胆,三生漠漠早无魂。

玄修若得蓬瀛路,何苦轮回天地根?

【注释】读宋代诗人陆游的《枕上偶成》诗,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自憾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依韵诗作于2022年11月1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久隐双台栖息在鹿门,想寻酒旗却不见杏花村。风沙起处让我忧心霾尘之暗,眼目迷茫时恨只恨昏聩迟钝。一辈子战战兢兢哪里还有肝胆,三生杳杳漠漠早就没了灵魂。玄修中如果能获得蓬瀛之路,又何苦要轮回在天地之根?

首联中的“双台”,指东汉人严光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亦借指隐士居处。见唐代诗人方干的《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诗:“莫道东南路不赊,思归一步是天涯。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闻师却到乡中去,为我殷勤谢酒家。”又见他的《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诗:“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虽云智惠生灵府,要且功夫在笔端。泼处便连阴洞黑,添来先向朽枝干。我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

这一联中的“鹿门”,是鹿门山之省称。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见唐代诗人陈羽的《襄阳过孟浩然旧居》诗:“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又见宋代诗僧释行海的《秋日纪感》诗:“闻鸡击楫旧英雄,何处山河是洛中。龟土坼烟秋望雨,兔轮生晕夜占风。醾芜只为王孙绿,菡萏难胜越女红。今日最怜羊叔子,鞑尘同污鹿门翁。”

这一联中的“杏花村”,典出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见宋代诗人苏轼的《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其二:“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又见元代诗人王冕的《清明后日》诗:“旅游忽过清明节,百感中来与愿违。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青山对面人何在?白发倚门身未归。薄暮登高重惆怅,岂因萧飒故山薇?”

颔联中的“霾暗”,指昏暗貌。见明代诗人胡应麟的《南都留赠谷元厚之并寄别文明玉吕静父长方至卿燕孺七子》诗:“即今尘霾暗四野,吾曹岂是蝇营者。”又见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东归行送殷先辈》诗:“阑风吹江江捲素,云脚如霾暗前路。”还见清代诗人曹尔堪的《沁园春·其七·自嘲和孝峙尔斐四用前韵》:“但晓餐入直,沙飞浩浩,暮还休沐,霾暗濛濛。”

这一联中的“枣昏”,形容昏聩迟钝。典出《宋书·范晔传》:“枣膏昏钝。”用典见宋代诗人李复的《答晦步求饮》诗:“千寻自分遗樗散,百和何堪借枣昏。”又见宋代诗人吴芾的《和严倅觅碧香》诗:“十年未免忧茅塞,一诣终期破枣昏。”还见宋代诗人虞俦的《和汉老弟雪中对梅》其五:“天怜孤秀教松伴,一爱清香洗枣昏。”

尾联中的“玄修”,见明代诗人赵完璧的《用韵丁丑除夕》诗:“衰老头颅尽已丝,挑灯又送腊归时。心慵万事惭予拙,骨隐馀酸秪自知。倏去年华怜柏酒,几回春色向花期。玄修已与灵龟合,讵向人间一朵颐。”

这一联中的“天地根”,指天地万物的根源。见宋代诗人方逢振的《峡中和卜彦才韵》诗:“尹躬乐不在耕莘,乐在明明以及民。贪看回头多应错,偶闻变色始知真。圣贤气象心为大,天地根萌人是仁。认著濂溪窗草意,自家胸次一般春。”还见宋代诗人方岳的《除夜》诗:“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静中颇窥造物意,极处是为天地根。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